DestinyNet 命理網



專業諮詢首選:命理網論命平台



Page 13 of 16 < 1 2 ... 11 12 13 14 15 16 >
議題選項
議題評分
#2234329 - 2024-04-08 22:40:36 佛說普門品經,卷一,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Re: bluenwater]
bluenwater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2
文章數: 412
佛說普門品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遊王舍城靈鷲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八百,菩薩四萬二千——得諸總持,神通已達,聖智弘暢,辯才無礙,三昧已定,無所不博。

時有菩薩名離垢藏,與九萬二千菩薩,從普華如來國來,其世界名曰淨行,今遊在此,欲詣忍界靈鷲山有所諮受。

時佛遙見即笑,口中光焰乃有殊特異色光明,普照十方內外明徹無不通達。

爾時大士溥首僮真菩薩,即於大眾會中,起整衣服,偏袒右肩,長跪叉手,白佛言:「世尊!何笑耶?笑乃有諮澤,非世所明,非菩薩大士之所能堪,憐愇乃如此。唯所尊笑當有意,願示不及,咸亦樂聞。」

於是世尊告溥首菩薩:「乃東方去此無量無數不可計會阿僧祇百千姟數,有世界名淨行。其佛號普華如來,常與無數億億百千菩薩摩訶薩圍遶,共講不退轉、不思議之法。有尊菩薩名離垢藏,與無數千諸菩薩大士眷屬圍遶,幡飛遊步虛空。佛心念斯離垢藏,簡別由路遠步諸國,宣普華如來至真等正覺命,來受普門品,今尋當還會詣菩薩眾。于時大聖,即如其像,顯揚其教,示現咸應,令無數無限世界諸菩薩眾尋時悉來,至斯忍土,往於大梵天。是故我笑耳!」

言適竟,彼離垢藏菩薩與諸大眾,忽然以別,到此靈鷲山,眷屬圍遶行到佛所,稽首足下,却住一面。此靈鷲山中諸菩薩眾,閑居燕者,悉來集會,禮畢竟却就坐。

時離垢藏菩薩,應時化作七寶蓮花,其葉有千,持詣能仁如來、至真、等正覺,稽首奉上,白曰:「普華如來、至真、等正覺,淨行世界,聖尊敬問:『無量遊步康彊,勢力輕利,起居安隱,多所救濟。』今見遣來,宣敬誨啟,受普門品等不可思議清淨之品,為開士說。」

時離垢藏菩薩大士,問訊周畢,退在虛空,結加趺坐,與諸開士,坐寶蓮花上。

爾時溥首僮真,便於大眾會中起,更整衣服,偏袒右肩前,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善哉,世尊!願說普門品不可思議道品法原,為菩薩分別演之!憶念往古過久遠世時,從普證明如來、至真、等正覺,聞斯經典,興立八十四萬百千億姟三昧,又還七十七億百千諸姟總持門行。唯願世尊,愍諸菩薩,重宣揚之。」

佛告溥首僮真:「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具說普門內藏不可思議祕寶中心之事。」

於是溥首菩薩并其大眾,咸共答曰:「唯,世尊!願樂欲聞。」

爾時溥首僮真與諸菩薩,一心受教而聽。

佛告溥首:「若有菩薩摩訶薩,欲學普門品所入之法,等遊於色,等遊音聲,等遊臭香,等遊眾味,等遊細滑,等遊心界,等遊女人,等遊男子,等遊僮女,等遊童子,等遊諸天,等遊諸龍,等遊諸鬼神,等遊揵沓和,等遊阿須倫,等遊迦樓羅,等遊真陀羅,等遊摩睺勒,等遊地獄,等遊餓鬼,等遊畜生,等遊貪婬,等遊瞋恚,等遊愚癡,等遊諸善,等遊眾德本,等遊諸有為,等遊諸無為。如是,溥首!諸開士所可周旋為若此,一切悉等,以居平等,具足至道不轉,普入法要,深微一密,空無寂靜,是為學入普門定門之法。」

佛告溥首僮真:「何謂菩薩等遊於色者?曉了解色,如水之沫而不可得,不可護持,無有堅固,則為等意觀無有色,是謂菩薩等遊於色。」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音聲?如人呼聲而有嚮應,尋即消滅,則無形像,不知所至。一切無有若干之事,而無差特,亦無有相,已了無相,人所言者虛無無實,已曉諸音深山嚮報,則能等觀,是為菩薩等遊音聲也。」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臭香?周旋往返百億劫數,鼻之所嗅而無有厭,眾香來趣劇於風雨,皆集歸身,如大海淵無有充滿,其香之像無常百變,變化如幻無有根原,或亂道德而不可擁,如此則為虛偽法也!無有真諦,設求審試亦無合會處。由是倫之,斯無所有而不可持,虛無無實,恍惚若空,如幻如化,亦無本形,影想識着緣起成形,若能分別虛無無實,是為菩薩等觀,則遊於臭香。」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眾味?至於喉咽不知醎味,亦無不味。從因緣分別,但舌之所甘耳!由緣合會百千種味,斯為幻化。地之所生滋同一味,無若干也。曉了覺知,無想不念,一切同甘,是為菩薩等觀遊於眾味。」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細滑者?志有所存,緣起求之,身服華蒻加榮好色,珍寶異奇,其柔軟者,而不可得,已都斯緣,細滑䩕𩉳無所適住,亦無所著。計于細滑無益,已世之慾,愚惡所貪,立生死本,皆由斯起。明智大士,則知其釁,不與從事,永世無患。一切所有地之所載,有形之屬一等無二也。但聞色所造,橫作人民,使作種種異色,已被服之,迷亂道德不親賢眾。達者覺知,不與從事也。隱居被褐懷智作愚,外若夷人內懷明珠,千億萬劫與道同軀,遠離吾我,亦無我想,細滑與我二者同。無虛無實,如幻如化,亦無所依,亦無住處。因著被服乃有所猗,達士覩之覺無所有,是為菩薩等觀遊於細滑。」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心法?心法者,三界人之護也。安慰勸樂,悉令集會,安之以德,勸之以權,[A1]授之以慧,普修梵行,於三界澹然立在一處,亦無合離,使永執心莫知所存;不見形像音聲往來,亦無猶豫。所應如心,眾無合散,不知住處,亦無所適。若現若干種色,色色各異,於內亦無處,處亦無有住,如幻如化,虛無處無,處無所處。達士覩之,了無所有,便自執心,無念無求,見若不見,聞若不聞,澹然自守,是為菩薩等觀遊於心法。」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於意?意遊女人,察于四大,則無女人。志癡惑者,悉於愛欲,荒于虛無,其體一等,無可毀者。計有女者,猶如幻士,化作人像,低昂鞊曲,隨人意起,因彼所行,從其所樂,女人如幻,起色欲意,彼無有女也。人同一等,癡者所惑,意者從欲,欲便致愛,愛致樂此,不可猶放,急宜調之䩭靽。明者達之,分別如空,空無寂靜而無有形;緣起因對,無對無起也。若能分別如斯者,是為菩薩等觀遊於女人意法。」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淨法也?淨為如男子,如令男子等自發意,其心如金剛,專意獨雄猛興,念斯女人,欲心為無色,其實不可獲,亦不現女像等,惟諸色欲,發起女人想。設欲所思想,斯男斯女人等如野馬、水中月,如是觀者,則無男女。了無男形,女人俱然,虛偽而立,如無久存,但化幻示現,慌現便滅。以能分別覺知男意女意,此兩者空無所有也,已能平等,則能現女,復化成男。是為菩薩等觀遊於男子淨法。」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僮女也?如拔樹根,萌終不復生,心不復起,從是則止,其明智者不於求果,果亦不可得。若有種姓之家詪詪之子,聰達別議,曉發一切勇猛想無念,如枯樹不生花實,如枯竭江河水不流,斯等於僮女女子,如此所現平等,如空無無實,觀彼女人本亦清淨,觀彼男子本亦清淨,觀彼泥洹本亦清淨,如是等者,則為等觀遊於僮女。」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僮男?若如樹木,設無有萌牙則無根莖,設無有根莖則無華實,設無華實則無果名字也。女人如是,設無女人則無男子,等於男女則無吾我,緣號立字想於無知,覺女無生,不有子性,解一切人無,無則為等則平等。是為等觀菩薩如是遊於僮男。」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遊於諸天?諸天嚴淨功德自然,其意鮮潔,心淨口淨,無有瑕穢,宮殿綺飾無造立者,心樹妙華亦無種者,福德自然,若如幻化,生無思議,淨光琉璃,械度淨了,亦無尸爽,虛無成立天為偽體,自然生形恍惚而現,勝說平等現諸天像,是為虛無,無借外之喻。案內觀歷三十二天,宮殿樓閣自然之數,無有見者,唯得道人乃知之耳。是以菩薩深觀內外平等無異,是為菩薩等遊諸天。」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諸龍也?見無水興雲七日,雨所露潤無不澹浴,不在外內,遍閻浮利,漸歸大海所滿水所由來。眾生如是,學若干緣,緣此多求起滅致憂,現無數罪種種不同,案內觀歷瞋怒何從?龍反鮫驚,人人皆然,崩天破地,皆從龍興,內龍不反,外龍不從,福無自然,眾生無有。愚冥之子,以虛為實;菩薩大士覩龍平等,內外相應,慈同一等。是為菩薩等遊於龍。」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鬼神?心如門開,與色有像,其身高大,為不可及,諸念一會;百千之眾,亦無形像,音響為應。譬如飲毒,自害其已。其心一類,無可畏者,皆由放恣,遊盜自縱。因難所禁,會有恐懼,此法無有實也。眾想並來歸,其想不可議,無實為空說。案內觀歷鬼神從何興也?其內鬼神若干百千之眾,其外亦然。內不發恐懼,外則無畏;其內不悲哀,外則不淚出。內發鬼神之想,外有若干百千鬼神之眾,皆來歸之。緣此致病或至死亡,受無數苦,皆由邪心不正故也。菩薩大士覺知虛無,無鬼神,一切從心意起,則能平等心淨,意寂平等不邪,是以無有嬈害菩薩者。若現鬼像種種變化,內自觀察了無鬼神,外者尋滅,此之謂也。是為菩薩等遊鬼神。」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揵沓和?其法無性而音說往,曉無往來亦無還返,如空無形,隨聲如立。若有菩薩大士內觀察之,若無想識則無揵沓和,揵沓和者,鬼神之導首也。內不起想,外無邪念,何緣致此眾病要集?揵沓和者,有名無形,音響往返,無有見者。等說之要,了無所有。揵沓和者,虛無無實,菩薩等觀,斯由幻化。是為菩薩等遊揵沓和。」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阿須倫?以事有證因,阿須倫心等,無起無滅,無生無盡,而現平等。一切瞋怒毒意,皆由阿倫。阿倫者,龍神也,多嫉妬心而現平等,是為菩薩等觀遊於阿須倫為意法。」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迦樓羅?告受立辭名號,設無名色,名色由舌,從舌致禍,立罪根本。菩薩大士學深智遠,覺之為空無,如斯幻化從意生形,無有見者,音聲往返因羸弱耶!心不政者,如是變化億百千眾,案內觀歷,二者俱空無所有也!菩薩等觀無迦樓羅,是為菩薩等觀遊於迦樓羅。」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真陀羅也!法無作而作,無作不作,亦能有所立,復能有壞。飛行於虛空無有及者,立號真陀羅。一切皆由手,手執諸作事,意生手則動,動則犯大乘,是使有獄苦,皆由真陀羅。若菩薩分別無所生眾,離於作事,手自不動搖,何因有真陀羅也?案內觀歷,不動則不搖,不起則不滅,不生則不死,內動則外發,意走手則作事,事便墮苦,墮苦則有病,病者皆有鬼神,鬼神者則真陀羅也!菩薩大士曉了於空,空而復空,無空無實,等觀真陀羅。一切皆由化,無有正法形,平等諸作事,則無真陀羅。是為菩薩等觀遊於真陀羅。」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摩睺勒?其法所名,立若干人,種種受形莫不由之,人之本類,隨其種數,現若干法,一切立,形其名故,法無所有,職號如是。在形為胸臆,離形為摩睺勒,所想為虛無,道成於胸臆。胸臆執大祿,心正得成道,分別諸想識,諸念亦俱止,無想致自然,但說平等音,一切為斷決疑,故現摩睺勒。是為菩薩深入等觀。案內觀歷,內無所起,外無所造,是則無摩睺勒之名字也!是為菩薩等觀遊於摩睺勒。」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地獄也?法無,無地獄,想識成形,地獄無主,求者自然,如呼聲響應,蠅投燈火,[A2]自然之數無可救者。所以者何?身口招之,自然對至,空無造者,從己想與。想無所有,空返往空返,厄難之緣自從己起,己自賢勅病無從入。身口無犯,亦無死者,地獄清淨,鮮潔無垢。菩薩大士所以不畏生死者,無地獄之緣。所以者何?不犯禁故。知覺如幻,亦無所有,雖立諸相,相無、不著相,亦無不相,相無所有,幻化成象。其見相者無不喜悅,喜悅至慈,因登大願,別如虛空平等寂然,而現地獄諸苦惱患。案內觀歷,口致身怨,口為獄戶,但入不出,入便消盡,出為泥土,如是懃苦當更億數。是以菩薩閉口不語,不以諮口有所食噉,亦無言說澹而自守,不入眾會,不稱為己,口無二言,忍諸所作;菩薩如是則無地獄。地獄之緣但由口,言出罪入,無離此患。菩薩守口不擇其味,慈同一等無有細軟,食噉充軀支形而已。是為菩薩等觀遊於地獄。」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餓鬼也?餓鬼無形亦無有名,本無處所,亦無所止,因慳而立,貪欲致之,慳亦無所住。不解所有,不知大法,計有吾我不覩無常,香聞億萬,老之甫甚,從慳致貪,從貪致欲,從欲致愛,從愛致樂,從樂致憂,從憂致苦,從苦致痛,從痛致結,從結致病,病致死處。在三難之中不得衣食,身裸飢乏不得水漿,立號為字名曰餓鬼。菩薩大士知悉本無,了無餓鬼,寂靜如空。所以者何?菩薩常行平等,摜鼻不嗅眾香,一無所慕樂。慳從鼻入,致斯大殃,鼻為心壹混淪之精,亦無所入,亦無所出,不受香色,則無所貪,設無所貪,則無慳惜。是為菩薩等觀餓鬼。」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畜生?法無畜生,從因緣起,如雲霧像,現若干色,色各不同。見之悅喜便致想,生死起滅恚從中起,起想念識十二連著,閉結不解招致畜生。彼則無根,悉無所有,心思虛無,皆由諸色。色則德根馳走五道,宛轉生死受形無數,或為飛鳥,或為走獸。空無常名,因形立字,等如陰霧,種種色像,畜生志性,罪福如幻,迷惑虛妄,而說畜形。菩薩大士計無吾我,了無名字,目初視色,意不貪色,心不念色,身不利色。菩薩以是四等心,亦觀內色外色,飛行十方窈冥之處,無不通達,皆從眼出入。眼者日月之精,有二名:入色為金翅鳥,出色為文殊師利。案內觀歷,一切諸名皆從眼入,動生死根本,橫有所造,皆由金翅鳥,故號畜生。畜生群萌之類,蠕動喘息𮄲行之屬,一切變化皆號畜生。菩薩等觀人身中都計合之,亦為三千大千國土,國有百億之數,如是不可一一計之,上有三十三天,下至金剛剎土,其中間有大泥犁十八之難。諸天人民所居處,各有宮殿及非人、鬼神、龍、飛鳥走獸,下及樹木草茅,其有形之屬皆在人身中,其數這停等,一物不等者,其人便其短;物物相應,無差特者,其人便聰明有黠慧。若人盜賊,虎狼毒獸,若墮溝坑,樹木所拒,蛇犬所害,皆從發外,乃有應崩身碎體,當責現在之事,不可倚着前世宿仇,當自內外思惟。𣭖來之生滅,自投盲冥地,內眾生、外眾生,內形外形等等無異,人人皆如是。內起惡意,外尋來應,內有反臣,外臣便反,害便人身。愚癡之人,不能自知,坐怨鬼神,一切由色。入眼之物,眼為心候,主名百凶,快心之歡,必有後患,一切由之。致斯畜生等說寂聲,是為菩薩等遊畜生。」

又[A3]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貪婬也?法無貪婬,從因緣起,緣起致貪,貪愛欲,欲從想起,所想無有想,如虛空,空無處所,因欲致惑,賊亂本性,立憂患本。貪婬如空,處不可得,隨形如影,隨聲如響,無實無像,獲不可得。愚類顛倒,思想塵勞。法無塵垢,空無寂靜,欲虛如空,無能救盡者,至於十方,求不可見。貪婬無形,愚冥所貪,貪欲自喪,亡失人形,懼不安隱在藏匿處,與世悼別,長不復會。若如走獸常懷畏懅,譬如丈夫向敵,心懷怖懼走,棄捨馳走,得無見我也!我者亦空,奔走疲極,亦無追者,唐自苦體,執勞如斯,居家恩愛,是亦復空。然人慈慕用貪欲故,欲為繫閉牢獄之憂,欲為猛志,存恤群生,無著婬泆,一切無患,中惡之兆,普得安隱。一切皆空而無所有,空復遂空未之有也。彼無解脫,愚癡顛倒,反告想闇冥,不解法如虛空無存無亡。去來今佛解諸貪欲,貪欲無脫,結在眾難,愛欲悉空,虛無無實,其譏貪婬則求脫欲,欲脫欲者不起二念。斯皆無本,本無有本,本自然淨,無有沾污,如佛道場平等無想。覩婬泆者,不離殃釁,從如寂者,彼慕離欲,所想皆空,乃離諸想。如所發念,念無所念,僥脫貪婬,謂當度欲想無所求,不懷本際,貪欲無思,本淨如斯,則不想脫,假令度欲,則謂為淨。貪欲空無,計此無二,愚冥不解,便作二想。法無男女,平等一體,天之為父,地之為母,天地所生有何異者?菩薩等行,則無男女之求,如幻如化本末如斯,覩男女別者是為離本,則失議句,發諸想念,眾網來然,貪欲無起,不興想念則無眾網,不燒諸結,眾網不解,解貪婬者,假號愛欲無染著,諸名無礙知,欲無無得,覩真究竟,不懷靜修,等志內外無假見。貪欲者知不得脫,貪欲佛法等如泥洹,解貪欲除,等離吾我,知貪欲寂,等術澹泊。案內觀歷,諸欲從耳,耳與意通,轉相承受,勇猛無能當者,一切無不降伏,有二名:入欲為師子王,出欲為維摩詰。於三界猶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出。是以菩薩等於淨穢,耳不受五音,為十方天上天下之導,造成大導,不以勞惓。要聞法者當先食,十方內外三千大千國土,其中人物類數,日月雖明,由不能照,人雖有眼目,不能見遠遠之事,耳處在閑居之地,不覩光目顏色之數而為第一,十方上下內外細微之事,先來歸耳!耳者無所慕樂,是號無垢之稱。等觀諸法,以法為食,耳之先聞,聞法者為先食也。所以菩薩得不飢渴,但以無聞為食,無見為漿,少語言以為百味,平等欲淨,欲如虛空,空無塵埃,如泥洹而澹泊,於諸見如幻化,是為菩薩平等觀於諸法遊於貪婬。」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瞋恚也?法無瞋恚因緣。溥首!恚從對起,無對不起,因倚生對,無我號我,立無量事。如樹木生,先從萌類,結恨急毒,聲自然空,無想、無念。如閑居樹,坐自[A4]相揩,火然還燒其樹。因緣雖散,各歸本生,火滅不現,虛無起身,鹿聲亦然。因欲稱量,二者俱空,智者解之,不興恚怒。緣從聲起,不處內身,不從外來,不由空從他緣起,因對而立,各各分別,種種類數,引勝負者。菩薩等觀則無瞋恚,如風種過,有恨有慢,若知方便,因想立緣;穢聲如是,恚因空生,恚還自燒,無有代者。而色其身,放逸自可,由己惡言,坐自縱恣,不能自禁,福盡禍至,如然燈生,麻油以盡還燒其炷,無有救者;瞋恚如是。能分別瞋怒者,竟無形像,平等察聲聽,瞋怒恨本際等,無本無持,分別法界則覩平等,意由四懼,攬竟第一瞋怒,瞋怒橫有所造;意者空無,尋生便滅,而無究竟。恍惚之間,意不可諮,諮之亂德,剬意無念,則無貪婬。貪婬之欲,皆從意起。無貪婬者,瞋怒何從來?意動心起,毒龍因作,便致瞋怒,口開罪入,如江河投海,如揵燒天地,無形不盡,案內觀歷,無可瞋恚者。所以者何?十方同共,等無三塗。等意者,無瞋恚,無瞋恚者,無三毒,無三毒者,何緣等有病也?其有病者,當毀。三界眾生從意生形,因瞋怒入此病,不自悔責,七十五日,七十五夜,日日三自歎責,今在現世立形,從意所作,犯三界人民,及非飛禽走獸,射獵魚網,或籠繫飛鳥,傷剜身體,或逝四支,至今蹇跘,手足不任,加痛於彼,而對歡喜。愚癡之人不知己,還害己身,旬歲之中身被重病,如其所害,處所不掖。若起瞋恚毒意,一作意勇怫欝,或以刀兵,或持弓矢,欲相挌射,或以鎌斧欲斬人頭首,舉意如是斯為犯三界眾生已。若有菩薩摩訶薩,身體病痛,小病大病,一等無異,當知犯三界眾生,隨其痛處,呼三界眾生名字,深自考責,投身散髮墮淚,自懺悔三尊。三尊者內有六事,名曰六度無極治內病,外有三尊,亦有六事,名曰六度無極治外病。」

溥首復問:「何等為三尊內六事也?」答曰:「內三尊者,第一、心尊,於內三界安慰眾生,開示大明,悉令安隱,名曰無上正真之信,亦號如來等正覺。第二、耳尊,常居寂靜之地而無縛飾,飛行周旋,往返十方。天上天下窈冥之處悉到其中,無所不聞,無所不知,而無言說,澹泊無為,惟往來周旋,以情歸心,一一告說:初、無異言,名無垢稱;二、名普持律;三、名廣開度;四、名大忍辱;五、名諸佛信;六、名如來心;七、名淨復淨;八、名不動轉;九、名無所不樂;十、名惟那離大城,無所不容受。如是十德之行,與如來同軀。第三、眼尊,常居色欲之地,不自貢高,將導一切非飛行,十方內外明了,無有見者,亦有十德之行:一、名曰文殊師利;二、名無所不入;三、名淨穢悉除;四、名常清淨;五、名日月精;六、名開導一切非;七、名無能沾污者;八、名將導十方人;九、名諸漏已盡,無有眾穢;十、名如來信將護一切。是為內三尊,常行大慈大悲,憂念生死苦。當知三界中群萌之類而不可毀。毀者為毀三尊已,復有三尊。常當歸命、懺悔、慚愧。何謂三尊?第一、意淨名波旬。第二、欲淨名師子王。第三、色淨名金翅鳥。」

又問曰:「如是三尊,為應何謂法也?」

答曰:「意斷者無瞋怒,眾魔皆降伏。意為身神,名曰波旬,晉言眾想心隨護為善者。師子王者耳神,耳不受眾塵埃,於三界獨忍一切諸想,不與校會,故名曰師子王,晉言一切無畏,常為十方為導,當作佛者,為作座席而不患厭。金翅鳥者眼神也,眼入眾色,色則斷。飛行十方莫能知者,降伏諸魔,踐踏眾龍,龍神欲反興瞋怒意,金翅鳥在海上影現水中,諸龍恐怖不敢出外,波旬興龍欲有所受,眼陰以斷,金翅鳥在上,常以百千種色懼如金光,不能等於明月之精,明月之精不能當金翅鳥之毛,是使金翅鳥於三界獨尊雄。其有為導當作佛者,我皆當在上,以身金毛照之,使令身皆黃金色,一切相見之,莫不歡喜。」

佛言:「是三尊六人者,是內事六度無極。是以菩薩行六度,不壞色無常[A5]視。痛痒思想生死痛痒思想生死識者,則無六度無極。若菩薩摩訶薩身軀不安隱者,當知與內六度無極違錯,不順其教。當思上頭所語滓自綶形,勿以自可用剛強之性,自言無罪。若不詪詪至心懺悔者,殺身不久,此事非良醫所能治也。」

溥首復問佛言:「何謂外三尊六事也?」

答曰:「第一、佛尊。第二、法尊。第三、比丘僧尊。是復有三尊。何等為三?第一、淨尊。第二、色尊。第三、欲尊。」

溥首復問曰:「此三尊,皆何應也?」

佛言:「捨欲布施,身得其福,是為施度無極。二曰、捨色持戒,身得清淨,是為戒度無極。三曰、捨諸塵勞,行大忍辱而離眾想,得清淨慧,是為忍度無極。四曰、知比丘僧清淨,捨諸因起滅因緣之事而建精進,得至道場,住清淨地,是為進度無極。五曰、知法清淨捨諸邪念者,想之緣而定一心,身得安隱知去來今,是為禪度無極。六曰、知佛清淨,悉捨諸著,適無所住,深入要法,空無想念,泥洹之事一切本無,是為智度無極。」

佛言:「是為外六度無極也!如是內外法十二事解者,便為開十二門。雖解由不制,因對起想,遊於恣意不能忍辱,放心口意,瞋恚惡言,便為十二因緣,隨俗三流,不離五趣。菩薩大士等,於內外亦無所譏,一切無礙,如水月形,平等察聲無瞋怒音,恨本際等,無本無際,分別法界,則覩平等。是菩薩等遊瞋恚為意法也!」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愚癡也?愚從無起,察癡無有;設無所有,愚癡本無,永無狂冥,人無弊願,無礙如空,為虛澹泊。想礙求空,方面造愚,立虛為實,而起忿恨,愚癡所行,求名達字,行清白名,欣欣難獲。諸法無明,因想為塵,想為礙,慚虛無形,譬如丈夫欲度虛空,亦無羽翅,行不合道,不入於空,億劫不得也!能會不能,知空本末,愚癡亦如是。本際無思議,蔽冥不生,塵無所志而成滿,如住於虛空不知方面處,亦無具足人,無能出度者。如百千億劫姟習樂闇蔽者,彼亦無厭足,常飢無飽滿。如僮子者,好色如吹胞,滿中氣短,解脫口中無所有,罪福如空胞,求勝真高亦然,卑忑清淨亦然,習於愚者,求不可得。空來空去,懷抱罪欲,喜亦行惡亦不捨,見善不習,專入倒見,如是行者,謂愚無底也!斷根、無根形,無根無住,故不可盡。設愚不可盡,癡亦不可得,猶如眾生如幻如化,斯不可賜。設有造喻,三界眾生類,日度一切,令得泥洹。佛壽住世,億劫難計,濟脫梨度人不可盡。因遇立種,人界無想,癡冥如幻,是不可得;佛淨與愚癡等,觀斯無二。設能等觀,則能念道,癡慧一等,無諸蔽礙,眾生群萌,等無思議,癡不可計,思念意迹,其心無,無有邊際,愚冥無限,由不可得。空著無名,因倚有形,無有見者,永不可持。志性無明,了無所有,何從致起,而有瞋恚也?計無吾我,癡已不起,闇冥何類?如癡無處,佛道亦爾,了無崖底,諸法無二,別聲平等,等察癡響,了雲一等,愚冥如雲,分別平等,則曉定意。是為菩薩等遊愚癡。」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不善?欲行無形,瞋行無處,不行癡行,知眾平等,諸塵亦等,諸生滅悉等,等解虛無,空無所有,了淨如是。是菩薩等遊不善也。」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諸善德本?眾生修善,心行若干,諸行一等,無不等行,一行而行,無礙現行,了行無二,則能平等。以知平等,眾行如幻,色聲一等,則了語音;語音無二,由如影響,往來周旋,亦無處所,德本亦然如幻化。是為菩薩等遊眾善德本。」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有為也?所有無有,一切從念。念者空念,計不可量,無量難計,無邊無際,所起為想。想從念緣,是之數亦不可盡。曉平等者,了無央數,無行無像,解說等寂,覩一切安,已安已榮,不計無常。是[A6]為菩薩等遊有為。」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無為?本淨法寂,亦無合會,無明之形,假聲等察,音聲無言、無教,皆了無為,眾著言聲,等觀如是。是為菩薩等遊無為。」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平等?處有為中,不住有為,諸行平等,如空無礙,不住三界,三界本無,何求泥洹?泥洹寂靜,不出不入,無言無說,乃至大安,度脫眾生,解無若干。法身如空,不合不散,亦無往來,亦無還返,如空寂寞,是為菩薩等遊於平等。」

於是世尊,說斯章句,至未曾有,順如應行,不可思議,世之希有。時有萬二千菩薩皆得不起法忍,七十二億百千天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二百六十萬比丘漏盡意解,有六千比丘尼皆發無上正真道意,有二千二百清信士、千八百清信女,亦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爾時溥首僮真,復白世尊曰:「唯願大聖!演是三昧號,菩薩由斯,而致至德,諸根明了,聞三昧所因名號,則當獲得一切法明,靡不通達,而悉降伏一切迷惑邪見之眾,樂一文字,分別曉了一切諸文,以一切文而了一文,辯才之慧不可限量,為諸群生講說經法,分別曉了,緣應法忍,以一切行入于一相,逮得無量無限之議,曉了識議,四分別辯。」

於是世尊,告溥首僮真:「諦聽!善思念之!今當為仁分別本末。」

溥首答曰:「甚善!願樂欲聞。」

佛言:「有三昧名離無量垢,假使菩薩逮得斯定,普見一切諸色清淨。」

佛告溥首:「有三昧名壞若干,假使菩薩逮得斯定,智慧光明覆蔽一切日月之明。有三昧名成具光明,假使菩薩逮得斯定,威曜覆蔽帝釋、梵王,三界之寶悉蒙安隱,諸天光曜忽不復現。有三昧名捨界,假使菩薩逮得斯定,處於眾會,蠲除一切婬怒癡病。有三昧名莫能當,假使菩薩逮得斯定,照明一切八方上下諸佛國土。有三昧名諸法無所生,假使菩薩逮得斯定,總攬諸佛經典訓誨一切,為眾會分別要義,敷演微妙無着之業。有三[A7]昧名無念雷音,假使菩薩逮得斯定,言語音聲暢于梵天,十方所演無能過者,窈冥蔽礙,無不聞者。有三昧名曉了一切應心所樂,假使菩薩逮得斯定,悅可眾生,隨其所樂而令[A8]解脫拘礙[A9]之緣,一切眾會普得安隱。有三昧名無會現悅精進,假使菩薩逮得斯定,覩見無為,無有限數終始之惑,所聞所見莫不通達,一切所入莫能過也。有三昧名無念寶德樂於世界,假使菩薩逮得斯定者,放諸神足施化眾生。有三昧名諸音緣會,假使菩薩逮斯定者,覺諸言音,以無數字了一文字,以一文字說無數字,以了內字、外字,悲了於內不達,外亦不了,內外相應,無有異文。有三昧名積眾善德,假使菩薩逮斯定者,分別罪福,興顯平等,多所悅可一切眾生,使聞佛音法音,眾聲聞音,緣覺音,菩薩音,度無極音,一切智音;彼有所說,亦無音聲,一切了知深要之業。有三昧名起諸總持為一切王,假使菩薩逮得斯定者,分別一切,無量總持,眾慧之要,無礙之法悉令明了。有三昧名淨諸辯才無為之行,假使菩薩逮斯定者,寂除一切音聲言說,皆無言教,亦無響應,無言無教,亦無所有。」

於是溥首白世尊:「唯然大聖!鄙身寧應講斯典訓之功德乎?」

告曰:「宜講。」

溥首白佛:「假使菩薩聞斯經典而不狐疑,發心受持而諷誦講讀,其人現在得妙辯才,聰明辯、欣豫辯、深妙辯、無合會,常行慈心加諸眾生,無毀復意。所以者何?設使憂念所作趣,奉行其行,知諦隨身,未曾捨離。」

爾時世尊讚溥首曰:「善哉,善哉!快說此言,誠如之意。譬如布施獲致大富而不虛假,持戒生天亦不虛假,令斯經典亦復如茲,學致辯才亦不虛假,悉得本志,猶如日光出照天下眾冥悉除。斯經如是,諷誦學者懷來辯才靡不通達,喻如菩薩坐于道場,於佛樹下還得無上真正之道,成最正覺。菩薩如是,學誦斯經必得辯才,除諸狐疑。是故,溥首!假使菩薩現欲興辯曉練諸法,聞斯經典心不猶豫,即當受持、講說、諷誦,為諸眾會廣演其義。」

爾時是離垢藏菩薩,前白佛言:「滅度後,其有受持、諷誦、講說斯經法者,為眾會敷演其義,鄙親當為宣解所歸,使不狐疑,疾得辯才。」

於時弊魔愁毒垂淚,來詣佛所,白世尊曰:「唯無建立於斯經,如來、至真、等正覺常懷大哀,其有苦患施以大安。幸哉,大聖!願除吾惑。如昔世尊初坐樹下處于道場,演此典法;今復重加說斯經典。我今憂欝,心懷懊惱。其於如來始得佛道,所救濟時,我之反側不能自勝;一切皆當得不退轉,逮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其有黎庶,耳聞斯經,聽音服名,悉當得道,至于滅度。空我境界,虛魔宮殿。大聖撫育,興建大悲,唯見矜濟。」

佛告魔曰:「波旬!莫恐,勿怖,勿懅!一切眾生不悉滅度,如來亦不建立斯經。」

魔聞佛教,踊躍歡喜,善心生矣,忽然不現。

溥首白佛:「何故為魔而說斯教?」

佛告溥首:「斯經典者,住無所住,是故為魔而說斯言:『吾不建立斯經典也!』至誠不虛。一切諸法住無所住,不可逮得,無有言教,離於二事,本際平等。當諦無本,法界如稱,平若虛空,無適無莫,真正無異。今經流布斯閻浮提,於天下當有瑞應。」

世尊適建誠諦之教,自然空中音普廣聞,誠如佛言,至誠不虛。

佛告阿難:「受斯普門品經之要,持諷誦讀宣示同學。」

又言:「阿難!是經八萬四千法品之藏,計比斯典,等無差特。所以者何?此經一句,普入無量之慧門,法界諸要,唯如來分別曉了。眾生解斯經典而成佛道,然後講說八萬四千諸經品藏。是故,阿難!當受斯經消息,將慎諦持、諷誦。」

為眾人說此已,離垢藏菩薩、溥首僮真、賢者阿難,諸天、世人、揵沓和、阿須倫,聞經歡喜,稽首作禮而退。

佛說普門品
↑回到頂端↑
#2234330 - 2024-04-08 22:41:34 佛說普門品經,卷一,西晉竺法護譯 [Re: bluenwater]
bluenwater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2
文章數: 412
佛說普門品經

西[2]晉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遊王舍城靈鷲山,與大比丘眾比丘八百,菩薩四萬二千——得諸總持,神通已達,聖智弘暢,辯才無礙,三昧已定,無所不博。

時有菩薩名離垢藏,與九萬二千菩薩,從普華如來國——其世界名淨行——遊詣忍界靈鷲山。

世尊遙見離垢藏菩薩與無數千大士眷屬圍遶遊步虛空,佛心念曰:「斯離垢藏,間別由路,遠步諸國,宣普華如來、至真、等正覺命,來受普門品,今當聚會諸菩薩眾。」

于時大聖即如其像,顯揚言教示現感應,令無央數無限世界諸菩薩眾尋時悉來,至斯忍土,詣靈鷲山。行到佛所,稽首足下,却住一面。

靈鷲山中諸菩薩眾,閑居宴者,悉來集會,禮畢却坐。

離垢藏菩薩,應時化作七寶蓮華,其葉有千,持詣能仁如來、至真、等正覺,稽首奉上。啟曰:「普華如來、至真、等正覺,淨行世界聖尊,敬問無量:『遊步康強,力勢輕履,起居安隱,多所救濟。』今見遣來,宣承敬詣,啟受普門不可思議清淨之品,為開士說。」

時離垢藏菩薩大士問訊,問訊畢退,在虛空結跏趺坐,與諸開士坐寶蓮華。

爾時溥首童真於會中起,更整衣服,偏袒右肩,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善哉,世尊!願說普門不可思議道品法源,為諸菩薩分別演之![3]憶念往古過去久遠世時,從普門如來、至真、等正覺,聞斯經典,興立八十四萬百千億[4]垓三昧,久逮七十七億百千諸[*]垓總持門行。唯願,世尊!愍諸菩薩,重宣揚之。」

佛告溥首童真:「諦聽!善思念之!」

答曰:「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溥首與諸菩薩受教而聽。

佛告溥首:「若有菩薩,欲學普門所入之法等意分別,遊入於色等意分別,遊入音聲等意分別,遊入臭香等意分別,遊入眾味等意分別,遊入細滑等意分別,遊入心性等意分別,遊入女人等意分別,遊入男子等意分別,遊[A1]入童女等意分別,遊入童子等意分別,遊入諸天等意分別,遊入諸龍等意分別,遊入鬼神等意分別,遊揵沓和等意分別,遊阿須倫等意分別,遊迦樓羅等意分別,遊真陀羅等意分別,遊摩休勒等意分別,遊入地獄等意分別,遊入餓鬼等意分別,遊入畜生等意分別,遊入貪婬等意分別,遊入瞋怒等意分別,遊入愚癡等意分別,遊諸不善等意分別,遊諸德本等意分別,遊諸有為等意分別,遊諸無為等意分別。溥首!諸開士所可周遊,一切悉備,遊居平等,具足至道,是為學入普門定法。」

佛告溥首童真:「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於色?曉了解色,如水之沫而不可得,不可護持,無有堅固,則為等意觀無有色;是謂菩薩等遊於色。」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音聲?如人呼聲,而有響應,尋即消滅,則無形像不知所生。一切無有若干之事,而無差特,亦無有相,已了無相,人所言者虛無無實,已曉諸音,深山響報,則乃等觀;是為等觀遊入諸音聲。」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臭香?周遊往返百億劫數,鼻之所嗅而無有厭,如大海淵無有充滿,其香之像而不可獲,為虛偽法無有真諦,設求審誠無合會處,斯無所有而不可持。鼻處無實,慌惚若空,如幻士化,假使分明,則[A2]無等觀遊入嗅香。」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眾味?至於喉咽,不知醎味,亦無不味,從因緣別,其舌所甘,猶緣會合,曉覺無念,則為等觀遊入眾味。」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細滑?其細滑者,志有所存,緣求服之,其柔軟者而不可得。已覩斯緣,細滑䩕𩉳無所適住,計于細滑,則無有成,亦無所有所依。因著被服乃有所倚,斯為等觀遊入細滑。」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心法?假三界人悉令集會,立在一處,使求執心,莫知所在。不見形像,亦無猶豫,亦無合散,不知所住,現若干色,於內無處,處無[1]所住,如幻士化,虛而不實,則為等觀遊入心法。」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女人?察于四大,則無女人,識癡惑者,迷於愛欲,荒于虛無。計女人者,猶如幻士化現女像,因彼所行,從其所樂,女人如幻,起色欲意。彼無有女,癡者惑之。能別如斯,諸女無相,解脫平等,而現女色,則為等觀遊入女人。」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男子?如令男子等自發意,吾為雄夫,興念斯為女人,欲心無色,無實可獲,不見女像,等惟諸色,發起女想。設所思想,斯男斯女,等如野馬、水月,則無男女。了男無形,虛偽而立,已能平等,則能現女,則為等觀遊入男子。」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童男?若如樹木,設無有芽則無根莖,設無根莖則無華實,設無女人則無童子。緣號童子,想於無知,覺女無生,不有子性,解一切無,則為等觀遊入童子。」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童女?如彼[2]拔樹,根終不生,其明智者不於求果,醜達別誼,曉發一切勇猛無想,枯竭眾流,斯為童女。了女如此,所現平等,則為等觀遊入童女。」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諸天?諸天嚴淨,功德自然,其意鮮潔,宮殿綺飾,無造立者,心樹妙華,無下種者,福[3]苶幻化,生無思議,淨光流離滅度淨,了天虛偽成立慌惚,勝說平等現諸天像,是為菩薩遊入諸天。」

又告溥首:「何為菩薩等意分別遊入諸龍?見無求生,[4]興雲七日,雨所霑潤,不在內外,遍閻浮提漸歸大海,所滿水所由來,眾生如是學若干緣,現種種罪福,自然眾生無所有,愚冥之人以虛為實,覩[5]龍平等,是為菩薩等遊諸龍。」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鬼神?心如門開,[6]與色有像,其身高大,心為一類。心不可畏難,因會有恐懼,見法無有實,眾想不可議,無實為空,說平等寂,而現鬼像,是為菩薩等遊鬼神。」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揵沓和?其法無往,而音說往,曉無往來,等說揵沓和,是為菩薩等觀遊入揵沓和。」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阿須倫?不以事因,阿須倫心等,無起、無滅、無生,而現平等,是為菩薩等觀遊入於阿須倫。」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迦留羅?造受無受,立辭名號,設無名色等觀迦留羅,是為菩薩遊入迦留羅。」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真陀羅?法無作而作,則立真陀羅,分別無所生,平等真陀羅,是為菩薩等觀遊入於真陀羅。」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摩休勒?其法所名,立若干人法,無有所相,為虛分別,諸想無想,自然說平等音現摩休勒,是為菩薩等觀遊入於摩休勒。」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地獄?地獄無主,空無造者,從己想,想無興,所有地獄清淨鮮潔無垢,智覺如幻,本無所有無相,無相無所有,別如虛空,平等寂然而現地獄,是為菩薩等遊地獄。」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餓鬼?餓鬼無形、無名,本無處所,因慳致之,慳無所住,不解所有,計吾我人,知悉無本,了無餓鬼,是為菩薩等遊餓鬼。」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畜生?如雲霧像,現若干色,彼則無貌,悉無所有,心思虛無,等如陰霧,種種色像,畜生志性,罪福如幻,迷惑虛妄而說畜形,等說寂聲,是為菩薩等遊畜生。」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貪婬?欲從想起,所想無有、無實、無像、無貌、無住,處不可得,貪婬如空,愚癡顛倒思想塵勞,法無塵垢,欲虛如空,至於十方求不可見,貪婬無形,愚冥貪懼,不得安隱,無難懷懼。譬如丈夫無獲懷懼,怖捨馳走,得無見空,一切皆空。彼無解脫,愚癡顛倒,反造逆想,闇冥不解,法如虛空,去來今佛,解諸貪欲,貪欲無脫,愛想悉空,其譏貪婬,則求脫欲,斯皆無本,本自然淨。見佛道場,平等無想,覩眾如者,彼慕離欲,所想虛危,乃離諸想,如所發念,僥脫貪婬,謂當度欲。想無所求,不壞本際,貪欲無思,本淨如斯,則不想脫。假令度欲,則謂為淨,貪欲空無,計此無二,愚冥相二,行者深觀如幻,是則失句。發諸想念,貪欲無起,假號愛欲,無染[1]著名,諸名無礙,知欲無得,覩真究空,不懷貪欲,不知見脫,貪欲佛法等如泥洹,解貪欲陰,等離吾我,知貪欲寂,等御憺怕,平等欲陰,見如幻化,是為菩薩等遊貪婬。」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瞋恚?恚從對起,因緣生對,無我號我,立無量事。如樹木生,結恨急毒,聲自然空,無想無有。如閑居樹,相揩火然,因緣離散,火滅不現,虛無起身,麁聲亦爾。因欲稱量,則不興恚。不從聲起,不虛內身,亦不外來。所由因空,從他緣起,因對而立,各各分別,則無瞋恚。如風種過,有恨為慢,若知方便,因想立緣。穢聲如是,恚因空生,恚還自燒,而危其身,別瞋怒想,竟無形像,平等察聲,聽瞋怒音,恨本際等,無本無持,分別法界,則覩平等,是為菩薩等遊瞋怒。」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愚癡?愚從無起,察癡無有,設無所有,狂無狂冥,人無蔽願無礙,求空方面,造愚為虛。愚癡人所行最行難獲,諸法無明,因想為塵。譬如丈夫欲度虛空,億劫不得,知空本末,愚亦如是。本際無愚議,蔽冥不生塵,無所成滿,如度虛空不知方面,亦無具足,無能步度,如百千劫,習樂闇蔽,彼無厭足,不以飽滿。譬如童子吹氣滿胞,旋解口,察無所有。罪福如空胞,而習於愚,求不可得,懷來欲謂愚無底,斷根無形,無根無住,故不可盡。設愚難盡,斯不可得,猶是眾生,如幻不賜。設有造喻,三界生類,日度一切,令得泥洹。佛壽住世億劫難計,濟脫黎庶,人不可盡。因愚立種,人界無想,癡冥如幻,是不可得。佛與愚等,觀斯無二,設能等觀,則能念道,癡慧一等,無諸蔽礙,眾生群萌,等無愚議,癡不可計,思念意跡,其心無念,無有邊際,愚冥無限,由是叵得。志性無明,何從有起,癡已不起,闇冥何類?如癡無處,佛道亦爾,了無[2]涯底,諸法無二。別聲平等,等察癡響,了空一等,愚冥如雲,分別平等,則曉定意。是為菩薩等遊愚癡。」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不善?欲行無形,瞋行無處,不行癡行,知眾平等,諸塵悉平,得解虛無,所有了淨。如是是為菩薩等意遊入於諸不善。」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遊入諸善德本?眾生修善,心行若干,諸行一行,常了平等,已知平等,眾行如幻,別聲一等,則了語音。是為菩薩等遊眾德。」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有為?所有無有,計不可量,無量難計,常曉平等,了無央數,無行無像,解脫等寂,覩一切安。是為菩薩等遊有為。」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入無為?本淨法寂,亦無合會,無明假聲,等察音聲,無言無教,皆了無為,眾著言聲,等觀如是。是為菩薩等遊無為。」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意分別遊于平等?不處有為,不住無為,諸行平等,如空無礙。三界無本,何求泥洹?不出不入,乃至大安,度脫眾生,解不若干,法身如空,不合不散。是為菩薩等遊平等。」

世尊說斯章句之頌,順如應時,不可思議。九萬九千菩薩得不起法忍,七十二億百千天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三百六十萬比丘漏盡意解,六千比丘尼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二千二百清信士、千八百清信女,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爾時溥首童真,白世尊曰:「唯願,大聖!演三昧號,菩薩由斯而致至德,諸根明了。聞是三昧所因名號,則當獲得一切法明靡不通達,而悉降伏一切迷惑邪見之眾。樂一文字,分別曉了一切諸文,以一切文而了一文,辯才之慧不可限量,為諸群生講說經法,分別曉了緣應法忍,以一切行入於一相,逮無量無限之義,曉了識義四分別辯。」

於是世尊,告溥首童真:「諦聽!善思念之!今當為仁分別本末。」

答曰:「甚善!願樂欲聞。」

佛言:「有三昧名離無量垢,假使菩薩逮得斯定,普見一切諸色清淨。」

佛告溥首:「有三昧名懷若干,假使菩薩逮得斯定,智慧光明,覆蔽一切日月之明。有三昧名成具光明,假使菩薩逮得斯定,威耀覆蔽帝釋梵王,三界之冥悉蒙安隱,諸天光耀忽不復現。有三昧名捨界,假使菩薩逮得斯定,處於眾會蠲除一切婬怒癡病。有三昧名莫能當,假使菩薩逮得斯定,照明一切八方上下諸佛國土。有三昧名諸法無所生,假使菩薩逮得斯定,總攬諸佛經語訓典,為眾會分別敷演。有三昧名念雷音,假使菩薩逮斯定者,言語音聲暢于梵天。有三昧名曉了一切應心所樂,假使菩薩逮斯定者,悅可眾生隨其所樂而令解脫。有三昧名無會現悅精進,假使菩薩逮斯定者,現見無為,無有限數,終始之惑,所聞所見莫不通達。有三昧名無念寶德樂於世界,假使菩薩逮斯定者,放諸神足施化眾生。有三昧名諸音緣會,假使菩薩逮斯定者,覺諸言音,以無數字了一文字,以一文字說無數字。有三昧名積眾善德,假使菩薩逮斯定者,分別罪福興顯平等,多所悅可一切眾生。便聞佛音、法音、眾音——聲聞音、緣覺音、菩薩音——度無極音,彼有所說亦無音聲。有三昧名起諸總持為一切王,假使菩薩逮得斯定,分別一切無量總持。有三昧名淨諸辯才,假使菩薩逮斯定者,寂除一切音聲言說,皆無言教亦無響應,無言無教亦無所有。」

於是溥首,白世尊曰:「唯然,大聖!鄙身寧應講斯典之功德乎?」

告曰:「宜講。」

溥首白佛:「假使菩薩聞斯經典而不狐疑,發心受持而諷誦讀,其人現在得妙辯才,聰明辯、欣豫辯、深妙辯、無合會辯,常行慈心加諸眾生,無毀傷意。所以者何?設使憂念所作所趣,奉行智諦,隨身未曾捨離。」

爾時世尊,讚溥首曰:「善哉,善哉!快說此言,誠如之意。譬如布施獲致大富而不虛假;持戒生天亦不虛假。今斯經典亦復如茲,學致辯才,亦不虛設,悉得本志。猶如日光出照天下,眾冥悉除,斯經如是,諷誦學者,懷來辯才,靡不通達;喻如菩薩坐于道場,於佛樹下,逮得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菩薩如是,學誦斯經,必得辯才,除諸狐疑。是故,溥首!假使菩薩現欲興辯,曉練諸法,聞斯經典心不猶豫,即當受持講說諷誦,為諸眾會廣演其誼。」

於是離垢藏菩薩,前白佛言:「佛滅度後,其有受持諷誦講說斯經法者,廣為眾會[A3]敷演其誼,鄙親當為寡解所歸,使不狐疑,疾得辯才。」

於時弊魔愁毒垂淚,來詣佛所,白世尊曰:「唯無[1]建立於斯經也!如來、至真、等正覺常懷大哀,其有苦患施以大安。善哉,大聖!願除我慼,如昔世尊初坐樹下處于道場,[2]今復重加說斯經典,我今憂欝心懷懊惱,甚於如來始得佛道,所投濟時,我之反側不能自勝。一切皆當得不退轉,逮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其有黎庶耳聞斯經,聽音伏名,悉當得道至于滅度,空我境界,虛魔宮殿。大聖撫育安住垂安,興建大悲唯見矜濟。」

佛告魔曰:「波旬!莫恐,勿懷怖懼,一切眾生不悉滅度,如來亦不建立斯經。」

魔聞佛[3]告,踊躍歡喜,善心生矣,忽然不現。

溥首白佛:「何故為魔而說斷教?」

佛告溥首:「斯經典者,住無所住,是故為魔而說斯言:『吾不建立斯經典也!』至誠不虛。一切諸法住無所住,不可逮得,無有言教,離於二事,本際平等,審諦無本,法界如稱,平若虛空,無適無莫,真正無異。今經流布斯閻浮提,於此天下當有瑞應。」

世尊適建誠諦之教,自然空中音普廣聞,誠如佛言,至誠不虛。

佛告阿難:「受斯普門品經之要,持諷誦讀宣示同學。」

又言阿難:「八十萬四千法品之藏,計比斯經典,等無差特。所以者何?無量之門法界諸要,如來分別曉了眾生,解斯經典而成佛道,然後講說八萬四千諸經品藏。是故,阿難!當受斯經消息,將順諦持諷誦,為眾人說。」

[4]佛說此已,離垢藏菩薩、溥首童真,賢者阿難,諸天、世人、揵沓和、阿須倫,聞經歡喜,稽首而退。

佛說普門品經
↑回到頂端↑
#2234331 - 2024-04-08 22:42:25 佛說大乘十法經,卷一 [Re: bluenwater]
bluenwater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2
文章數: 412
佛說大乘十法經

梁[6]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五千人俱,無量菩薩眾。爾時彼大菩薩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曰淨無垢妙淨寶月王光,集彼菩薩大眾中。

爾時淨無垢妙淨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即從坐起,捨蓮花臺往至佛所,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世尊!大乘比丘,住大乘比丘者,何故名住大乘比丘?復以何義故,此大乘名曰大乘?」

爾時世尊告淨無垢妙淨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淨無垢妙淨寶月王光!汝能問如來此甚深妙義。善男子!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爾時淨無垢妙淨寶月王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尊教!」

爾時世尊告淨無垢妙淨寶月王光菩薩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十法,名住大乘。何等為十?所謂成就正信,成就行,成就性,樂菩提心,樂法,樂觀正法,行於正法及順法,遠離慢我慢等事,善好通達諸[7]微密語,不樂聲聞及緣覺等。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十法,名住大乘。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不諂曲、柔和行、柔和行,[8]彼能信諸佛如來正真正覺無上菩提,善能信一念中三世諸佛智,信如來藏不斷常、不老死、不可盡,亦信實際法界、一切種智、一切種智相、諸力、無畏、不共佛法。復信諸佛如來不可灌頂,亦信三十二大人之相、八十妙好、圓光等法。復信聲聞所說,或緣覺所說,菩薩及餘所說,亦信世間及出世間,復信正行行者,順行等沙門及婆羅門,亦信諸善根業報,最勝上愛果,若天、天王,若人、人王。復信不善業報最下惡,不可樂聞,不愛甚重麁過,或地獄、畜生、餓鬼等處。彼如是信已,遠離三法。何等為三?所謂疑、惑、不決等事。善男子!菩薩成就如是諸法名為正信。」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信為最上乘, 以是成正覺,
是故信等事, 智者敬親近。
信為最世間, 信者無窮乏,
是以信等[9]法, 智者正親近。
不信善男子, 不生諸白法,
猶如焦種子, 不生於根芽。」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成就諸行?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剃除鬚髮,以被正服,[10]殷重信心,捨家出家。出家已,習學菩薩威儀戒等諸行,或復聲聞威儀戒等諸行,亦學緣覺威儀等行。彼如是或以所有身口意等同習煩惱,彼一切同滅。是中何者身所有同習煩惱?所謂殺生、偷盜、惡欲邪婬,刀杖瓦石等執慳悋於他動手足等,往來逃走等事,是名身有同習煩惱。是中何者口家同習煩惱?所謂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恒說惡語,毀謗甚深諸典。於諸尊長修梵行中廣說惡名,是名口同習煩惱。是中何者意家同習煩惱?所謂慳貪、邪見、嫉妬、樂著名聞利養,親族姓慢、色慢、幼年慢、無患慢、長壽多聞慢、思惟慢,欲覺、妄想覺、惡覺、親覺、[11]土覺,飲食、衣服、臥具、醫藥、資用等覺,著處、著乘、著床,著諸飲食、妻子男[12]女,營作[13]犁耬奴婢等,錢財、穀麥、倉庫、貯積等事,乃至著種種資用之具。彼如是悋著已,所說事中,若失一事,便生其憂苦惱妄想等事。彼如是遠離愛[14]潤心已,生於思惟。善男子!略說意業,猶如世間輪轉,故說意業同習氣煩惱。

「彼如是離身口意業同習煩惱已,於[15]和上所起其尊想,其阿闍[16]梨所起[*]和上想,於同梵行若老若少,起[*]殷重恭敬。彼[17]獨在空閑之處,作如是思惟:『我不應作如是,我為度一切眾生,為解一切眾生,為令安調伏靜定眾生故發諸行。然我自不調伏,不隱諸根,未為寂滅。我必修正行,令有見我者,必得成受調伏,亦順諸佛微妙等教,復令歡喜諸天神、龍、夜叉、乾闥婆等。』善男子!此名為菩薩慚。彼作如是思惟:『勿有令我,若道若俗,於諸威儀行中取諸過失,所謂行戒,行不正中,或見形,或威儀行,或行資用,壽命行等。』彼如是慚愧已,日夜之中六時觀於持戒等法。彼善持戒已,無復疑悔,令入住如來佛法中,無有休息。善男子!此之名為菩薩愧。善男子!是名菩薩成就如是諸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佛行為本, 及聲聞弟子,
是故智者修, 行行常堅固。
諸菩薩大智, 行諸無畏行,
令證離垢道, 諸佛所讚歎。」
「善男子!云何菩薩成就性?佛子菩薩性成,少欲、瞋恚、愚癡等,不妬、不悋、不惱、不說麁言、不欲[1]瞋調戲、不輕動、調和柔[A1]軟、已可親近,性能成就上妙供具供養諸佛,所謂資用等財,惠施與他,具足成就手足頭目等。若見如來或如來弟子,見已即生恭敬歡喜之心。善男子!菩薩如是名為性成就。」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相煙即知火, 鴛鴦以顯水,
復相知諸性, 菩薩大名稱。
柔和、不諂曲, 捨離慳、嫉妬,
愍念一切眾, 名之為菩薩。」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喜樂菩提心?若有菩薩摩訶薩,體性微發菩提心時,值佛菩薩或聲聞、緣覺等,教化勸發而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喜樂初發菩提相。彼聞菩提及菩提功德已,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第二喜樂菩提相。彼菩薩見諸眾生無能救護,無所歸依,孤獨無能濟拔,無覆護,無舍宅,無有洲已,即起悲[2]愍心。彼發心已,作如是念:『我今為諸眾生,作救護、歸依、濟拔、覆護、舍宅洲等。』為彼因緣故發無上菩提心,是名第三喜樂發菩提心。彼若見如來或菩薩、聲聞、緣覺等滿足諸行,見已心生歡喜,愛敬安心,以是因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第四發菩提心。彼菩薩為諸眾生利益安樂故,行布施、持戒、修忍,發精進,行思禪定,修正慧。

「云何菩薩行布施?所謂須飲與飲,須食與食,須乘給乘,須床榻敷具者,給床榻敷具等,須衣施衣,須金、銀、寶冠、環釧等諸莊嚴具,乃至己身皮肉,潤益眾生。彼如是行於布施已,然彼布施迴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雖施而不生我慢等心。

「云何持戒?成就身口意業,彼捨離身口意業等已,善離能防無礙無漏,純[3]一無雜奉持禁戒。然彼持戒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雖行持戒然不起我慢等心。

「善男子!云何菩薩修忍?彼瞋罵說,枷鎖繫閉,切割撾打,若道若俗,能忍、能容,不起諸習等煩惱。如是修忍已,然彼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雖修忍,然不起我慢等心。

「善男子!云何菩薩發精進心?彼作如是念:『猶如虛空界無量無邊,眾生界亦無量無邊,然此眾生界我獨無二,令安無餘涅槃界中。』是以為彼因緣故發行精進,身不離身念觀受;彼觀受已,觀心心行;彼觀心心已,順觀諸法。彼如是善憶念觀已,為未生諸不善[4]惡法令不生故,起欲修勤精進,持心等正行;為未生諸善法令生故,起欲修勤精進,直心等正行;已生諸不善法為令滅故,起欲修勤精進,持心等正行;已生諸善法為令久住故,復令增長思故,起欲修勤精進持心等正行。彼發精進已,令成初如意足分,如是第二、第三乃至成第四如意足分。彼成就如意分,能令住一劫若減一劫,或具足行令滿精進波羅蜜。如是發精進已,然彼精進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雖發如是精進,[5]然心不生憍慢。

「善男子!云何菩薩思禪定行?離意欲、離意滅、離欲靜,不依內、不依外,不依色,不依受、想,不依識,不依欲、色、無色界,不依空、無相、無願,不依世間、出世間,不依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等。善男子!乃至略說一切有想繫縛等名為禪。如是修諸禪,然彼禪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6]雖思修此禪,然不起我慢等心。

「善男子!云何菩薩修智?彼作如是念:『無量無邊眾生界令入涅槃,然無一眾生可入涅槃。』何以故?如佛所說一切法[7],無我、無眾生、無命、無壽、無[8]富伽羅。如是修觀[9]智,然彼智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雖觀修般若,然不起我慢等心。善男子!如是菩薩摩訶薩樂菩提心。」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猶如摩尼珠, 顯於寶藏中,
師以加功用, 倍明於本色。
成就如是性, 求正菩提心,
二邊既寂靜, 令魔不得便。」
「善男子!云何菩薩樂法成就?善男子!若菩薩性樂法、喜法、愛法,彼若見沙門若婆羅門,所有資用、命具、飲食等事,彼能奉上。[1]彼世間所有受用等,根莖枝葉華果等,彼收已,施諸眾生。持諸法者,令往禮拜、恭敬合掌,迎接已,[2]殷重敬納,心有所疑處,問於正義;是以持法者隨所聞義,善能解釋。彼於聞法者起世尊想、善知識想,起同世間諸海想;起[*]和上想、阿闍[*]梨想;久失導[3]時世間曠野[4]生難中,能訪覓起訪覓想;久遠愚者闇閉目開故,令起覺悟想;墜沒世間煩惱泥中,而起濟拔之想;久遠失正路為作導師故,而起導師之想;久伏在世間牢獄能解故,而起解者想;久遠著患療治故,而起良醫之想;以煩惱火焦滅身,令住滅故,而起大雲雨想。彼為法,為法因故,能忍寒熱、風雨、蚊虻等,亦忍飢渴,或見他人受樂報者,不起[5]悕求樂心。然作如是念:『[6]唯我世間獨樂,而我能聞正法。』彼為是事故,為彼因、彼緣故,不生憂悲苦惱恨等。彼如是離憂悲苦[7]惱等已,發如是心:『我堪能荷負如來所說一法句故,在阿鼻地獄住一劫若減一劫。』彼如是無疲倦心已,自然不行諸行,而得一切種智,未得諸佛法而令速得。善男子!以是義故,菩薩名為樂著諸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大智樂諸法, 而成諸佛子,
親近正妙法, 而不生疲倦。
敬心求正法, [8]諸深心佛子,
及以心憶持, 亦顯正妙行。」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正觀諸法?善男子!若菩薩作如是觀:『一切諸法猶如幻,迷惑凡夫故;一切諸法如夢,不實故;一切諸法如水中月,非事故;一切諸法如響,非眾生故;一切諸法如影,計妄想故;一切諸法如響聲,生滅壞故。一切諸法生滅壞,緣假成故;一切諸法本不生不移,同真如體故;一切諸法不滅,本不生故;一切諸法無作,無作者故;一切諸法如虛空,不可染故;一切諸法定寂滅,性不染故;一切諸法無垢,離一切諸垢故;一切諸法性滅,離煩惱故。一切諸法非色,不可見故;一切諸法離心境界,無體性故;一切諸法不住,滅諸毒故;一切諸法不可求,滅愛憎等心故;一切諸法無著,離煩惱境界故。一切諸法如毒蛇,離善巧方便故;一切諸法如芭蕉,無堅實故;一切諸法如水沫,體性弱故。』善男子!菩薩如是觀名為正觀諸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一切法如幻, 迷惑愚迷者,
[9]虛危猶如夢, 汝等如是持。
法如水[10]中月, 亦如響等事,
復如影像等, 智者諸不覺。」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法順法等。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觀色無常而不厭離色。欲證於法已,正智助法界,同用等法善自觀入,善持彼者諸相,善思善記。彼記此相,善持、善修、善記已,自然行法界等行,受、想、行、識亦觀無常,然不厭離識等之。入法界已,正智助同。法界等法善自觀達,亦記彼相,善持、善修、善記已,自然入法界等行,如無常,苦、空、無我亦爾。彼觀色無常已,於色中不生恐怖驚等。何以故?色是妄想顛倒所起,然彼如實知。觀受、想、行、識無常,乃至於識中,不恐不怖不驚。何以故?識者妄想顛倒所起故,然彼如實知。善男子!譬如善巧幻師或幻師弟子,化作種種幻事,象兵、馬兵、車兵、步兵。彼智者見已,不生恐怖驚等。何以故?彼如實知是幻師所作不實,未曾有虛誑[11]作。菩薩亦如是,觀色無常已,於色中不生恐怖驚等。何以故?色是妄想顛倒所起,然彼如實知,觀受、想、行、識無常已,乃至於識中不生恐怖驚等。何以故?識者妄想顛倒所起故,然彼如實知。」

爾時淨無垢妙淨寶月王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觀諸色無常,然不厭離色?而證法界已,正智觀入助法界等法。」

爾時世尊告淨無垢妙淨寶月王光菩薩言:「善男子!吾當為汝分別說喻。善男子!譬如有智男子,常事諸毒,善持、善覆、善惜,起我相已,種種莊嚴具貿易,然是不食彼毒,勿令我因此事斷其正命。菩薩亦如是,向涅槃心,潤向涅槃,順向涅槃,近取涅槃。然不證彼涅槃。何以故?勿令我因於此事退菩提行。

「善男子!譬如有人事其火神,然彼人日夜香華等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親侍,然彼人不作是念:『我以事火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親近已,我以二手接取之。何以故?勿令我因此事於身有苦,於心有惱。』菩薩如是,向涅槃心,潤向涅槃,順向涅槃,及取涅槃,然[12]彼不證涅槃。何以故?勿令我因此事退菩提行。」

爾時淨無垢妙淨寶月王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我知世尊所說意趣,菩薩者應住世間。」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菩薩應住世間。」

問曰:「世尊!云何菩薩住世間,而不以世間諸患所染?」

佛言:「善男子!為此事故略說一喻。善男子!譬如呪術之人,以大呪術力故,[1]諸惡毒[2]蝄蛇等弄戲,然彼人不以此事斷其命根。何以故?以彼人善通達呪術力故。菩薩亦如是,行世間住世間,住世間已,大智方便呪力故,共諸煩惱毒蛇而居戲暴,亦弄行住坐臥。菩薩不以此事故,於菩提而有退還。何以故?彼成就大智方便呪力故。」

爾時淨無垢妙淨寶月王光菩薩言:「世尊!希有,希有!彼諸菩薩而能不證涅槃,復不以世間煩惱毒之所染。世尊!我今歸依諸大菩薩。世尊!是諸眾生成就諸善根,聞此法已,而生一歡喜心。世尊!彼善男子、善女人,諸佛已記——若能聞此法門。」

佛言:「善男子!」

說此法時,五百比丘未證無漏而得解脫。彼得解脫已,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諸菩薩者,可敬[3]可禮拜。」

佛語諸比丘:「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敬禮諸大智, 敬禮得無畏,
敬禮淨諸目, 敬禮親佛子。
方便善巧故, 及以勝妙智,
菩薩大名稱, 能過二乘地。
如實知諸陰, 謂生滅[4]識等,
見世間渴仰, 故不證涅槃。」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離慢及增上慢等?善男子!慢者,我自亦可,若家、若姓、若色,或復異事,金銀等資用,象兵、馬兵、步兵、車兵,如是心所有高下者名曰慢。我慢者,生我身高想,若家、若姓、若色等,或金銀、財物、倉庫,象兵、馬兵、步兵、車兵,如是心喜高意,不下諸他者,名曰增上慢。菩薩捨如是等法,名曰離慢及增上慢。」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離慢增上慢, 常以慈心念,
及常懷悲[5]心, 恒怖世間中,
常以行乞食, 善說人天益。」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善巧祕密語?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如來所說諸甚深經中祕密之教,彼不隨說取。何者是祕密之教?如來記諸聲聞,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非如所說。」

佛語阿難:「『吾患背痛』不隨說取;『退老患朽敗,為我訪覓侍者』不隨說而取;『汝目連往至耆婆醫王所取諸妙藥』不應如說取。如來共諸外道尼揵子等,諍其諸[6]伎,不應如說取。如來佉陀羅[7]刺刺足者,是事不應如說而取,提婆達多是如來久遠害者怨家,不應隨說而取。如來入舍梨耶婆羅門村,空鉢而出,不應如說而取。旃遮及孫陀利謗佛者,不應隨說而取。須那國毘羅若婆羅門,請佛至已食麥,亦不應如說而取。」

爾時淨無垢妙淨寶月王光菩薩白佛言:「世尊!世尊云何記諸聲聞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善男子!吾記諸聲聞得無上正真正道者,以有性故。」

淨無垢妙淨寶月王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諸無漏聲聞斷諸有習煩惱,設有性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善男子![8]吾今說喻。譬如灌頂轉輪聖王有子,彼欲學一切[9]技藝等事,然是中根復非利根,彼應後學是先學,應前學[10]彼後學。善男子!於汝意云何?彼以此事故,可說非王子也?」

答曰:「不也!世尊!是善王子。」

「善男子!菩薩亦爾,已成就中根性故修道門,先除諸煩惱障,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於汝意云何?彼以此事故可說不成正覺?」

答曰:「世尊!我不見有眾生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門、若婆羅門、人、天、阿修羅眾中說言不成正覺者,除一闡提。」

佛言:「善男子!復聽一喻。善男子!十地菩薩為斷諸煩惱坐於道場?為不斷?」

答曰:「世尊!以斷故。」

「善男子!於汝意云何?彼以此,豈不成正覺?」

答曰:「世尊!此名為成。」

佛言:「善男子!此亦如是。」

淨無垢妙淨寶月王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告阿難比丘:『吾患背痛。』?」

佛言:「善男子!吾愍念後世眾生故說此言。金剛身諸佛尚患背痛,況其餘者?然彼愚癡眾生隨教而取,彼既自壞,亦壞於他。『吾朽敗老退患,為我訪覓侍者。』善男子!我此言亦為後世所說,於我滅後,後世無弟子,故[11]說沙門、婆羅門朽敗老退患者,如是以侍者所加身故,彼以佛聽故不生之意,為[12]此故說如來朽敗老退患耳。」

「世尊!云何可取『汝目連往至耆婆大醫王所取藥』?」

「善男子!我此言亦為後世,故說吾諸聲聞必須諸藥,知佛聽故而無有[13]乏。為此事故如來所說,彼諸愚癡眾生如所說取『如來是患身,目連比丘往至耆婆所』,而不禮拜及不生恭敬,速疾之意聞已,怱怱說其藥。善男子!此亦說諸欲等患,證見法者尚[14]忘,何況凡夫?」

「世尊!云何[15]所取『如來共諸外道尼[1]乾子等,諍其諸[2]伎者』?」「我為後世眾生故說此言——如來尚有怨家,況[3]於我等?然彼愚癡眾生如實說取『如來有怨家』等。轉輪聖王微善根故,尚無諸[4]患,況如來[5]也——成就諸功德藏。」「[6]云何[*]所取『佉陀羅[*]刺刺如來足』?」「如來亦說過去業報,如來尚受過去業報,況餘凡夫?眾生為是事故,為彼因彼緣故,示於惡業。為此義故,而示其業果報事。然彼愚癡眾生,如實所取『佉陀羅[*]刺刺如來足』。」

「世尊!云何可取『提婆達多是善知識,復是如來久遠親近是怨家者』?」

「善男子!若無提婆達多善知識者,不顯如來諸佛功德。善男子!是以提婆達多善知識,共如來諍[7]伎等道德,示怨家等事。然是顯如來諸大智功德。善男子!若提婆達多承王教已,於大眾中放護財大象,此象若往堪害如來,而如來力令降伏善調。爾時無量人眾見彼象調伏已,生希有希有心,即歸依三寶——所謂佛寶、法寶、僧寶——是名提婆達多善知識之相。然有愚癡之人如說而取,提婆達多者是如來怨家。如是五百世中現菩薩行,是提婆達多所示現者,顯如來道德,然愚癡眾生隨教而取,提婆達多者是如來怨家害者,以是因緣,捨身墮阿鼻地獄、餓鬼、畜生之處。何以故?善男子!提婆達多者善集諸行,善集諸善根,[8]以曾供養無量諸佛,於諸佛所種諸善根及大乘行,正學菩提、順向菩提、不退於大菩提,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眾生偏起惡故,於命終後墮阿鼻地獄、餓鬼、畜生之中歷受諸苦。善男子!云何所取『如來入舍梨耶婆羅門村』?善男子!我為愍後世故,行示此教。何以故?無有業報而對如來。然我護後世故,所有乞食比丘入聚落村邑城[9]郭王都等,以薄福力故不得其食。彼爾時正憶於我:『是其佛世尊具足一切功德,空鉢而出,何況我等微薄善根?我等以是故,心不應生退。』為此事故,如來入村空鉢而出。然復所說言:『魔波旬治諸婆羅門令不給如來食。』不應隨說而取。何以故?魔無如是神力堪障施如來食。爾時諸佛神力故,令魔處處治諸婆羅門及居士等,而如來無有過咎。為顯彼眾生故,如來示現此方便善巧等事。爾時如來及諸聲聞,斷食之後,魔及魔民并諸餘天,觀如來心:『是沙門瞿曇及諸聲聞弟子為憂惱不?』彼日觀如來及諸弟子,無有意恨憂惱心已,亦不高不下,如前後亦如是。爾時彼眾中七千諸天子,以心歡喜,歸依於佛。如來為彼善化說妙法,彼聞法已,於如來法中得法眼淨。如是如來觀後世事,佛無業報。」

「世尊!云何可取『旃遮孫陀利等以木器置腹上而謗如來』?」

答曰:「善男子!如來無有業患果報。如來成就諸神通力,令旃遮孫陀利過無量恒河沙等世界,令安彼人。然是如來方便力故,示現業報諸謗等事。於我法中出家者,彼被虛謗,既聞謗已,而生憂愁疑悔。彼作如是說:『是如來成就一切諸白法,對面被謗,何況我等而不被謗?』彼爾時忍其諸謗,行清淨梵行而不成退。旃遮孫陀利者,以惡業所牽,乃至夢中謗其如來,謗已捨身墮於惡趣。若如來知是可救者,便應救之。何以故?如來無有眾生而是可捨者。」

「世尊!云何可取『如來於修羅婆國毘蘭若婆羅門[10]所,請三月安居已,[*]唯食其麥』?」

答曰:「如來知諸婆羅門居士等請已而不供養。如來知已,故往至彼。何以故?所有五百匹馬者,如來并諸比丘眾食麥,彼一切盡修菩薩行,親近過去諸佛,是以值惡知識故造諸惡業,以此事生畜生中,彼五百馬能調伏[11]教者,名曰[12]金剛藏菩薩,以願力故生於彼處。是諸馬者,以日藏菩薩所化發菩提心,為化彼故應生彼處。以彼調伏馬師力故,彼一切諸馬憶本宿命,而彼現其菩提心。善男子!如來愍彼五百馬故,往至彼處調伏馬師,麥者分半施佛,五百馬所有麥亦分半施諸比丘。彼馬師以馬音聲,令彼五百馬,[13]令能悔過及禮拜佛僧等。爾時彼三說後,彼諸馬捨身已,生兜率陀天中,彼復生天中而供養如來。如來為彼善教化說法,聞法已即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五百馬所調伏護者,如來亦記彼當成辟支佛,號曰善調伏心。然復,善男子!如來無慈不備、不常者。善男子!設使如來食土木瓦石等,無三千大千世界中,有如是味及如是上味,是諸土木瓦石等。何以故?如來得上妙味中之味,大人之相故。善男子!以此義故應如是知,如來一切諸食皆上妙味。善男子!阿難比丘生憐愍心,如來捨轉輪王位,今既食麥。如來知阿難心已,施其一麥,故語阿難言:『汝知是何味?』彼食已生奇特異[14]相,語我言:『世尊!我生王家長養,未曾甞如是上味。』以此上味力故,阿難比丘七日受上妙快樂,而不復食。善男子!以此義故,應如是知,如來無有[1]諸業果報。若有眾生淨持諸戒,若沙門及婆羅門,不隨本請奉施者,為彼眾生說不虛故,如來示此業果報事。

「善男子!汝觀如來諸身等法,是彼婆羅門請如來而不施設,如來亦說彼令不退轉。然,善男子!所說彼五百比丘,如來記令不退者。復次,善男子!所有彼五百比丘,共如來夏坐安居中,有四十比丘,多念於欲結,靜念彼若得美食者,欲想、欲覺便令熾盛,彼以惡食因緣故,欲想、欲覺亦微。既微已,彼七日七夜得阿羅漢果。

「善男子!若能如是解如來所說語者,彼名為正解。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名為善巧解如來祕密說教。」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所說漸義教, 及以頓說者,
大智諸菩薩, 祕密故正解,
善巧諸密語, [2]舍利報說教,
通達正說法, 諸佛之所說。」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不喜樂聲聞、辟支佛乘?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或以地獄苦,餓鬼、畜生等受諸重惡,而不喜樂求聲聞涅槃。復不念云何得厭離世間心?令速得自在。亦不求少欲、少作等,復不求少欲、少作等行因。彼所見諸眾生修諸善業者,菩薩佐助令成。及勸諸眾生讚歎正說正示,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諸功德,不喜樂聲聞、辟支佛乘。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化眾無疲倦, 不退於菩提,
持心如山王, 行慈心等法。」
爾時淨無垢妙淨寶月王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已說諸法,菩薩成就諸法已名為住大乘。然如來不說以何義故,名為大乘?」

爾時世尊告淨無垢妙淨寶月王光菩薩言:「善男子![3]吾今問汝,隨汝意說。善男子!於汝意云何?轉輪聖王并四兵眾隨所行者,彼道以何說[4]耶?」

答曰:「世尊!名曰王道,亦名大道,名無畏道,名無障礙道,名為寂靜道。」

佛言:「善男子!如來亦爾。隨所乘[5]乘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乘名為大乘,名為上乘,名為妙乘,名微妙乘,名曰勝乘,名無上乘,名無惡乘,名無比乘,名無等乘,名無等等乘。善男子!以此義故名為大乘。」

答曰:「善哉!大乘。世尊!善哉!大乘。」

爾時魔王波旬作如是念:「此沙門瞿曇過吾境界,亦令餘者能過境界。若我集四兵眾共往惱亂,及不說此法故,至沙門瞿曇所。」

爾時魔王波旬,將領四部兵眾,至王舍大城耆闍崛山。爾時淨無垢妙淨寶月王光菩薩,遙見魔王波旬將領四部兵眾來,欲為此法令作妨故。見已作如是神力——現神力已,魔王波旬至王舍大城巷衢四道之處,作如是聲:「汝等往至王舍大城。諸仁者!若知是如來在耆闍崛山中,為四部眾說法,初善、中善、後善,其義巧妙,滿足白淨,說行梵行。是故汝等應往如來所,是以汝等於長夜,而成饒益快樂。」

爾時王舍城中諸婆羅門剎利長者居士等,被魔勸已,持諸香華、塗香、末香、燒香、繒[6]幡、寶蓋、衣服等,從王舍大城出已,至耆闍崛山。於如來所頭面禮佛,尊重讚歎供養恭敬已,却住一面。

魔王波旬及四兵眾,出王舍大城耆闍崛山中,至如來所已,化作天曼陀羅華而散佛上,散已及四部兵眾却坐一面。

爾時淨無垢妙淨寶月王光菩薩,見魔波旬却坐一面,而告之言:「波旬!汝何故將四兵眾至如來所?」

魔言:「吾至此為令滅此法故,及惱亂如來故。」

淨無垢妙淨寶月王光菩薩,語魔波旬言:「波旬!何容煩亂[7]如來,及[8]以此法?汝波旬,於如來前今可悔過,勿於長夜成無利益苦報。」

淨無垢妙淨寶月王光菩薩,所順說法已,魔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叉手合掌禮佛足已,於如來前而起悔過:「願世尊受我悔過!我以愚癡、無智慧、不善巧,不能自知,而如來前起惡心,及欲滅如是等經。善哉,世尊!為我正受悔過等法。」

佛語魔王波旬言:「吾法中增長善根,所謂若善男子善女人,為欲清淨法故,[9]今能悔過。」

爾時魔王波旬從坐起已,在佛前立,而白佛言:「世尊!先制一切諸惱惡口等不善業道。」

佛語波旬:「如是,如是。」

波旬問曰:「如來法主,何故以波旬名而喚於我?」

佛言:「波旬!吾今說喻。譬如長者及居士大富,財錢無窮,然彼人[10]唯有一子愛念深重,以彼繼命為活。然彼一子不善調伏,心諂曲。彼長者及居士,若手、若杖、若[11]捲等治,或惡言及苦語惡治,為令息彼惡故。波旬!於汝意云何?是長者居士瞋恨情治彼一[12]子不?」

答曰:「世尊![*]唯為成彼一子故。」

佛言:「如是,波旬!如來亦爾。善知眾生心、心數法,[1]以苦惱語調伏者,為說苦惱語;應以[2]壇治者,即以壇[*]治;應以攝取者,即說攝取言;應以色身度者,即以色身度之;應以聲、香、味、觸、法等度者,即乃至法等度之。」

爾時魔王波旬,從佛聞此法歡喜踊躍,復更禮佛足。禮已,白佛言:「世尊!若有村邑聚落中說是法者,我為聽此法故,往至彼處及護此經,亦念益法師故,是中多有如是瑞相。眾則寂定,離調戲、懈怠等,得上勝聽法之者,若讀、若誦、若受持、若解說,身不生疲倦,心不起厭足,隨所說此法,若聽或為他廣說,如是彼轉生歡喜踊躍心。」

爾時彼眾中有諸外道尼乾子等,彼見聞此魔王所說語已,於如來所即生歡喜踊躍之心。

爾時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何因[3]何緣故,此諸外道聞說此法而得證忍?」

佛語阿難:「過去此王舍城耆闍崛山中,有佛——名曰善勝調伏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說法。彼佛說法已,有諸外道為惱故來。彼至已,聞此法,即唱『善哉!』而於佛所不生敬重心。彼諸外道以此因緣力故,六萬劫不生地獄、餓鬼、畜生之中,[4]唯生人、天之處。彼諸外道以不敬如來故,所生之處不值善知識。阿難!於汝意云何?爾時彼諸外道等豈異人乎?阿難!汝不應異意取。何以故?善男子!此諸外道尼乾子等。阿難!今此諸外道於如來所,生歡喜恭敬踊躍心。以此因故,如來今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彼諸外道尼乾子等,聞受記已,心大踊躍,即得無生法忍。

說此法時萬二千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二萬眾生未曾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發道意。

爾時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法讀誦、受持、廣為人說,得幾福德?」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一切無餘眾生界,令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若復善男子、善女人,讀誦、受持及廣為人說此經,是人倍得福德。何以故?阿難!此法能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種智。」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法及法師起惡心。世尊!彼善男子、善女人,得幾不饒益?」

佛言:「善男子!若善男子、善女人,[5]挑拔一切眾生目,若復有人於此法及法師起惡心,是人因此事得惡,復倍於前。何以故?阿難!此法於一切眾生能作光明。」

阿難白佛言:「世尊!此法不應不信心善男子、善女人前說。何以故?世尊!應護後世諸眾生故,勿說此法,謗法業報故墮諸地獄中。」

佛語阿難:「應說此法。何以故?彼諸眾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以此為因。」

阿難白佛言:「世尊!此經以何名?云何受持?」

佛語阿難:「此經名為『十法』,如是受持;『淨無垢妙淨寶月王光菩薩所問』,如是受持。」

如來說此法時,尊者阿難及淨無垢妙淨寶月王光菩薩,并諸菩薩眾、比丘眾,及諸天、人、龍王、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6]佛說大乘十法經

↑回到頂端↑
#2234380 - 2024-04-09 16:57:22 阿閦佛國經,發意受慧品第一 [Re: bluenwater]
bluenwater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2
文章數: 412
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2]國三藏支[3]婁迦讖譯

[4]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5]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羅漢也——生死已斷,無復有結,悉壞牢獄,已得自在意、已善解智慧,為度諸天、龍王皆為之伏,所作已辦,諸當為者[6]已脫重擔,便得所有,用正慧解,意得自在,所度無極——獨阿難[7]未也。

爾時,賢者舍利弗起,長跪叉手[8]而白佛言:「善哉,天中天!昔者諸菩薩求無上正真道者行德號發意便得至號。是諸菩薩以儀哀念安隱諸天及世間人,為作安諦、多所安隱,於眾人民以[9]儀故哀念安定,以大身於世間無蓋哀傷諸天及人。今現在及過去諸菩薩摩訶薩為現光明乃至法之明為作照明,令至佛光明而無有名。若有求菩薩道者,當如昔[10]者諸菩薩摩訶薩所願及行明照并僧那令入[11]德號,[12]以聞者當如是學奉行之。學如是者,即為成阿惟越致及無上正真道也。」

佛言:「善哉,賢者舍利弗!所[A1]問甚善。汝乃問過去諸菩薩摩訶薩所願及行照明并僧那令至所號,念諸當來菩薩令受取之。諦聽是,舍利弗!善思念之,為汝解說過去諸菩薩摩訶薩所施行。」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13]告舍利弗:「有世界名阿比羅提,其佛名大目,於彼為諸菩薩摩訶薩說法及六度無極之行。」

爾時,賢者舍利弗心念言:「我欲問如來、天中天:何所是阿比羅提世界及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諸菩薩摩訶薩說法及六度無極之行者乎?」

時佛即知賢者舍利弗心所念,告舍利弗言:「東方去是千佛剎,有世界名阿比羅提,其佛名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諸菩薩說法及六度無極之行[14]者乎。

「時有比丘從坐起,正衣服,右膝著地,向大目如來叉手,白大目如來言:『唯,天中天!我欲如菩薩結願,學所當學者。』

「如是,舍利弗!其大目如來告其比丘言:『如結願學諸菩薩道者甚亦難。所以者何?菩薩於一切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不得有瞋恚。』

「如是,舍利弗!其比丘白大目如來言:『天中天!我從今[*]以往發無上正真道意,以意勸助而不離之,用願無上正真道也,當令無諛諂,所語至誠、所言無異。

「『唯,天中天!我發是薩芸若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若於一切人民、蜎飛、蠕動之類起是瞋恚,第一意若發弟子緣一覺意、第[1]二唯意念婬欲、第三若發意念睡眠念眾想[2]由譽、第四發意念狐疑、第五乃至成最正覺,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

「『唯,天中天!我發是薩芸若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若我發意念殺生者,第一若發意念盜取[3]他人財物、第二若發意念非梵行者、第三若發意念妄[4]言、第四若發意念悔恨、第五乃至成最正覺,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

「『唯,天中天!我發是薩芸若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若我發意念罵詈,第一若發意念惡口、第二愚癡、第三若發意念綺語、第四若發意念邪見、第五乃至成最正覺,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

佛[5]語舍利弗:「其比丘如是為,[*]以被是大僧那僧涅——菩薩摩訶薩初發是意,乃於一切人民、蜎飛、蠕動之類意無瞋怒、亦無恚恨也。

「舍利弗!爾時,其菩薩摩訶薩用無瞋恚故名之為阿閦,用無瞋恚故住阿閦地。其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亦歡[6]樂作是名、四天王亦歡樂為是名、天帝釋及梵三鉢亦歡樂作是名。」

佛語舍利弗:「其阿閦菩薩摩訶薩白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言:『唯,天中天!我發是薩芸若意,審如是不離願、為無上正真道者,不奉行如今所語、常不捨得律行迹、不發薩芸若意而欲念成佛者,世世不常作沙門、世世不常著補納之衣、世世作沙門以三法衣不具,乃至成最正覺,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

「『唯,天中天!我發薩芸若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世世不常為人說法、世世不常作法師、世世所說事不有無所罣礙高明之行、世世不有無量高明之智、世世作沙門不常行分衛,乃至成最正覺,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

「『唯,天中天!我發是薩芸若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世世作沙門已不常在樹下坐、世世不常精進行三事。何等三?一者、經行,二者、坐,三者、住。世世若發意念罪本、妄語欺人、誹謗讒言、世世為女人說法及[7]食飲因緣、若起想著笑為說法者,乃至成最正覺,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

「『唯,天中天!我發是薩芸若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世世若舉手說法、世世見餘菩薩不發佛心、世世若發意念供養外異道人、捨諸如來、世世若在坐上聽法,乃至成最正覺,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

「『唯,天中天!我發是薩芸若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世世若發意念:「我當布施與某、不布施與某。」世世若發意念:「我當[8]於某處立福施、於某處不立福施。」世世若發意念:「我常持法施與某、不持法施與某。」世世見孤窮[9]用其人故不[10]分身命,乃至成最正覺,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

「『唯,天中天!我發是薩芸若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我世世於諸菩薩所意無有異,至無上正真最正覺也。』」

佛語舍利弗:「爾時,其比丘如是,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作保任。若如來為作保任者,諸天、阿須[11]倫、世間人民亦為作保任。爾時,大目如來為作保任,時諸天、阿須[*]倫、世間人民亦為作保任。」

佛言:「若復有比丘菩薩摩訶薩以是色像僧那求無上正真道者,皆當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12]也。」

佛語舍利弗:「其阿閦菩薩白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唯,天中天!我發是薩芸若[13]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令我成最正覺時,其剎所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有罪惡者及讒罪惡者,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

「『復次,天中天!我當修行乃至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令我佛剎諸弟子一切皆無有罪惡者,我當修佛道至令佛剎嚴淨。

「『唯,天中天!我發是薩芸若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我若於夢中[1]失[2]精,乃至成最正覺,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

「『復次,天中天!我當修行乃至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令我佛剎中諸菩薩出家為道者於夢中不失[*]精。

「『唯,天中天!我發是薩芸若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世間母人有諸惡露,我成最正覺時我佛剎中母人有諸惡露者,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

「是為菩薩法事如意所念行,佛亦為如應說法。」

佛語舍利弗:「爾時,有一比丘謂阿閦菩薩摩訶薩乃作是結願:『若使不退轉者,當以右指[3]案地令大震動。』

「爾時,阿閦菩薩應時承佛威神、自蒙高明力乃令地六反震動。阿閦菩薩摩訶薩所感動,如語無有異也。」

佛語舍利弗:「若有菩薩欲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4]者,當學阿閦菩薩摩訶薩行。菩薩摩訶薩以學阿閦菩薩行者,不久亦當即取佛剎土,當復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也。」

爾時,賢者舍利弗問佛言:「天中天!阿閦菩薩摩訶薩初發意時,有幾何天在會中?」

佛告舍利弗:「阿閦菩薩初發意學時,三千大千世界中四天王天、帝釋及[5]憋魔、梵三鉢一切皆向阿閦菩薩叉手說是語:『昔所不聞是僧那。』

「諸天聞[*]以便說言:『阿閦菩薩成無上正真道,若有人生其佛剎者,是人福德不[6]小也。』」

賢者舍利弗白佛言:「未曾聞餘菩薩摩訶薩以是色像學僧那,我亦不見亦不聞如阿閦菩薩摩訶薩及天中天為作如是之名。」

佛言:「如是也。舍利弗!少有菩薩摩訶薩以是色像學僧那及無上正真道如阿閦菩薩摩訶薩。於是,舍利弗!陂陀劫中,諸菩薩摩訶薩其德不及阿閦菩薩摩訶薩之功德也。」

佛語舍利弗:「爾時,[7]其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授阿閦菩薩無上正真道決:『汝[8]為當來佛,[9]號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成慧之行而為師父,安定世間無上大人,為法之御,天上天下尊,佛、天中天。亦如提[10]洹竭佛授我決。』」

時佛語舍利弗:「大目如來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時,其三千大千世界皆為大明;譬我亦如是,[11]授無上正真道決時,[12]其三千大千世界皆為大明。

「復次,舍利弗!其阿閦菩薩摩訶薩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其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得薩[13]芸慧[14]時,三千大千世界[15]為六反震動。

「復次,舍利弗!阿閦菩薩摩訶薩[*]授無上正真[16]道決時,是三千大千世界中諸藥、樹木一切皆自[17]曲低向阿閦菩薩作禮;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是三千大千世界諸藥、樹木一切皆自曲低向我作禮。

「復次,舍利弗!其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時,其三千大千世界中諸天、龍、鬼神、揵沓惒、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一切皆向阿閦菩薩叉手而作禮;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三千大千世界諸天、龍、鬼神、揵陀羅、阿須[A2]倫、迦留羅、真陀羅、摩[18]睺勒皆向我叉手作禮。

「復次,舍利弗!其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時,遍三千大千世界諸妊身女人皆安隱產、盲者得視、聾者得聽;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是三千大千世界諸妊身女人皆安隱產、盲者得視、聾者得聽。

「復次,舍利弗!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時,遍三千大千世界中人非人皆燒香;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遍三千大千世界中人非人皆燒香。」

賢者舍利弗白佛言:「阿閦菩薩摩訶薩乃有是無極之德。」

佛告舍利弗:「阿閦菩薩摩訶薩不但有功德,不獨大目如來授其決,如是不可稱說無央數功德得度無極。

「復次,舍利弗!大目如來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時,諸天、阿須[*]倫、世間人其意皆安隱,悉得其時;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諸天、阿[19]脩羅、世間人意皆得安隱,悉得其時。

「復次,舍利弗!其大目如來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時,和夷羅、鬼神常隨後護之: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和夷羅、鬼神常隨我後行。

「復次,舍利弗!大目如來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諸天、阿[1]脩羅、世間人,以天華、天香供養之;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諸天、阿[*]脩羅、世間人,以天華、天香來供養。

「復次,舍利弗!大目如來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時,[2]二十億人及三十億諸天發無上正真道意,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皆授其決。

「復次,舍利弗!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時,其地大動,自然生優鉢華、蓮華、拘文華、分陀利華布其地;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3]大[4]地自然生優鉢華、蓮華、拘文華、分陀利華布其地。

「復次,舍利弗!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時,若干百天人、若干千天人、若干百千諸天人住於虛空,以天衣用散阿閦菩薩上,即說[5]是言:『菩薩摩訶薩當[6]度,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也。』

「復次,舍利弗!大目如來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爾時諸天、阿須[7]羅、世間人民相愛劇父母哀其子;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時,諸天、阿[*]脩羅、世間人民相愛劇父母哀其子也。

「復次,舍利弗!大目如來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時,其三千大千世界中諸天及人民,承佛威神皆聞授阿閦菩薩決。

「如是,舍利弗!昔授菩薩決時,其此[8]國中人民一心布施,為福德快飲食,若有求索者已所喜而施與。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時,是三千大千世界中諸天及人民皆承佛威神聞授決時。如是,舍利弗!昔此[*]國中人民一心布施,為福德快飲食,若有求索者已所喜而施與。

「復次,舍利弗!其大目如來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9]覺道決時,諸欲界[10]天悉鼓天[11]伎樂供養。

「舍利弗!是阿閦菩薩摩訶薩[*]授決時之功德行。」

賢者舍利弗白佛言:「難及,天中天!如來、無所著、[12]正覺誠諦說之——不可思議諸佛佛之境界、不可思議諸神神之境界、不可思議諸龍龍之境界。[13]不可思議諸龍之境界——乃從阿閦菩薩摩訶薩初發意學受得此功德。天中天!是阿閦菩薩摩訶薩[*]授決時亦不可思議。」

是時賢者阿難謂賢者舍利弗:「阿閦菩薩摩訶薩初發意學僧那及[14]得號如是也?」

舍利弗謂阿難言:「是皆有因緣所致,阿閦菩薩摩訶薩初發意學僧那及德號,今佛當廣解說之。」

時佛告舍利弗言:「阿閦菩薩初發是意時可令虛空有異,我所結願不可使有異,[15]被僧那僧涅乃如是。」

佛語舍利弗:「如阿閦菩薩摩訶薩所被僧那僧涅,寶英菩薩摩訶薩亦從阿閦菩薩學行。舍利弗!無央數菩薩不能及知阿閦菩薩所[16]被僧那僧涅甚堅積累德行乃如是。

「舍利弗!其阿閦菩薩以成無上正真道[17]也,最正覺,今現在阿比羅提世界。

「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行菩薩道時,世世人求手足、及頭、目、肌肉,終不逆人意也。

「舍利弗!阿閦如來從初發意至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不中有頭痛,亦無風氣、上[18]隔之病。舍利弗!是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昔行菩薩道時甚難及、未曾有之法。

「阿閦如來昔行菩薩道時,世世見如來,一切常奉梵行,世世亦作,是名阿閦菩薩從一佛剎復遊一佛剎,所至到處目常見諸天中天生於彼。」

佛言:「舍利弗!譬如轉輪王得天下,所從一觀復至一觀足未曾蹈地,所至常以五樂自娛,得自在至盡壽。如是,舍利弗!阿閦如來行菩薩道[19]行,世世常自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常修梵行,於彼所說法時一切皆行度無極,少有行弟子道。彼所行度無極為說法——有立於佛道者便勸助為現正,令歡喜踊躍,皆令修無上正真道——便發是大尊意:『彼說法時,諸所德本以願持作無上正真道。我[20]持是德本願無上正真道成最正覺時說法,令我佛剎中諸菩薩摩訶薩,佛說法時承佛威神皆受、諷誦、[21]持之。諷誦已,是諸菩薩摩訶薩從一佛剎復遊一佛剎,意常樂諸佛、天中天,至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我亦如是,從一佛剎復遊一佛剎,即住於兜術天得一生補處之法。』」

佛復語舍利弗:「如是,諸菩薩摩訶薩從兜術天自以神力下入母腹中,從右脇生。菩薩生墮地時,地為大動,以修行有是應。菩薩在母腹中時都無有臭處、亦無惡露、亦無不可意。」

時佛語舍利弗:「譬如神通比丘若入[22]絞露精舍,於虛空中遊行周匝,虛空中行於[*]絞露精舍無所觸礙。如是,舍利弗!菩薩入母腹中時,如在虛空中遊觀周匝,無所觸礙、亦無臭處。其阿閦如來昔行菩薩道時如是;我亦如是,行無上正真道時一切皆破壞魔事,我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

「阿閦佛剎求菩薩道[1]及弟子道者皆破壞諸惡、降伏[2]眾魔,一切皆盡,其佛剎人民不復作魔事:『我當修是佛[3]道[4]至得出家學道。』」

佛語舍利弗:「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昔行菩薩道聽說法時,其身不生疲極、意亦不念疲極。舍利弗!阿閦如來[5]昔求菩薩道,聽說法時:『如是好法,令我佛剎中諸菩薩摩訶薩好法如是。』」
↑回到頂端↑
#2234381 - 2024-04-09 16:58:10 阿閦佛國經,阿閦佛剎善快品第二 [Re: bluenwater]
bluenwater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2
文章數: 412
阿閦佛剎善快品第二

賢者舍利弗白佛言:「天中天!是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昔行德號時以成號阿閦如來。甚善。天中天!願佛當復廣說其佛剎之善快。所以者何?若有求菩薩道者,聞知彼佛剎之善快及阿閦如來所現行教授;若復有求弟子道未得度者,聞彼佛剎之善快及阿閦如來所現教授恭敬清淨之行。」

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所問甚善,汝問佛[6]義快乃如是念阿閦佛剎之善快。

「阿閦如來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其三千大千世界皆為大明,地六反震動。

「阿閦如來成最正覺時,其三千大千世界中諸人民,七日不食飲、亦不妄食飲、亦不妄諛諂、身亦無疲極之想。如是也,俱想念安隱好,喜相愛[7]敬,歡喜意以得時念。爾時,諸人民、諸欲天皆棄穢濁思想。所以者何?用阿閦如來昔時願所致得是德號,其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人民叉手向阿閦如來。其佛剎如是,無央數佛剎不及是阿閦佛剎之善快。

「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行菩薩道之所願而有[8]持。諸菩薩摩訶薩所願有[*]持者,佛[9]佛剎便善快。」

佛語舍利弗:「我昔行菩薩道時,如所願今自然得之。阿閦如來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時,其三千大千世界諸人民得天眼者、未得天眼者皆見其光明。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行菩薩道時所願而有[*]持。」

佛復語舍利弗:「阿閦如來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往詣佛樹時,諸[*]憋魔不能發念,何況當復能往嬈薩芸若[10]慧?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行菩薩道時所願而有[*]持。

「復次,舍利弗!阿閦如來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無央數那術億百千諸天人於虛空住,以天華、天栴檀、雜香、天搗香、[*]伎樂供養,散阿閦佛上。供養已,其天華、天香、天搗香、天栴檀香、天雜香悉於虛空中合住,化成圓華蓋。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行菩薩道時所願而有[*]持。

「阿閦如來光明皆照明三千大千世界常明,阿閦如來光明悉蔽日、月之光明,及一切諸天光明皆令滅,使人民不復見日、月之明。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行菩薩道時所願而有[*]持。」

賢者舍利弗白佛言:「天中天!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昔行菩薩道時,以被是大僧那僧涅乃作是願?」

佛言:「昔行菩薩道時,若干百千人、不可復計無央數人積累德本,於無上正真道持是積累德本,願作佛道及淨其佛[11]剎,如所願欲嚴其佛剎即亦具足其願。

「復次,舍利弗!阿閦[12]佛樹以七寶作之,高四十里,周匝二十里,其枝葉[13]旁行四十里,其枝下垂,其欄楯繞樹,周匝五百六十里,阿閦如來於其樹下得薩芸若慧。」

佛語舍利弗:「如世間[14]巧人[15]鼓百種音樂,其聲不如阿閦佛剎中梯陛樹木之音聲——風[16]適起吹梯[A3]陛,樹木相[17]叩作悲聲。」

佛語舍利弗:「聽說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剎中之[18]淨快,諦聽,善思念之,今當為汝說之。」

賢者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阿閦如來剎中無有三惡道。何等為三?一者、泥犁,二者、禽獸,三者、薜荔。一切人皆行善事。

「其地平正,生樹木無有高下,無有山陵[19]嵠谷、亦無有礫石崩山。其地,行足蹈其上即[20]減,這舉足便還復如故。譬如綩綖枕頭,枕其上即為[*]減,這舉頭便還復如故;其地如是。

「其佛剎無有三病。何等為三?一者、風,二者、寒,三者、氣。

「其佛剎人一切皆無有惡色者、亦無有醜者,其婬、怒、癡薄,其佛剎人民皆悉無有牢獄拘閉之事,一切皆無有眾邪異道。

「其剎中樹木常有花實,人民皆從樹取五色衣被,眾共用著之,其衣被甚姝[21]好,無敗色者。」

佛語舍利弗:「人民所著衣香譬如天華之香,其飯食香美如天樹[22]香,無有絕時。

「諸人民著無央數種種衣[23]被,其佛剎人民隨所念食即自然在前。譬如,舍利弗!忉利天人隨所念食即自然在前。如是,其剎人民隨所念欲得何食即自然在前,人民無有貪於飲食者。

「復次,舍利弗!其佛剎人民所臥起處以七寶為交露精舍,滿無有空缺處。

「其浴池中有八味水,人民眾共用之,其水轉相灌注,諸人民終不失善法行。

「譬如,舍利弗!玉女寶過踰凡女人不及,其德如天女。如是,舍利弗!其佛剎女人德欲比玉女寶者,玉女寶不及其佛剎女人百倍、千倍、萬倍、億倍、巨億萬倍不與等。

「人民以七寶為床,上布好綩綖,悉福德致自然為[1]生。

「舍利弗!是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昔行菩薩道時所願而有[*]持,阿閦佛以福德所致成佛剎如是比。」

佛復語舍利弗言:「其剎中人民飯食勝於天人飯食,其食色、香、味亦勝天人所食。

「其剎中無有王,但有法王——佛、天中天。」

佛言:「舍利弗!譬如欝單[2]越天下人民無有王治;如是,舍利弗!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佛剎無有王,但有阿閦如來、天中天——法王。

「譬如忉利天帝釋於[3]坐這發念,諸天便來受其教。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佛剎之善快。

「其剎人民不從婬欲之事。所以者何?用是阿閦如來真人法御天中天所致。

「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行菩薩道時願所致令佛剎善快。」

爾時,有異比丘聞說彼佛剎之功德,即於中起婬欲意,前白佛言:「天中天!我願欲往生彼佛剎。」

佛便告其比丘言:「癡人!汝不得生彼佛剎。所以者何?不以[4]立婬欲亂意[5]者得生彼佛剎,用餘善行、法清淨行得生彼佛剎。」

佛語舍利弗:「阿閦如來佛剎有八味水,是諸人民所為悉共用之,人民意念欲令自然浴池有八味水滿其中,用人民故即自然有浴池有八味水滿其中;意念欲令水轉流行便轉流行、意欲令滅不現即滅不現。

「其佛剎亦不大寒、亦不大熱,風徐起甚香快。是風用諸天、龍、人民故,隨所念風便起——若一人念欲令風起自吹,風即獨吹之;意念不欲令風起,風便不起——風起時不動人身,風隨人所念起。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佛剎之善快如昔時所願。」

佛語舍利弗:「阿閦如來佛剎,女人意欲得珠璣、瓔珞者便於樹上取著之,欲得衣被者亦從樹上取衣[6]之。舍利弗!其佛剎女人無有女人之態,如我剎中女人之態也。舍利弗!我剎女人態云何?我剎女人惡色醜、惡舌、嫉妬於法、意著邪事。我剎女人有是諸態,彼佛剎女人無有是態。所以者[7]何?[8]用阿閦如來昔時願所致。」

佛復語舍利弗:「阿閦佛剎,女人妊身產時,身不疲極、意不念疲極,但念安隱,亦無有苦。其女人一切亦無有諸苦,亦無有臭處惡露。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時願所致得是善法,其佛剎無有能及者。

「舍利弗!阿閦佛剎人民無有治生者、亦無有販賣往來者,人民但共同快樂,安定寂行。其佛剎人不著愛欲、婬妷,以因緣自然[9]愛樂。其剎風起吹梯陛樹便作悲音聲。舍利弗!極好五音聲不及阿閦佛剎風吹梯陛樹木之音聲也。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行佛道時所願而有[10]持。」

佛語舍利弗:「若有菩薩摩訶薩欲取嚴淨佛剎者,當如阿閦佛昔行菩薩道時所願嚴淨取其剎。」

佛復語舍利弗:「阿閦佛剎無有日、月光明所照,[11]亦無有[12]窈冥之處、亦無有罣礙。所以者何?用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光明皆照三千大千世界常明。譬如[*]絞露精舍堅閉門,風不得入,好細塗以白[13]堊之,持摩尼寶著其中,其珠便以光明照,其中諸人民晝夜承其光明。如是,舍利弗!其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光明常照三千大千世界。舍利弗![*]絞露精舍者,謂是阿比羅提世界也;摩尼寶者,謂是阿閦如來也;摩尼寶光明者,謂是阿閦如來之光明也;精舍中人者,謂是阿閦佛剎中人民安樂者也。」

佛語舍利弗:「阿閦如來行所至處,於足迹下地自然生千葉金色蓮華。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行菩薩道時所願而有[14]待。」

賢者舍利弗問佛言:「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入殿舍時,自然生千葉金色蓮華耶?為在所至處自然生乎?」

佛告賢者舍利弗:「阿閦如來若入郡國、縣邑,所至到處亦等如入殿舍時也,亦自然生千葉金色蓮華。若善男子、善女人意念欲令入殿舍足下自然生蓮華者,皆使蓮華合聚一處便合聚;意欲令上在虛空中,承佛威神,其蓮華用人民故,便上在虛空中而羅列成行。」

佛復語舍利弗:「其三千大千世界乃如是,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若遣化人到他方異世界,彼亦自然生——以佛威神所致,其三千大千世界以七寶金色蓮華而莊嚴之。」[15]◎
↑回到頂端↑
#2234382 - 2024-04-09 16:58:52 阿閦佛國經,弟子學成品第三 [Re: bluenwater]
bluenwater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2
文章數: 412
弟子學成品第三

佛復語舍利弗:「阿閦如來說法時,於一一說法之中,不可計無央數人隨律之行,至有作阿羅漢道證者,如是[18]比無央數諸弟子聚會及復得八惟務禪者,阿閦如來佛剎諸弟子眾不可復計。」

佛語舍利弗:「我都不見持計者與挍計[19]巨能計數其眾會者也。[20]以脫重擔,離於牢獄,遠於波頭犁、阿羅羅犁、阿比舍犁、阿優陀犁,如是,舍利弗!眾會不可計數諸善男子,是弟子智慧無央數不可計眾,在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道也。若懈怠者,得須陀洹為七生、七死;[1]於是說法時,其人為不得上持為七生、七死。

「阿閦如來說法時,第一說法作須陀洹道證、第二說法作斯陀含道證、第三說法作阿那含道證、第四說法作阿羅漢道證者。其佛剎謂是善男子為懈怠,用不一坐聽法作阿羅漢道證故。

「其剎須陀洹不復七上下生死,便於人間坐禪得三昧;須陀洹即於彼自以威神力作阿羅漢道證;其剎斯陀含不復往還世間,以棄眾苦便於彼得三昧,斯陀含便於其剎自以威神力作阿羅漢道證;其剎阿那含不復上生波羅尼蜜和耶越天,便於彼自以威神力作阿羅漢道證;其剎阿羅漢不上下,便於彼至無餘泥洹界般泥洹。其剎說沙門四道,如是至令得道[2]住。」

佛言:「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法自在者不復失學住、亦不失學餘事,如是於不學地便般泥洹也——無所學地謂是阿羅漢地。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剎諸弟子學成,無有麁立在上好要處者,謂是阿閦如來剎弟子眾阿羅漢也——生死已斷,所作而辦,所當為者[3]以脫重擔,便得所有,盡壞勤苦牢獄之事,以中正解,復知八維無禪。阿羅漢行八維無禪,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剎弟子之善行,是為阿羅漢之功德所為[4]福行。

「其剎以三寶為梯陛——一者、金,二者、銀,三者、琉璃——從忉利天下至閻浮利地。其忉利[5]天欲至阿閦如來所時從是梯陛下,忉利天人樂供養於天下人民,言:『如我天上所有欲比天下人民者,天上所有大不如天下,及復有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也。』」

佛語舍利弗:「忉利天人樂供養天下人民,天下人若上至忉利天者便不樂供養忉利天人。所以者何?我天下佛說經,如我天下所有,於是天上無也,不如我天下所有,我天下樂供養有佛。

「忉利天見天下人民,天下[6]人遙見忉利天宮殿,譬如此剎天下人遙見日、月、星辰殿舍。如是,舍利弗!其佛剎天下人遙見諸天宮殿如是及欲行天,承佛威神所致,是為阿閦如來佛剎所有善快。」

佛復語舍利弗:「阿閦如來佛剎三千大千世界皆說法,四輩弟子滿三千大千世界無空缺。阿閦佛剎弟子意不念:『今日當於何食?今日誰當與我食?』亦不行家家乞。時到,飯食便辦,滿鉢自然在前,即取食。食已,鉢便自然去,其剎飯食如是。諸弟子不復行求衣鉢也,亦不裁衣、亦不縫衣、亦不浣衣、亦不染衣、亦不作衣、亦不教人作,以佛威神所致,同共安樂自然生。

「阿閦如來不為諸弟子說罪事——如我為諸弟子說十四句法——阿閦如來不為諸弟子說如是之法。所以者何?其剎無有行惡者。

「阿閦佛不復授諸弟子戒。所以者何?其佛剎人無有短命者、亦無[7]蔽惡人、無有穢濁劫、亦無有諸結、無有穢濁,見其剎以除諸[8]惡、穢濁。」

佛復語舍利弗:「阿閦佛說法時,諸弟子便度於習欲。所以者何?[9]已棄於惡道故,其剎眾弟子終無有貢高、憍慢。不如此剎諸弟子於精舍行律,其剎弟子無有作是行者也。所以者何?舍利弗!用其人民善本[10]具故,所說法、悔過各得其所。其剎不說五逆之事,一切皆斷諸逆[*]已。諸弟子不貪飲食、亦不貪衣鉢、亦不貪眾欲、亦不貪著也,為說善[11]事。所以者何?用少欲知止[12]足故。

「舍利弗!阿閦佛不復授諸弟子戒——如我於此授諸弟子戒。所以者何?其剎無有惡者,是[13]諸弟子但以苦、空、非常、非身,以是為戒。其剎亦無有受戒事,譬如是剎正士於我法中[14]剃除鬚髮、少欲而受我戒。所以者何?其阿閦佛剎諸弟子得自在聚會,無有[15]怨仇。

「舍利弗!阿閦佛剎諸弟子不共作行便獨行道,不樂共行,但行諸善。其剎無有過精進者,亦不可見懈怠者。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佛剎出家諸弟子之德行。」

佛語舍利弗:「阿閦如來為諸弟子說法時,弟子不左右顧視,一心聽經——中有住聽經者,身不知[16]罷極;中有坐聽經者,身亦不知[*]罷極、意亦不[17]念[*]罷極也。

「阿閦如來於虛空中說法時,諸弟子悉聽之,是時得神足比丘、未得神足比丘——承佛威神——皆於虛空中行而聽[18]法。是諸弟子於虛空中以三品作行。何等三?一者、住,二者、[19]經,三者、坐。

「中有坐般泥洹波藍坐居而般泥洹者,諸弟子皆般泥洹,時地即為大動,般泥洹已,諸天、人民共供養之;中有阿羅漢身中自出火還燒身而般泥洹;中有阿羅漢般泥洹時,自以功德行如疾風;中有譬如五色雲氣於空中行便不復知處;中有弟子自以功德[1]便沒去,不復知[2]處,般泥洹如是;中有般泥洹時於虛空身中[3]放水,其水不墮地[4]便滅不現。其剎如是清淨,[5]令身滅不現;其剎如是清淨,令身滅不現而般泥洹。諸弟子般泥洹如是也,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昔行菩薩道時所願而有[*]持成無上正真道,諸弟子以是三品般泥洹。

「復次,舍利弗!阿閦如來佛剎諸弟子——無央數不可計諸弟子——少有不具足四解之事者,多有得四解事具足者;諸弟子少有不得四神足安隱行者,多有得四[6]禪足安隱行者。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佛剎諸弟子所成德行。」

賢者舍利弗白佛言:「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佛剎,諸弟子所行[7]皆無極[8]也。」[9]◎

[10]阿閦佛國經卷上
↑回到頂端↑
#2234383 - 2024-04-09 16:59:39 阿閦佛國經,諸菩薩學成品第四 [Re: bluenwater]
bluenwater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2
文章數: 412
阿閦佛國經卷下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11]諸菩薩學成品第四

爾時,賢者舍利弗心念言:「佛已說弟子所學成,願佛當復說諸菩薩所學成。所以者何?皆當學成是諸菩薩所照光明。」

時佛即知賢者舍利弗心所念,即告舍利弗:「其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佛剎有若干百菩薩、若干千菩薩、若干億菩薩、若干億百千菩薩大會如是。」

佛語舍利弗:「諸菩薩摩訶薩於阿閦佛所下鬚髮皆承佛威神,悉受法語、諷誦、持之。如我於是所說法[12]由為薄少耳,阿閦佛所說法無央數不可復計,比我所說法百倍、千倍、萬倍、億萬倍不在計中。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行菩薩道時所願:『我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時,令我佛剎諸菩薩,我說法時令諸菩薩皆承佛威神悉受、諷誦、持之。』」

佛復語舍利弗:「爾時,諸菩薩摩訶薩皆承佛威神,受所說法、諷誦、持。是諸菩薩摩訶薩自生意念欲從其剎至他方世界俱至諸如來所聽所說法,為諸佛、世尊作禮、諷誦之、復重問意解,為諸佛作禮、諷誦已、重問意解已,便復還至阿閦如來所。」

佛語舍利弗:「是陂陀劫中當有千佛,甫[13]始四佛過。菩薩摩訶薩欲見是諸佛者,當願生阿閦佛剎。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是世界、若他方世界終亡往生阿閦佛剎者,甫當生者即當得住弟子緣一覺地。所以者何?其有因緣見如來者及眾僧,為以斷弊魔羅網去,得近弟子緣一覺及佛地,當得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其人為以成如來、為[14]以見諸菩薩摩訶薩之事。

「菩薩生阿閦佛剎者,其行皆住清淨,為行諸法、為在諸法士、為[*]以住於法、為佛道不可動轉,復當堅住阿惟越致。」

佛語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是世界、若他方世界終[15]亡[16]往其剎者等輩得入諸佛住。

「其菩薩為得覺意入無恐懼覺意,菩薩合會於智慧度無極,在所各同義,見世尊知所住。

「其佛剎諸菩薩摩訶薩,在家者止高樓上、出家為道者不在舍止。」

佛告舍利弗:「阿閦佛說法時,諸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皆受法語、諷誦、持之。其不出家菩薩摩訶薩不面見佛所說時,在所坐處承佛威神皆亦聞法語,聞已即受、諷誦、持之;其出家菩薩摩訶薩身自面見佛說法時,及所行至坐處亦承佛威神皆聞,聞已即受、諷誦、持;是菩薩摩訶薩終亡已後俱持法語,所至生諸佛剎續念之。舍利弗!是為阿閦佛之善快。所以者何?如昔所願,自然得之。」

佛語舍利弗:「若有一世菩薩摩訶薩欲見若干百佛、若干千佛、若干萬佛、若干億那術百千[17]佛,當願生阿閦佛剎。菩薩已生阿閦佛剎者,便見若干百佛、若干千佛、若干億萬佛、若干億那術百千佛,當於其剎種諸德本,當為無央數百千人、無央數百千億人、無央數億那術百千人說法,亦當令種德本。」

佛言:「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於是陂陀劫中皆供養諸所佛、天中天,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供養[A1]已,便出家學道,悉於是諸佛、天中天下鬚髮為沙門;若復有菩薩摩訶薩不[18]知於阿閦佛剎一世合會行度無極得福多?」

佛言:「舍利弗!是福德善本行具足,百倍、千倍、萬倍、巨億萬倍不與等。舍利弗!是為阿閦佛剎之善快。」

佛語舍利弗:「若一世菩薩於是世界、他方世界終亡生阿閦佛剎者,甫當生者皆得阿惟越致。所以者何?其佛剎無有[19]憋魔事在前立,[20]憋魔亦不嬈人。」

佛言:「舍利弗!譬如人呪力語呪毒呪蛇,除其毒便放捨,其力不可勝,救無央數人恐畏。其[21]蛇亦不恐人、亦不嬈觸人,如是,其人但以前世禪三昧行故,自以功德得滅於蛇毒。如是,舍利弗!阿閦佛昔求菩薩道時行願德本如是乃得佛道,消除於[*]憋魔毒不復嬈人。

「阿閦佛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時,[*]憋魔不能復來嬈、亦不能復嬈諸菩薩摩訶薩及凡人,一切皆不復嬈。

「三千大千世界中人如是先坐三昧寂定,以自威神生和耶越致天。於彼以前世因緣行廣普,亦於和耶越致天以因緣三昧、以自威神寂寞、以是比於彼說法。

「炎天聞之,聞已便得信歡喜,來供養諸弟子。炎天言:『乃作是無所著、知[1]止足、空閑處作行。』其剎諸魔教人出家學道,不復嬈人。舍利弗!是阿閦佛剎德之善快——夜初鼓時,先哀念人民,欲令度脫諸菩薩及學弟子并凡人安隱寂寞行。」

賢者舍利弗白佛言:「唯,天中天!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持用布施得生阿閦佛剎者,其人不當惜也,便當布施。所以者何?其人不復墮弟子緣一覺道。所以者何?其人即為立不退轉地,從一佛剎復至一佛剎目常悉見諸佛,皆悉諷誦[2]佛道行,當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常當見若干百佛、若干千佛、若干億那術百千佛,於彼積德本。」

舍利弗白佛言:「天中天!以是故,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布施得生阿閦佛剎者,其人當歡喜與,便安隱至其佛剎。」

佛言:「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為安隱得生阿閦佛剎。譬如出金地,無有礫石、亦無草木,中有紫磨金,人便取其金於火中試消合,以作諸物著之。如是,舍利弗!阿閦佛剎諸菩薩摩訶薩清淨微妙住清淨共會,是諸菩薩摩訶薩行也。

「其有生阿閦佛剎者,甫當生者皆一種類,道行悉等,諸菩薩當成如來。其人以過諸弟子緣一覺地是謂為一類道,無有眾邪異道。菩薩欲得一類者,當願生阿閦佛剎。

「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為成阿惟越致,阿閦佛為受決,以我不欲遣菩薩摩訶薩至阿閦佛所。譬如,舍利弗!轉輪王遣使者至諸小王所使持王寶物來。於是,聞王遣使者令諸小王來便愁憂涕泣,用王寶物故。夫人、婇女及太子聞以寶物故皆畏王,便往至大王所居城垣堅止,頓其中得安隱,不復恐見怨家、穀貴[3]苦。

「如是,舍利弗!我不欲遣諸菩薩至阿閦佛所,譬如彼王以寶物故令諸夫人、婇女及太子同等愁憂。視求菩薩道人當如大王城所有寶處太子,為無有恐難。觀[A2]阿閦佛剎當如大王,[*]憋魔見求菩薩道者,如是不復嬈亂。

「譬如王,邊臣難當。如是,舍利弗!魔及魔天官屬不能當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譬如孤寡恐懼之人畏對家,便往至城中即安,對家人無[4]奈之何。所以者何?是人已離於對人,得安隱處故。

「如是,舍利弗!諸菩薩摩訶薩生阿閦佛剎者,為以斷魔及魔天之道,其三千大千世界[*]憋魔及魔天不復嬈求菩薩道及弟子道人及阿閦佛剎,魔及魔天不復起魔事、亦不復嬈。

「復次,舍利弗!若有菩薩往生阿閦佛剎者,甫當生者,其人不復為魔天之所嬈也。所以者何?阿閦佛昔行菩薩道便作是願德本:『令我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使我佛剎諸魔及魔天無有起魔事嬈亂者。譬如人飲毒,復飲[5]除毒藥,其飲食[6]便消,其毒不行。』以等願故,如是,舍利弗!阿閦佛昔時作是願德本,乃至其佛剎諸魔及魔天子不復[7]起事嬈亂,其佛剎所有德等乃如是。」

爾時,賢者舍利弗心念言:「願欲見其佛剎及阿閦佛并諸弟子等。」

於是,佛即知舍利弗心所念,即令如其像三昧正受神足行,承佛所致,賢者舍利弗於其座中見阿閦佛剎及弟子等。

爾時,佛告舍利弗言:「汝寧見阿閦佛及諸弟子并佛剎不?」

對曰:「唯然見之。天中天!」

「云何,舍利弗!汝意所知,寧復有勝阿閦佛剎諸天及人不?」

舍利弗白佛言:「天中天!我不復知有城郭能勝者也。其剎諸天及人民無有邪道,但有正道耳,極相娛樂。所以者何?我見其佛剎皆以天物快飲食、相娛樂,阿閦佛在中央,遍為諸弟子說法。

「譬如,天中天!人在大海中央,不見東方山樹木之際,亦不見南、西、北方樹木之際。如是,天中天!阿閦佛剎諸弟子不可得東方[8]涯、亦復不可得南、西、北方之[*]涯。如是思惟聞法,身亦不動搖;天中天!於是思惟定,身便不動搖。阿閦佛剎諸弟子聽法,身不動搖坐定;如是聽法,身亦不動搖。

「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是三千大千世界滿七寶[9]持施與布施已得生阿閦佛剎者,當歡喜與,其人便得安隱生阿閦佛剎菩薩摩訶薩。所以者何?其人如是得為阿惟越致。譬如,天中天!有人持王書及糧食,以王印封書往至他國。其人行至他國縣邑中,道無有殺者、亦無有能嬈者,獨自往還無他。」

佛言:「如是也,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生阿閦佛剎,甫當生者——於是世界、若他方世界終亡生阿閦佛剎者——皆得阿惟越致,便見無上正真道,從一佛剎復遊一佛剎,皆諷誦佛道事,常樂於佛、天中天,至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

舍利弗白佛言:「天中天!是間須陀洹道菩薩摩訶薩生阿閦佛剎者,是適等耳。所以者何?須陀洹以斷截惡道住於道迹。如是,天中天!若有菩薩摩訶薩生阿閦佛剎者,甫當生者,是人皆現斷惡道,不復在弟子緣一覺地,從一佛剎復遊一佛剎,當樂於佛、天中天及弟子,至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也。」

佛言:「如是,舍利弗!若有菩薩摩訶薩於是世界、若他方世界終亡生阿閦佛剎者,為以現過弟子緣一覺地,從一佛剎復遊一佛剎,皆諷誦諸佛道事、皆面見諸如來,至成無上正真之道最正覺。譬如,舍利弗!須陀洹度脫異道、惡法,得道無有異。如是,舍利弗!若有菩薩摩訶薩於是世界、若他方世界終亡[1]往生阿閦佛剎者,甫當生者,其皆不復離無上正真道,從一佛剎復遊一佛剎,皆諷誦諸佛道事,常樂於佛、天中天無上正真道,至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

賢者舍利弗白佛言:「天中天!是間斯陀含住往來地,菩薩摩訶薩生阿閦佛剎者是[2]這等耳?天中天!是間阿那含住不復還地,菩薩摩訶薩生阿閦佛剎者是[*]這等耳?天中天!是間阿羅漢住無所著地,菩薩摩訶薩生阿閦佛剎者是[*]這等耳?」

佛告賢者舍利弗言:「莫得說是語。所以者何?是間菩薩摩訶薩受無上正真道決,菩薩生阿閦佛剎者是[*]這等耳。

「復次,舍利弗!是間菩薩摩訶薩坐於佛樹下,菩薩生阿閦佛剎者是[*]這等耳。所以者何?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為現如來,[3]憋魔不復能動搖,過弟子緣一覺地,從一佛剎復遊一佛剎,常皆隨諸佛之教[4]令,至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

爾時,阿難心念言:「我欲試須菩提知報我何等言。」

賢者阿難問賢者須菩提言:「唯,須菩提!為見阿閦佛及諸弟子等并其佛剎不?」

須菩提謂阿難言:「汝上向視。」

阿難答言:「仁者須菩提!我已上向視,上皆是虛空。」

須菩提謂阿難言:「如仁者上向見空,觀阿閦佛及諸弟子等并其佛剎當如是。」

爾時,賢者舍利弗問言:「如屬天中天所說:是[5]間菩薩摩訶薩受決,菩薩生阿閦佛剎者是[*]這等耳。天中天!以何故等而等?」

佛告舍利弗言:「用法等故而等。」[6]◎
↑回到頂端↑
#2234384 - 2024-04-09 17:00:33 阿閦佛國經,佛般泥洹品第五 [Re: bluenwater]
bluenwater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2
文章數: 412
阿閦佛[8]國經
佛般泥洹品第五


爾時,賢者舍利弗心念言:「佛已說阿閦佛昔者行菩薩道時德號、復說佛剎之善快、亦復說諸弟子及諸菩薩所學成願,佛當復說阿閦佛摩訶般泥洹時有何感應。天中天!」

於是,佛即知舍利弗心所念,便告舍利弗言:「阿閦佛摩訶般泥洹是日,一切三千大千世界諸郡國變化作化人而說法——所可說者,如前所說法——時人民復行阿羅漢道,不復上下便令住阿羅漢道。

「阿閦佛般泥洹時,有菩薩摩訶薩名眾香手,當授是眾香手菩薩決,號曰羞洹那洹波頭摩[9](漢言金色蓮華)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復次,舍利弗!其金色蓮華佛之剎所有善快,亦當如阿閦佛剎之善快所有安諦,金色蓮華佛所有眾弟子亦當如阿閦佛。

「復次,舍利弗!阿閦佛摩訶般泥洹時,當大動搖皆悉遍三千大千世界,聲上聞阿漸貨羅天乃[10]復至聞阿迦[11]尼吒天;阿閦佛般泥洹時當有是瑞應。

「復次,舍利弗!阿閦佛剎諸好藥、樹木皆曲向阿閦佛般泥洹所作禮。

「阿閦佛摩訶般泥洹時,諸天及人民持華香、雜香、搗香供養散其身上,供養已,其諸天人民華香、雜香、搗香及餘寶上至虛空四十里成圓華蓋。

「阿閦佛摩訶般泥洹時,其三千大千世界諸天、龍、鬼神、揵陀羅、阿須[12]倫、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皆向。

「阿閦佛摩訶般泥洹時,是人民及諸天——以佛威神所致——悉見阿閦佛摩訶般泥洹時。

「復次,舍利弗!阿閦佛摩訶般泥洹時,諸天及人民晝夜常愁憂言:『阿閦佛般泥洹大疾為己亡。』人民娛樂不復得樂所欲,意愁憂言:『阿閦佛般泥洹大疾亡失人民安隱。』意愁憂言:『亡天下眼。』」

佛語舍利弗:「若有菩薩摩訶薩於是世界、若他方世界終亡生阿閦佛剎者,甫當生者,其人皆為[*]以受決,從一方復至一方共等輩遊行、若干百千等輩共遊行,菩薩摩訶薩當見若干百千如來、當見無數佛、當見無數薩芸若。

「若有菩薩摩訶薩於是世界、若他方世界終亡生阿閦佛剎者,甫當生者,其人亦與眾等俱遊行,以佛威神所致薩芸若故為阿惟越致。

「菩薩摩訶薩聞是阿閦佛德號法經,皆為離[1]魔羅網。

「復次,舍利弗!阿閦佛摩訶般泥洹時,至法行在者、諸菩薩摩訶薩生阿閦佛剎者,亦當與等輩遊行,求索阿閦佛昔時願,然後當生阿閦佛剎。菩薩摩訶薩便當諷誦八百門,諷誦已皆當諷誦諸法,便有上微妙阿閦佛剎。諸菩薩摩訶薩得念行住八百門:『我當生阿閦佛剎。』亦當諷誦八百門,諷誦已皆當復諷誦諸法,見上妙句,如是諦受之菩薩摩訶薩。

「阿閦佛現在及般泥洹時說法等無異,佛剎等如來所示現——從阿惟越致至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

「復次,舍利弗!阿閦佛身中自出火,還燒身已便作金色,即碎若芥子不復還復,訖已便自然[2]生。譬如,舍利弗!有樹名坻彌羅,若髮段[3]段斷已不復見,自然生。如是,舍利弗!阿閦佛摩訶般泥洹時,身破碎不復見,還自然生。

「復次,舍利弗!阿閦佛摩訶般泥洹時,其身骨坐處見自然。譬如有山,碎破其山不復見,自然還其處。如是,舍利弗!阿閦佛摩訶般泥洹時,其骨自破碎,其身骨不復見,還自然。時一切三千大千世界人民皆供養其身,以七寶作[4]塔,其三千大千世界當以七寶[*]塔及葉金色蓮華而莊嚴。

「復次,舍利弗!阿閦佛剎諸菩薩摩訶薩當作禮,有瑞應乃如是,自然諸寶於其處在前住。

「其有菩薩摩訶薩往生阿閦佛剎者,甫當生者,當見佛意無亂;命過時,一切諸天人當供養其身。諸天及人民願發起是供養其身,菩薩摩訶薩自以功德稍於虛空疾行,都不復知其處。譬如,舍利弗!持草[5]木著火中熏烟而[6]行,其烟上於虛空中,亦於虛空中而行、亦於虛空中都滅,不知所至處;其佛剎諸菩薩摩訶薩法身如是。

「復次,舍利弗!阿閦佛剎菩薩摩訶薩壽命盡、臨壽終時,見餘菩薩摩訶薩他方世界坐佛樹下時,是諸菩薩摩訶薩臨壽終時瑞應,復見餘菩薩入母腹中時,亦復見餘菩薩摩訶薩從母右脇[7]生出時,行七步時,見在婇女中相娛樂時,見餘菩薩摩訶薩出家學道時,見餘菩薩坐佛樹下降伏魔得薩芸若慧時,見他方世界諸佛、天中天轉法輪時。」

佛言:「舍利弗!阿閦佛剎菩薩臨壽終時,以是比有自然瑞應。

「復次,舍利弗!阿閦佛摩訶般泥洹時,佛所說法當住至若干百千劫。」

賢者舍利弗問佛言:「天中天!以何等數佛所說法住至百千劫?」

佛告舍利弗言:「二十小劫為一劫,是為數佛所說法住[8]百千劫。

「復次,舍利弗!其法滅盡時,一切三千大千世界當大照明、其地當大動。其法不是[*]憋魔及魔天之所滅,亦不是天中天弟子所滅。諸比丘稍樂寂往還是,稍寂共往還已俱行,不復大聽聞法;不聽聞已,亦不大承用、復不得大精進,法師比丘於法教亦寂。說法少,以是故法稍滅盡,稍稍不見。」

爾時,賢者舍利弗問佛言:「云何,天中天!菩薩摩訶薩用何等德行故得生阿閦佛剎?」

佛告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當學阿閦佛昔求菩薩道時行,當發如是意願:『令我生阿閦佛剎。』菩薩摩訶薩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剎。

「復次,舍利弗!菩薩行布施度無極,積累德本,持願無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邊;菩薩摩訶薩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剎。菩薩行[9]誡度無極,持願無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邊;菩薩摩訶薩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剎。菩薩行忍辱度無極,持願無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邊;菩薩摩訶薩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剎。菩薩行精進度無極,持願無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邊;菩薩摩訶薩用是行故得生阿閦佛剎。菩薩行一心度無極,持願無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邊;菩薩摩訶薩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剎。菩薩行智慧度無極,持願無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邊;菩薩摩訶薩用是故得生彼佛剎。

「復次,舍利弗!『[A3]阿閦佛光明皆炎照三千大千世界,我當願見是,[10]見已令我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當復自炎照其佛剎。』菩薩摩訶薩用是行故得生阿閦佛剎。

「『我當見阿閦佛剎無央數不可計諸弟子見已,我亦當作如是行,令我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時,使有無央數諸弟子。』菩薩摩訶薩用是行故得生阿閦佛剎。

「『阿閦佛剎有若干百菩薩、若干千菩薩、若干百千菩薩,我當見是諸尊菩薩寂寞觀行,我當學之。當於處處曉了知之,我當與同學等無差特,當與是一等類俱在一處。欲具大慈大悲,用佛故、沙門義故,無辟支佛義、無有弟子之行、無有弟子意、無有緣一覺意,諦[11]住於空、無有惡道法,於諸佛名等、諸如來名等、薩芸若名等、於諸法名等、於眾僧名等,常念諸名等,如諸菩薩摩訶薩。』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名得生阿閦佛剎,何況合會諸度無極善本持願阿閦佛剎?合會眾善本已,便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何況合會諸度無極眾善本便得生阿閦佛剎?菩薩摩訶薩用是行故,得生阿閦佛剎。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生阿閦佛剎者,當念東方不可計諸佛、天中天善法品等因緣,諸佛、天中天所可說法,念其無有等者。『令我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當復說法如是。如諸佛、天中天念其眾弟子因緣等,我何時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亦當有無央數不可計諸弟子眾。』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當念三事,當曉了念是三大事。

「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念是三大事合會德本,為一切眾生作迹念持願、作無上正真道,用一切眾生故願三事。

「善男子、善女人、菩薩摩訶薩願無上正真道,不可限一切眾生,若有人來以器欲限取虛空,來已謂言:『善男子!持善本與我共[1]分之。』」

佛言:「舍利弗!若使善本有色者,一切眾生便可以器滿限取,虛空不可竟,是善本以器取如是,舍利弗!願善本於無上正真道,是亦不可以器取,如是謂為薩芸若善本。

「若有念三事善本便轉得三寶;若有菩薩摩訶薩念是三事善本願皆見善法;菩薩行三事善本願降伏眾魔及官屬,所向欲念生[2]何佛剎即得生其佛剎——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亦如是、四維亦如是。

「若有菩薩摩訶薩念是三事善本積累以持作勸助,勸助已持願向阿閦佛剎,其人即得生其佛剎。」

佛告舍利弗:「若干百佛剎、若干千佛剎、若干百千佛剎,如是佛剎之善快,諸佛剎之善快空耳,阿閦佛剎亦如是。

「『我當見其佛剎之善快,見是以我亦當取。如是比佛剎之善快,當勸助若干百菩薩、若干千菩薩、若干百千菩薩,為現[3]正令歡喜踊躍,上及阿閦世尊等。』菩薩摩訶薩用是行故,得生阿閦佛剎。

「若有菩薩摩訶薩專發是意向阿閦佛,若使不行者,如是為欺,專發是意便得生阿閦佛剎。

「譬如有城中,無市、無有園、浴池及萬物,亦無有象馬,亦無有往來中者。云何,舍利弗!其城寧有[4]疆王在其中止不?是城德為最下,如是為快不?

「[5]彊王在大城,其城有善德萬物,如是城為最上也。

「如是,舍利弗!於是我三千大千世界佛剎力之善快,如我佛剎為下耳,是不為上好也,是[6]間我佛剎所有之善快如是。舍利弗!若菩薩欲淨其佛剎之善快者、欲取者,當如是清淨取之,如阿閦佛昔行菩薩道時所取清淨佛剎之善快。

「復次,舍利弗!於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令人民在須陀洹道、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道,復教令在辟支佛道。我所[7]教授諸弟子及餘弟子皆共合會,當令在阿閦佛剎諸弟子眾邊百倍、千倍、萬倍、億百千倍、[8]巨億萬倍不與等,但說解脫者無有異。我諸弟子及彌勒佛所有諸弟子及復餘弟子皆復共合會,當令在阿閦佛剎諸弟子眾邊是亦百倍、千倍、萬倍、億萬倍不與等。所以者何?阿閦佛一一說法時,人民得道者不可復計。」

佛言:「舍利弗!置我諸弟子、復置彌勒佛諸弟子,於陂陀劫中諸佛、天中天所有諸弟子及餘得道弟子復共合會,當令在阿閦佛剎諸弟子眾邊百倍、千倍、萬倍、億萬倍、[*]巨億萬倍不與等,但說解脫者無異人。」

爾時,賢者舍利弗白佛言:「如天中天所說、如我所知,當觀其佛剎為阿羅漢剎、不為凡夫之剎也。所以者何?彼阿羅漢甚眾多。」

佛言:「如是,舍利弗!彼剎阿羅漢——生死已盡者——甚眾多。三千大千世[9]界[10]中所有星宿不可計、亦不可知多少,阿閦佛一一說法時得阿羅漢者不可計。如是,舍利弗!一一聚會時不可計無央數人得[A4]阿羅漢道。三千大千世界中星宿可知數。阿閦佛剎是諸天人民以天眼見光明,用積累德本,阿閦佛剎三千大千世界,是諸人民——善男子、善女人——晝夜往至阿閦佛所。若有聞是德號法經,聞已即受、持、諷誦者,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前世為皆已聞見阿閦佛昔求菩薩道時。所以者何?若有聞是德號法經,即有信者。

「是阿閦佛德號法經,十方等世界佛剎求菩薩道及求弟子道之人悉受、諷誦、持說之。他方佛剎諸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住及餘菩薩,亦說阿閦佛所結願,及生阿閦佛剎者、甫當生者——東方[11]亦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等十方亦如是。

「一切諸佛剎求菩薩道人皆受是德號法經、諷誦、持說之,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住,復有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及餘菩薩亦如是說阿閦佛所結願,及生其佛剎者、甫當生者。

「如是,舍利弗!阿閦佛阿比羅提世界住,炎照十方等諸求菩薩道之人。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諷誦《阿閦佛德號法經》,聞已即持、諷誦、願生阿閦佛剎者,臨壽終時,阿閦佛即念其人。所以者何?儻[*]憋魔得其便即轉所願,如來故念之,其善男子、善女人不復轉,會當得所願及無上正真道。若有他異因緣,無能嬈害者。如是,火、刀、毒、水,是亦不行;若復有撾捶者,是亦不向;亦不畏人非人——其人如是等見護,便生阿閦佛剎。」

佛言:「譬如,舍利弗!日宮殿遠住,遙炎照天下人;如是,阿閦佛遠住,炎照他方世界諸住菩薩摩訶薩。

「譬如得天眼比丘遠住,遙見色之光;如是,舍利弗!阿閦佛遠住,遙見他方世界諸住菩薩摩訶薩,見其顏色、形[1]類。

「譬如神通比丘遠住,知他人意所念;如是,舍利弗!阿閦佛遠住,遙知他方世界諸住菩薩摩訶薩意。

「譬如神通比丘遠住,遙以天耳[2]聞聲;如是,舍利弗!阿閦佛遠住,遙聞他方世界諸菩薩摩訶薩語及生其剎者——是善男子、善女人阿閦佛知其名字及種姓。

「若有受是德號法經、諷誦、持者,舍利弗!是人為見阿閦佛,當知是人臨壽終時,阿閦佛即為其人。」

賢者舍利弗白佛言:「難及,天中天!諸佛、世尊諦囑累諸菩薩摩訶薩。」

佛言:「如是,舍利弗!諸佛、天中天諦囑累諸菩薩摩訶薩。所以者何?菩薩諦受囑累者,便為諦受一切眾生已。譬如轉輪王,若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十、第二十,不可計諸倉,中有稻米、大麥、小麥及種種穀,穀貴時便出令穀賤。如是,舍利弗!菩薩如來[3]記竟,菩薩摩訶薩未成最正覺時,譬如穀貴;已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便安隱說法如穀賤。是故,諸佛、天中天諦囑累諸菩薩摩訶薩。」

佛言:「舍利弗!若有菩薩摩訶薩聞是《阿閦佛德號法經》,聞已即受、諷誦、持,雖不願生阿閦佛剎者,當知是菩薩摩訶薩為比阿惟越致。

「若有菩薩摩訶薩受是《阿閦佛德號法經》,持已受、諷誦,為若干百人、若干億百千那術人解說之,當令若干億那術百千人積累德本。是人如所積德本,其菩薩是德本不可計;是菩薩摩訶薩德本眾多,已便坐無上正真道。」

佛言:「舍利弗!若有菩薩摩訶薩欲疾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者,當受是德號法經、當持、諷誦;受持諷誦已,為若干百、若干千、若干百千[4]人解說之,便念如所說事,即得大智慧、其罪即畢;以得是大智慧、其罪畢已,其人自以功德便盡生死之道。」

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弟子道者,聞是《阿閦佛德號法經》便當受持、當諷誦;受持諷誦已,為若干百人、若干千人、若干百千人解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是法經,自以功德即自取阿羅漢[5]證。」

佛言:「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專持說是德號法經,是人如是便捨等正覺,自以功德取阿羅漢證。」

佛語舍利弗:「是《阿閦佛德號法經》終不至癡人手中,[6]當至黠人手中。」

佛言:「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是德號法經至其手中者,為見如來已。譬如,舍利弗!種種諸寶其價甚重,從大海採來者,云何,舍利弗!從大海採種種寶,當先至誰手中?」

舍利弗言:「天中天!當先至國王、若太子、左右手中。」

佛言:「如是,舍利弗!是《阿閦[7]佛德號法經》當[8]先至菩薩手中及阿惟越致。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聞是《阿閦[*]佛德號法經》便受、持、諷誦,諷誦已,即當專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

賢者舍利弗白佛言:「是《阿閦佛德號法經》,薄德之人終不得聞、受、持、諷誦。所以者何?天中天!不能得阿惟越致故。」

佛告賢者舍利弗:「審如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持金銀滿是天下以布施,願言:『我持是使聞《阿閦佛德號法經》。』薄德之人終不得聞是經,亦不得受、持、諷誦。菩薩摩訶薩聞《阿閦佛德號法經》者,為成阿惟越致行;聞已,受持、諷誦,是故專得無上正真道行。」

佛語舍利弗:「二生補處、三生補處等正覺求弟子道人所不能及。若有聞《阿閦佛德號法經》,受持、諷誦,為若干百人、若干千人、若干百千人說之,譬如,舍利弗!轉輪王以福德自然生七寶。如是,舍利弗!阿閦佛昔願所致,我為說是德號法經。若有菩薩摩訶薩說是德號法經,若復有菩薩摩訶薩聞是經,甫當聞者亦福德所致。」

佛語舍利弗:「《阿閦佛德號法經》於是陂陀劫中所有諸佛、天中天皆當說是經,如是令無缺減安諦,亦如我所說。若有菩薩摩訶薩欲疾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者,當受是《阿閦佛德號法經》,[9]當持、諷誦、說之、當令廣普。

「若是德號法經在郡國、縣邑,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諷誦,其菩薩摩訶薩有是經為護郡國、縣邑。

「其有受是德號法經當持、諷誦,復出家學道離罪,菩薩摩訶薩當令居家學道者知之。所以者何?善男子、善女人[1]黨不能究竟是德號法經。」

佛語舍利弗:「若遠郡國、縣邑有行是經,菩薩摩訶薩[2]當往至彼,當受是經、諷誦、持說。善男子、善女人雖不諷誦,但有是經卷當[A5]設供養之;若不得經卷者,便當寫之——若使其人不與是經卷持歸寫者,菩薩便就其家寫之;若使善男子、善女人言自餓寫[3]者,自餓寫之;若言經行寫,當經行寫之;若言住寫,當住寫之;若言坐寫,當坐寫之。」

[4]阿閦佛[5]國經卷下
↑回到頂端↑
#2234386 - 2024-04-09 17:09:59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菩薩身密品第一之一 [Re: bluenwater]
bluenwater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2
文章數: 412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一

[6]西天[7]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8]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菩薩身密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在王舍城鷲峯山中,與大苾芻眾四萬二千人俱;菩薩八萬四千,皆是已得神通妙智——諸大菩薩摩訶薩[9]眾悉從他方諸佛剎中來此集會,已得忍、不退轉、一生補處,獲諸總持及三摩地,具無礙辯,能善超度無邊佛剎,善於十方無邊一切諸佛剎中建立示現,以神通智遊戲自在,降伏眾魔、制諸異論,了知一切眾生心意所行,復以勝智善別他根,解入一切波羅蜜多理教法門,具善巧方便,到於究竟最上彼岸,為一切佛共所稱讚;於無量無邊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中,積集畢竟菩提道行,其心平等如地水火風緣虛空無邊,善修慈觀如理相應,所起一切住著障礙悉能超越;獲那羅延妙好身相,具金剛堅固不壞之身,能師子吼宣演法音,善於一切大眾會中得勝無畏,有大光明映蔽日月;已得諸法如其所說三世平等,以決定智善說最上甚深法要,深入一切緣生法門,遠離斷常二種邊見,於禪定解脫三摩地三摩鉢底若入若起而悉能知,功德智慧名聞十方,任持最上正法寶王,能使不斷三寶聖種,如是等積集無量福智勝行——其名曰:寶上菩薩、月幢菩薩、清涼幢菩薩、光幢菩薩、吉祥光菩薩、吉祥峯菩薩、吉祥密菩薩、那羅延天菩薩、龍喜菩薩、龍上菩薩、龍[10]樹菩薩、持妙色菩薩、高天菩薩、德光王菩薩、光明手菩薩、常舉手菩薩、常下手菩薩、寶印手菩薩、寶手菩薩、普光菩薩、星王菩薩、金剛手菩薩、金剛慧菩薩、金剛大慧菩薩、金剛步菩薩、不動跡步菩薩、三界跡步菩薩、無邊步菩薩、無邊慧菩薩、精妙慧菩薩、堅固慧菩薩、天慧菩薩、炎熾慧菩薩、最勝慧菩薩、增長慧菩薩、常慘菩薩、常喜菩薩、喜根菩薩、滅惡趣菩薩、除蓋障菩薩、自相持無垢光菩薩、勇猛精進菩薩、慧積菩薩、常觀察菩薩、觀自在菩薩、得大勢菩薩、高峯菩薩、虛空藏菩薩、不瞬菩薩、無悕望菩薩、寶上菩薩、寶思惟菩薩、善思惟菩薩、善思義菩薩、決定義菩薩、總持自在王菩薩、持地菩薩、莊嚴王菩薩、剎土莊嚴菩薩、寶積菩薩、祕密巖菩薩、帝釋天菩薩、水天菩薩、梵網菩薩、明網菩薩、天冠菩薩、妙臂菩薩、妙眼菩薩、香象菩薩、象中香象菩薩、師子幢菩薩、成義慧菩薩、海慧菩薩、善調御菩薩、寂慧菩薩、慈氏菩薩、妙吉祥童真菩薩。

如是等八萬四千諸大菩薩摩訶薩眾,及此三千大千世界梵王、帝釋、護世天等,并餘大威德諸天王眾,或龍王眾、夜叉王眾、阿修羅王眾、迦樓羅王眾、緊那羅王眾、摩睺羅伽王眾、乾闥婆王眾,如是等眾悉來集會。所謂阿那婆達多龍王、娑伽羅龍王、[1]嚩嚕拏龍王、摩那斯龍王、得叉迦龍王、金色龍王、無邊色龍王、蘇尸摩龍王,[2]是等龍王與多百千諸龍眷屬來此集會,親近世尊瞻禮聽法。

復次阿修羅王眾,所謂羅睺阿修羅王、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妙臂阿修羅王、娑羅阿修羅王、多羅阿修羅王、淨戒阿修羅王、大笑阿修羅王、廣腹阿修羅王、盡[3]邊阿修羅王,是等阿修羅王與多百千諸阿修羅眷屬來此集會,親近世尊瞻禮聽法。

爾時摩伽陀國主阿闍世王,與宮嬪眷屬來此會中,親近世尊瞻禮聽法。并餘四眾,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等,皆來集會。

復有地居諸天、欲色界天、淨居天等,諸天子眾亦悉來會,親近世尊瞻禮聽法。

爾時世尊處大會中,有無數百千天人大眾恭敬圍遶聽受說法。佛告大眾:「我有正法,名普攝諸菩薩摩訶薩最上勝行清淨妙門。此能圓滿一切行故。謂若菩薩修布施行,即能成熟一切有情;若諸菩薩修持戒行,即得一切勝願圓滿;若諸菩薩修忍辱行,即得一切相好具足;若諸菩薩修精進行,即[4]能圓滿一切佛法;若諸菩薩修禪定行,能令一切調伏其心;若諸菩薩修智慧行,即能斷除一切煩惱;若諸菩薩修說法行,即能成就無礙辯才。若諸菩薩修勝福行,即能長養一切有情;若諸菩薩修妙智行,即能成就無礙之智;若諸菩薩修奢摩他行,即能令彼心業調暢;若諸菩薩修妙觀行,即能遠離一切分別;若諸菩薩修於慈行,即得一切心無障礙;若諸菩薩修於悲行,即得身心俱無懈倦;若諸菩薩修於喜行,即能遊戲法喜園苑;若諸菩薩修於捨行,即能斷除違順二法;若諸菩薩修聽法行,即能斷除一切障累;若諸菩薩修出離行,即能捐棄一切取著;若諸菩薩修住阿蘭若行,即得所作善法皆無壞失;若諸菩薩修於念行,即能獲得諸總持門;若諸菩薩修於慧行,即獲勝慧善別諸法;若諸菩薩修於住行,即得一切無能勝心;若諸菩薩修趣向行,即能隨知一切義趣;若諸菩薩修四念處行,即能伺察身受心法;若諸菩薩修四正斷行,即能斷除諸不善法、圓滿一切善法;若諸菩薩修四神足行,即得身心清淨輕安;若諸菩薩修五根行,即能善知自他根性;若諸菩薩修五力行,即得不為一切煩惱之所屈伏;若諸菩薩修七覺支行,即於諸法如實覺了;若諸菩薩修八正道行,即能超越一切邪道;若諸菩薩修四諦行,即能成就無動轉法;若諸菩薩修四無礙解行,即能斷除一切有情疑惑之心;若諸菩薩修歸趣行,即得自在之智;若諸菩薩修善知識行,即能積集一切功德;若諸菩薩修意樂行,即與一切世間不相違背;若諸菩薩修深心行,即得一切所向最勝;若諸菩薩修相應行,即能勤勇救拔出離;若諸菩薩修住僧坊行,即得隨所聞法而無壞失;若諸菩薩修四攝法行,即能攝受一切有情;若諸菩薩修攝受正法之行,即能不斷三寶聖種;若諸菩薩善修[A1]迴向之行,即能嚴淨佛土;若諸菩薩修善巧方便之行,即能圓滿一切智智。」

世尊如是宣說普攝諸菩薩摩訶薩最上勝行清淨妙門廣大正法。當佛世尊說是法時,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現威神力侍佛之右。是時金剛手菩薩摩訶薩前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5]說普攝諸菩薩摩訶薩最上勝行清淨妙門廣大正法。[6]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趣,如我所得諸菩薩摩訶薩一切勝行皆從福智二行中出,當知隨入福智二行。何以故?諸菩薩修福行故,能令一切有情離諸障礙;若修智行;能為一切有情善說法要令生喜悅。世尊!是故諸菩薩摩訶薩福行智行二應和合。何以故?菩薩修福行故,即能圓滿善巧方便波羅蜜多;修智行故,即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故此二行即是菩薩二種聖道,普攝一切道行。菩薩住是道者,即能降伏難降伏者諸業魔眾,菩薩已能超出諸惡魔道,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此不退轉菩薩,能善開明諸佛如來甚深祕密使不隱覆。」

爾時會中寂慧菩薩摩訶薩,前白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言:「大祕密主!汝常近侍諸佛如來,汝能樂說如來所有祕密之法,願為發起;此非聲聞緣覺所入境界,況餘凡夫?」如是言已,時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默然而住。

爾時寂慧菩薩知是事已,前白佛言:「惟願世尊勅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為此眾會發明如來祕密之法,令諸菩薩摩訶薩眾聞已歡喜,廣大積集菩提分法,成就如來祕密之法,如理而行。」

爾時世尊告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言:「我今勸請於汝,[1]汝應善為此會大眾,宣說菩薩祕密、如來祕密真實之法。此會大眾而悉樂聞。」

時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承佛聖旨,前白佛言:「世尊!如佛教勅,我今宣說菩薩祕密、如來祕密真實之法。然此會中若有少能悟入之者,皆是世尊威神建立。譬如夜中冥暗所覆,燈光發明,普能照現一切色像。今此眾會亦復如是,於菩薩祕密、如來祕密真實法中,若有聞已少悟入者,當知皆是如來威神之所建立。」

爾時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今此眾會,於菩薩祕密、如來祕密真實法中,若能聞已不驚怖者,斯為甚[2]善。」

時寂慧菩薩摩訶薩普告在會諸大眾言:「諸仁者!如佛所說,有其四種不可思議。何等為四?一者、業不可思議,二者、龍不可思議,三者、定不可思議,四者、佛不可思議。仁者當知,於此四中唯佛如來不可思議最上第一。所有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由此四種不可思議共所成立。是故汝諸仁者!於諸菩薩[3]不思議法、如來[*]不思議法,聞已不驚不怖不生畏怯,應生最上廣大[4]清淨喜悅之心。」

是時寂慧菩薩以佛威神加持力故,能知此會一切大眾,悉於諸佛菩薩祕密法中信樂聽受。即時廣大[5]散布天花,雨集于膝,普伸供養。

爾時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汝應諦聽,我今[6]且說菩薩祕密真實之法。寂慧當知,今我世尊昔於然燈如來法中居菩薩位,從彼佛所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從是以來,我常隨逐釋迦菩薩,而是菩薩所有身業曾無異作,亦不見有邪曲之相;語無異作,亦不曾聞虛妄之言;心無異作,亦不曾[7]知愛著之失。隨其身業現威儀相,但為成熟一切有情,不[8]自稱譽。由彼菩薩身威儀相無其邊際,乃至一切有情諸威儀事,悉入菩薩威儀相中,而菩薩不假勤力,亦無發悟安然而住。所謂應以禪定可度者諸有情類,即現禪定而為化度;應以鼓樂絃歌可度者,即現鼓樂絃歌而為化度;應以童男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童女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男子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女人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少年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中年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老年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卑劣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屠膾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瘖瘂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盲聾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三惡趣相及人趣身可度者,即皆現之而為化度;應以天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9]龍及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身可度者,即皆現之而為化度;應以帝釋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梵王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護世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轉輪王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可度者,即皆現之而為化度;應以聲聞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緣覺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菩薩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如來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非可現者謂除無色。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一
↑回到頂端↑
#2234454 - 2024-04-10 14:29:19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菩薩身密品第一之二 [Re: bluenwater]
bluenwater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2
文章數: 412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二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菩薩身密品第一之二
「復次寂慧!所有一切有情色相威儀,即於菩薩[1]色相威儀中住,而菩薩曾無發悟亦無分別。以彼菩薩無所分別平等捨心,即隨其身現身威儀,然菩薩身法爾不動,以不動故現起身業。雖身離相,而亦不壞菩薩身清淨。已發現光明普照地獄,一切有情令得安樂。又復菩薩!普為一切有情不惜身命。若諸有情各各來求菩薩身肉而噉食者,菩薩悉現其前斷肉授之,乃至骨血精髓而悉隨與。寂慧當知,菩薩隨諸有情須身肉等而悉與者,由彼菩薩知身無量,即能隨知法界無量。無量即無盡身、無盡門,即是緣生無盡法門。菩薩隨所現身,但為成熟一切有情。若或有人貪染心者,愛著殊妙端嚴色相,菩薩即於其前,為現端嚴女人之相。隨彼男子染愛之心,悉如其意。時彼女人以染著故,形容枯悴即趣命終,根門敗壞臭穢不淨,時彼男子以無智故厭惡而去。即其女人死滅之身,自然出聲為說法要,令彼男子心生開悟,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復次寂慧!菩薩於此三千大千世界現廣大身,或寶蓋中、或現指端,乃至劫火洞然炎熾,能以手指而悉覆之,而菩薩身都無所壞。又復能現身相,普為諸佛世尊作供養事,積妙華蓋如須彌量,復聚寶花高若山峯,悉以供養諸佛如來。又復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為一大器,滿貯香油等須彌山,布其燈炷然以燈明廣大熾盛,為諸如來作供養事。又復積以殑伽沙等數量廣大燈明,普遍熾盛供養如來。又復菩薩以所著衣覆自肢體,灌注酥油用然燈明,普為如來作供養事。其燈熾盛有大光明,廣大照耀殑伽沙等諸佛剎土,彼彼有情互[2]得觀見菩薩所現神通化事。如是見已,無量無數有情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中所有憍慢貢高諸有情類,菩薩即現大力那羅延身、或金剛手菩薩可畏之相。彼等有情見已驚怖,即向菩薩折伏其心,歸命頂禮求哀聽法。又復菩薩於大國城及諸棄屍林中,見彼無數百千有情普遍充滿,而是菩薩以廣大身現死滅相,令彼先墮畜生趣中諸有情類畜報盡者,取其菩薩所滅身肉而噉食之,食已命終皆得生天,由是因故乃至最後入於涅槃。是故當知,菩薩摩訶薩宿昔願力得清淨已,能於長夜酬其宿願作利益事,願令有情臨命終時,食我身肉得生天界。由此因緣乃至最後入於涅槃,令諸有情成就所思、成就所求、成就願力。

「寂慧當知,菩薩摩訶薩有如是等殊勝行願。我念往昔過去世中,此閻浮提周匝四方,有八萬四千廣大國城,復多百千聚落縣邑,百千俱胝那庾多人民居止。彼時國城有大災難[3]疾疫劫起,其中人民生種種病,謂於身分若生若熟疾狀各異,或瘡癤癬癩,或風癀痰等,大小病者散遍充滿;求[4]多千種精妙醫師,用以妙藥,而悉不能治療彼等一切病苦。彼諸人民病無療故,無所救護、無所歸向,震發大聲哀泣而言:『誰能為我息除病苦?或天龍、夜叉、乾闥婆等?或人非人?有能為我息除病者,我當罄捨一切財寶悉以奉之,我即如其教令荷彼深恩。』

「寂慧當知,世尊釋迦如來當彼時中為帝釋天主,其名妙眼。於其天中以淨天眼過於人眼,悉能觀見彼諸人眾受多病苦;復以清淨天耳遍聞一切人眾哀泣之聲。其見聞已起悲愍心,即自思惟:『我今應為此諸人民無依止、無救護、無歸向者,作其依止、救護、歸向。』作是念已,即時帝釋天主,於此閻浮提中有一大城名曰善作,其去不遠,即自變身為男子相,名曰善寂。處虛空中,普為開發閻浮提中一切人民,說伽陀曰:

「『善作大城此不遠, 中有男子名善寂,
取彼身肉噉食之, 悉能息除一切病。
勿應驚怖懷怯懼, 隨意歡喜取身肉,
此為妙藥救人民, 是中無害無瞋恚。』
「時彼國城聚落縣邑染疾苦者一切人眾,聞彼空中伽陀聲已,即時俱詣善作大城善寂人所。到已各各斷取其肉,食之治病。雖彼彼取之,而身肉無盡。

「是時善寂復為人眾說伽陀曰:

「『我若當[5]得佛菩提, 此真實法我無盡,
由真實故我此身, 願取其肉亦無盡。』
「是時普遍四方染疾苦者,一切人眾於彼善寂人所,各各隨意斷取身肉,而善寂身安然如故,亦無增減;續續斷已,旋旋復生。時彼國城一切人眾食是肉者,彼彼所有一切病[1]苦皆得除解,無病快樂悉無憂惱。如是次第閻浮提中一切人眾,咸息諸病悉獲輕安。是時一切人民男子女人、童男童女皆自惟忖:『彼善寂男子!能為我等息除諸病,令我無病身得輕安。我等今時持以何物用為供養?』由是多人共集一處,同詣善寂人所。到已各各合掌恭信,異口同音說伽陀曰:

「『汝善依止善救護, 汝為醫王復妙藥,
隨汝教令我病除, 我何所作伸供養?』
「是時善寂男子隱所變相,還復帝釋之身,普為一切人眾說伽陀曰:

「『金銀財寶及飲食, 我悉不為此等事,
但為救護諸有情, 十善業道令圓滿。
菩提願行堅固修, 為諸有情利樂因,
互相起發慈愛心, 生長一切利益事。
聞已應發菩提心, 復起最上大慈意,
普令積集勝妙因, 十善業道皆清淨。』
「復次寂慧!爾時帝釋天主說伽陀已,復彼天宮。時閻浮提男子女人、童男童女一切人眾,莫知其數,中無一人墮惡趣者,彼彼命終皆於善趣三十三天眾同分生。生彼天已,帝釋天主即為說法示教利喜,悉令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中有情或復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復次寂慧!是故當知,菩薩身密所作身業得清淨已,棄一身命,能為成熟無量無數一切有情,畢竟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復次,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寂慧當知,菩薩身者是不破壞、堅固真實、不生滅身。若諸有情應以有壞之身可化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若諸有情應以無壞之身可化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於一切種類悉不破壞,火不能燒、刀不能斷,是身堅固,真實不壞金剛所成。是故寂慧!菩薩所現身相,但為成熟一切有情作利樂事。而是菩薩無所思惟,亦無分別是身是相,知身離相故即得法離相,亦非身離相與一切法離相有二差別。若相即身離相,彼相即法離相,如是離相能隨入故。即自身離相與一切有情身離相,二俱平等。何以故?由自身離相、一切有情身離相故即入一切法界離相,以法界離相故即入法離相,然於[2]是中而實無有少法可得。謂以自身真如即入一切有情身真如,一切有情身真如即入自身真如。又復自身真如即入一切法真如,以入一切法真如故,即入一切佛真如。又以自身真如故即入過去未來現在真如,亦非過去真如與彼未來現在真如有所違背。所有過去未來現在真如即是蘊處界真如,[3]蘊處界真如即是[4]清淨真如。染淨真如即是生死涅槃真如,生死涅槃真如即是無造作真如。無造作真如即是一切造作真如。

「善男子!所說真如即是實性,實性即是如性。是無異性、無種類性、無生性、無諍論性、無執取性,謂以真如無法可取故,說真如是無取法。由彼真如無所取故,即如是取;於諸取中菩薩示現有所取法,亦非真如有取有作。以無取故即無諍論,無諍論故,於諸色中現有所取,然彼真如亦無所動。是故以其如實之智,伺察如來真實之身,以觀如來身平等故,即當伺察自身真如。取要言之,審觀一切身非身性畢竟不生,知一切身皆是緣生法所成故。如是知已,乃能悟入彼法身門。入是法身門故,即成法身,非蘊、處、界身。即彼法身廣大增勝,如實觀想,從是現身,為諸有情作利樂事,乃至一切見聞覺知悉為有情成利[5]樂故。

「寂慧當知,譬如世間耆婆醫王,積集一切勝上之藥,精妙和合成女人相,妙色端嚴而可樂見,如其所應安立施作,若來若去行住坐臥分別事相,亦非分別、非離分別。諸有病者,若國王大臣、若長者居士,來詣耆婆醫王妙藥所成女人之所相與和合,其和合已一切病苦皆得息除,無病輕安而獲快樂。寂慧!汝且觀是耆婆醫王,以善巧智能為世間息除諸病,餘諸醫師無是智力。菩薩所有法身增勝亦復如是,若能如理真實觀者,而彼一切男子女人、童男童女,為貪瞋癡燒然其身;若能如實觀法身者,即能息除一切煩惱,心得輕安身離燒然。是故當知,菩薩宿昔願力清淨,菩薩法身廣大增勝,如實而觀即是菩薩身密清淨。

「寂慧當知,菩薩法身非飲食力而能成故,亦非段食可能資養。菩薩了知如是相已,即為悲愍一切有情現受飲食,雖有所取而無著相,亦非護惜其身故有所取,於所取中而彼法身無增無減。是故當知,菩薩法身不生不滅亦無所起,於中示現生滅起作,但為成熟諸有情故。滅即無滅亦無造作,於一切法應如是知;諸有生者即和合義,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又復應知,彼一切法生即無生。如來身者,即是法身、即是法食、即是法力,是法歸趣。如來身者,即虛空身、無等等身、三界一切最勝上身、一切如來通達身、無喻無比清淨無垢無染污身、自性明亮身、自性不生身、自性無起身、離心意識身、幻焰水月自性身、空無相無願所成身、十方最勝如虛空廣大身、一切有情平等身、無邊無際身、無種類無分別身、無毀無異身、於住無住得不動身、無色自性身、無受想行識自性身、非地界所成身、非水火風界所成身、非種非和合種非大種所成身、非種類法一切世間無比身、非眼所生非耳依止非鼻所知非舌了別非身和合非意所成等身,非心所轉、非意識所轉,亦非無轉亦非隨轉。

「善男子!由如是故,應當如實觀如來身。而是菩薩於如來身住平等性,得清淨已行菩薩行,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或四大洲或閻浮提,一切王城聚落郡邑,菩薩於一切處普為現身;然於是中亦無所現亦無對礙。又復菩薩能於十方現諸魔身,於有現中現無對礙,於無現中現無對礙,由如是故,無見無聞、無覺無知,諸有所[1]現但為成熟一切有情。菩薩於其身念處中亦無增減,菩薩雖復知身無常、知身是苦、知身無我,然為有情示現其身作利樂事。菩薩知身法爾寂靜,為有情故起分別身作諸利樂。菩薩又復了知因緣能成其身,然於彼彼因緣法中如實而觀,亦無作者亦無受者,又復能觀是身無知如草木瓦礫。菩薩身業雖已清淨,然為有情示現其身。

「寂慧當知,釋迦菩薩始從然燈佛所發菩提心,身語心業皆悉清淨。[2]且身業者具有無量無邊功德,假使過于殑伽沙數等劫,或如來說、或我所說,菩薩所有身密身業廣大清淨,不可窮盡。」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二
↑回到頂端↑
#2234455 - 2024-04-10 14:30:41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菩薩語密品第二 [Re: bluenwater]
bluenwater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2
文章數: 412
菩薩語密品第二

復次,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云何名為菩薩語密語業清淨?寂慧當知,隨諸菩薩所起之處即彼菩薩本生,隨其菩薩本生即入菩薩音聲。所有一切有情音聲語言,諸語言道言詞詮曉,總集一切往返事相,微細伺察苦樂等言,悉入菩薩音聲中住,都無障礙、無著智見、一切隨轉。乃至蚊蟲蠅蝶微細音聲,菩薩悉能詮表,令諸有情得聞菩薩音聲之者身心輕安。隨彼所聞如[3]其詮表,悉從菩薩口門而出。此中如是,說伽陀曰:

「隨諸有情無邊際, 即彼種類亦無量,
於百劫中說無邊, 此不思議何能說?
我以譬喻如義言, 說大士法亦無失,
無增無減若虛空, 起廣大心而開演。
「復次寂慧菩薩!於其梵王所有一切種類音聲,帝釋所有種類音聲,護世天王種類音聲,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種類音聲,乃至一切有情種類音聲,菩薩悉以音聲隨入。復次伽陀曰:

「菩薩梵音歡喜說, 超勝梵王彼音聲,
所說相應行慈悲、 喜捨四法皆和合。
帝釋歌詠悅意聲, 菩薩音聲能隱覆,
隨彼所出妙歌音, 如應分別諸法義。
緊那羅眾妙音聲, 菩薩音聲悉超勝,
貪火熾然令息除, 如彼所言生愛樂。
欲界諸天悅意聲, 諸天歌詠聲各異,
法義隨順如理宣, 令彼一切生歡喜。
[A1]貪瞋癡慢及憍諂、 疑惑等類諸有情,
聞其菩薩如義聲, 悉能止息貪瞋等。
所有色界諸天眾, 聞最上人音聲已,
一切咸生歡喜心, 願求菩提生善趣。
摩睺羅伽乾闥婆、 龍等諸妙音樂聲,
聞功德海所宣言, 一切廣大生歡喜。
種種方[4]處無邊聲, 人中此閻浮提等,
隨聞菩薩妙音聲, 聞已一切得解脫。
地居空居諸天界, 菩薩音聲悉隨入,
如其種類所入聲, 宣說決定真實法。
迦陵頻伽拘枳羅、 鵝鴈鸚鵡并鶖鷺、
孔雀共命[1]拘那羅、 吉祥鳥及鴛鴦等,
師子虎豹熊麞鹿、 象馬犀牛猫犬猪,
此等走獸及飛禽, 音聲隨入皆歡喜。
一切四足及二足、 多足無足等有情,
菩薩隨入眾音聲, 警悟如應生[2]愛畏。
三千世界諸有情, 上中下品眾差別,
三塗及彼人天中, 菩薩言音普隨入。
是中菩薩無分別, 無執無縛無思想,
住無散亂等引心, 所作隨應現諸相。
清淨有情所求願, 音聲詮表俱胝剎,
過殑伽沙數亦然, 是心無持無發悟。
三千界中諸魔眾, 咸聞菩薩廣大聲,
聞已驚怖速歸心, 合掌[3]恭信而頂禮。
常好諍論諸有情, 增上慢心不歸信,
由聞大士清淨言, 合掌[*]恭信而頂禮。
聾瘂及彼無舌者, 謇吃破壞諸有情,
由其菩薩美妙言, 即時能聞能言說。
煩惱燒然復逼迫, 造罪[4]惡作百種具,
由聞菩薩善淨言, 心得清涼息諸惡。
有情若聞無常聲, 佛法[5]僧聲即得聞,
施戒忍法亦復然, 精進定慧悉聞聽。
所有一切功德海, 多俱胝劫說不盡,
音聲無邊智無邊, 悉住佛聲而無斷。
「復次寂慧!當知菩薩摩訶薩語言音聲之中,無愛著語、無猛惡語、無癡亂語、無染污語、無縛解語、無高下語、無麁澁語、無惡戾語、無缺漏語、無堅硬語、無違順語、無退失語、無隨惡語、無相違語、無隨染語、無不定語、無躁動語、無貢高語、無忿恚語、無非時語、無雜欲語、無隨方喜愛語、無思慕語、無極緩語、無極速語、無壞諸根語、無壞音聲語、無破壞心語、無邪曲語、無劣弱語、無隱覆語、無衰朽語、無向背語、無深險語、無不出離語、無不愍念語、無害他語、無自他離間語、無出入語、無執取語、無不清淨語、無不如理語、無不忍語、無雜亂語、無誣謗語、無非法語、無高勝語、無卑下語、無過時語、無時分差失語、無虛說語、無邪說語、無希求利養語、無不歸攝語、無癡瞢語、無癡疑語、無不可愛語、無訐露語、無輕慢語、無自分高彊語、無他分離散語、無自讚功能語、無破他功能語、無譏誚語、無折伏他語、無非所作語、無所作相違語、無破壞祕密語、無不防護語、無輕慢智者語、無毀謗[6]賢聖語、無稱美語、無讚譽語、無顯發他人過失語、無如箭射激語、無說他非語、無不救拔語、無增上慢所說語、無罪業語、無不饒益語。

「寂慧當知!菩薩所出語言音聲,皆是神通智力、福行果報之所成立,善種隨轉相續不斷,凡所言說皆悉成就。菩薩一時或於樹下行住坐臥,若有人來詣菩薩所,作是問言:『汝知此樹有幾多葉?』是時菩薩不觀其樹、不數其葉,應聲答言:『此樹具有若干數葉。』如其菩薩所出之言,即彼樹葉更無增減。又復有人問:『殑伽河有幾許沙?為幾百邪、幾千、幾百千、幾俱胝、幾阿庾多、幾儞庾多、幾兢羯羅、幾頻婆羅、幾尾播舍、幾阿閦婆、幾無量、幾阿僧祇、幾阿哩誐拏、幾嚩訶、幾龍力、幾不可數?』是時菩薩不觀其河、不數其沙,應聲答言:『此河具有若干數沙。』如其菩薩所出之言,即彼河沙更無增減,亦同如來智所知數。菩薩所言如實無妄,不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A2]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并聲聞、緣覺眾共作證,唯佛如來所可證知。寂慧!如是等緣而悉應知。

「復次寂慧!我念過去久遠世中,有一仙人[7]其名妙愛,有婆羅門名曰黑相。彼時有一尼拘陀大樹其名賢善,有多枝葉周匝垂廕,縱廣可及一俱盧舍。時妙愛仙人居其樹側,以神通力經七日中,審細觀矚數其樹葉。於後一時,彼黑相婆羅門入城乞食,經遊至彼樹下飯食已訖,即詣妙愛仙人居所。到已歡喜,互以美言而相慰問,多種談論咸生適悅。時仙人言:『大婆羅門!汝必應知於人世中,可能有人於此尼拘陀大樹審細觀知枝葉數不?』婆羅門言:『尊者!世亦有人。』仙人復言:『為何人邪?』婆羅門言:『即汝尊者!應為我說。』仙人答言:『大婆羅門!汝為我說。』時婆羅門,不觀其樹、不數其葉,應聲即為說伽陀曰:

「『八千那庾多數量, 俱胝復有九十二,
六十阿閦婆應知, 十六齊等其枝數;
又復三十那庾多, 九十六數[8]兢羯羅,
尾播舍量有十三, 此等皆為彼葉數。
其樹所有枝及葉, 如前數量無增減,
我隨智力如實言, 疑者自數應無失。』
「是時妙愛仙人聞是說已,深生驚異,說伽陀曰:

「『汝婆羅門神通智, 以真實語而善說,
賢善尼拘陀樹王, 所有枝葉如實知。
汝亦不曾觀其樹, 而復不曾算其數,
即彼枝葉數難量, 能以智心而解入。』
「仙人說伽陀已,又復問言:『大婆羅門!如汝所說,為自智力而能知[1]邪?為諸賢聖助汝說[*]邪?』婆羅門答言:『尊者!汝今善聽。我以人中之智如實而說,虛空可破斯言無妄。』」

復次,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汝今當知,彼[2]時妙愛仙人者,即今大智舍利子是;黑相婆羅門者,即今世尊釋迦師子是。由如是故,菩薩所有語功德海,即能安住真實功德如理法義。寂慧!此等是名菩薩語密語業清淨。其中若有少解入者,我說彼為最上慧人。」
↑回到頂端↑
#2234456 - 2024-04-10 14:31:25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菩薩心密品第三之一 [Re: bluenwater]
bluenwater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2
文章數: 412
菩薩心密品第三之一

復次,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云何名為菩薩心密心業清淨?寂慧當知,菩薩諸所作業,皆智所作、非慢所作,悉是不滅神通妙智以神通智遊戲示現,一切事業神通建立,廣大勢力之所成辦。而彼神通智相即能成立一切行相;又彼神通妙慧即能觀見一切諸法。又神通智即無盡相,於一切處悉能隨順。又神通智即能隨現一切色相,於彼彼色而悉遍故。又神通智即能隨入彼一切聲,於前後際音聲平等故。又神通智普能觀察諸有情心,以心自性伺察可見故。又神通智善能思念無邊劫事,以前後際無所斷故。又神通智能知一切種類之法,悉是解脫智行相故。又神通智於漏盡法順時所求,於彼時分不過越故。又神通智即是出世間,聖決擇分故。又神通智,聲聞、緣覺而悉不能徹其源底。又神通智即甚深義,悉能降伏諸魔外道。又神通智能至菩提道場,現證一切最上佛法。又神通智悉能隨順轉妙法輪;又神通智善作調伏諸有情事;又神通智得大灌頂,於一切法而能自在。

「寂慧!此即是為菩薩心密心業清淨。心清淨故,彼即無染,潔白明亮離諸煩惱,能善調伏、善作諸業,善入禪定解脫三摩地三摩鉢底,亦不畢竟墮於一切。盡無生法隨念即生,亦復不為欲界所動,不由縛生、不由縛滅、不由縛起。所以者何?謂能解脫一切分別、解脫一切雜染繫縛、解脫顛倒執取依止,即彼解脫生、即彼解脫滅、即彼解脫起,雖復有生而無所生,如是即能圓具大乘一切佛法。然彼佛法,若於十方審諦伺求,悉無所得亦非無得,以一切佛法無得非無得故,即能隨得彼一切法一切佛法。是故於一切法一切佛法中,無法非無法。何以故?以一切法審諦伺求,悉無所得亦非無得。若於諸法如實伺求悉無所得非無得時,即無有法而可算數,謂一切法已能出過算數量故。若能了知彼一切法平等性者,是中無法亦非無法而可取著,此即諸法無[3]取著義。若或領解是義,即大無義;若無領解,彼即無義亦非無義,以現前安立無義可見故。若或有慧可了知者,即為障礙彼無礙慧。若或於慧無障礙故,是即無著。若無著即無住,若無住即無盡,若無盡即無勤亦無墮,若無勤墮即無非我,若無非我即亦無我,若無我即無取,若無取即無諍,若無諍即無論,即彼無論此說是為沙門之法、即沙門法。譬若虛空本來平等。以虛空平等故,非欲界繫、非色界繫、非無色界繫。由如是故,於一切處悉無所繫。以無繫故無形顯色及諸相狀,無色相故即能隨順覺了,若能如是隨覺了故即能一切差別分別。」

寂慧菩薩言:「云何名為隨順覺了?復何名為差別分別?」

金剛手菩薩言:「無有少法而可得者此名隨順覺了,以覺了故即[4]是差別分別;是故法中作此二說。寂慧當知,此等名為菩薩心密心業清淨。」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三
↑回到頂端↑
#2234478 - 2024-04-10 17:18:11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震吼音聲菩薩來會品第四 [Re: bluenwater]
bluenwater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2
文章數: 412
震吼音聲菩薩來會品第四

爾時世尊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汝聞空中多種鼓樂妙音聲不?」

寂慧菩薩白佛言:「世尊!我初已聞。此是何等殊妙音聲?願佛為說。」

佛言:「寂慧!汝今當知,有菩薩摩訶薩名震吼音聲,從大雲世界雲音王如來所來此娑婆世界,瞻禮於我親近供養,及欲聽受金剛手菩薩宣說正法,亦復樂見十方來會諸大菩薩摩訶薩眾。是彼震吼音聲菩薩隱自身相住虛空中,雨眾妙華、鼓勝音樂,供養於我。其樂音中出如是聲:『世尊如來於大會中,非久宣說廣大正法。』」

發是言已,即時震吼音聲菩薩摩訶薩從空而下入佛會中,頭面禮足右繞七匝,住於佛前而白佛言:「大雲世界雲音王如來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安不?彼佛如來又作是說:『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有大方便善說正法,是佛威神之所建立,乃能如是通達一切無量佛法。』」

爾時世尊告震吼音聲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男子!汝善來此大眾會中,樂聽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宣說如來祕密不思議法。汝當於此諦聽諦受。」
↑回到頂端↑
#2234533 - 2024-04-11 12:54:46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持國輪王先行品第五,之一 [Re: bluenwater]
bluenwater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2
文章數: 412
持國輪王先行品第五之一

爾時會中諸菩薩眾咸起是念:「此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往昔於何佛世尊所,親近聽受深種善根,復修何等廣大誓願,乃能如是具大辯才善說諸法?」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疑念已,即告寂慧菩薩言:「善男子!我念過去世中經阿僧祇劫,復[3]過阿僧祇數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前,有劫名善現,世界名莊嚴。有佛出世,號無邊功德寶眾莊嚴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寂慧當知,彼莊嚴世界廣大妙好安隱豐樂,人民熾盛,地平如掌,無諸砂礫荊棘雜穢,草木樹林青欝可愛。復有名華,軟草覆地青潤妙好,如孔雀項右旋喜相,有色有香令人適悅。下足于地隨減四指,舉足還復隨起四指。無極寒熱溫涼調適,軟美清風令人愛樂。其地莊嚴如吠瑠璃。彼時人民色相嚴好,少貪瞋癡及餘煩惱,人有孝愛復具勢力,聞說善言能自開曉。而彼世尊無邊功德寶眾莊嚴王如來法中,有[4]十二那庾多諸聲聞眾,三十二俱胝諸菩薩眾。彼時人壽三十六俱胝歲,於中有人趣命終者。

「寂慧當知,而彼善現劫中莊嚴世界,處于中四大洲。一一四大洲其量廣闊八萬四千由旬,每一由旬中有千國城郡邑聚落周匝圍繞。彼莊嚴世界中有大國城名極清淨,而彼國城分量廣闊,北六十四由旬、南四十由旬,東西亦然。有十千園苑而為嚴飾,國城之內復有十千州城縣邑。彼極清淨國城之中,有大轉輪聖王名曰持國,七寶具足為四大洲主。於先佛所深植善根,福德威光王中最勝,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寂慧!而彼持國轉輪聖王所居國城,縱廣正等十六由旬,廣大殊妙,有七重牆,七寶所成,其上復有七重樓閣,七重寶網垂諸寶鈴。牆內周匝有四大園:一名眾花,二名德喜,三名孔雀喜,四名時分快樂。是諸園中各有大池:一名歡喜,二名喜上,三名香上,四名順流。其池縱廣半由旬量,悉以眾寶砌其階級,閻浮檀金而為其底,金沙布地,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有寶蓮華彌覆其內,鵝鴈鴛鴦眾鳥游泳。又彼持國轉輪聖王有其七萬宮嬪婇女,皆悉相好端嚴殊妙,而為女寶以用給侍,是諸宮嬪皆悉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王有千子,[1]色相端嚴,勇猛無畏能伏他軍人,各具其二十八種大丈夫相以為嚴飾,深心淨信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寂慧!時彼世尊無邊功德寶眾莊嚴王如來,居極清淨大國城中。彼持國轉輪聖王,與諸大臣、婆羅門長者乃至一切人民,咸悉恭敬尊重供養其王淨信彼無邊功德寶眾莊嚴王如來及苾芻眾,滿一俱胝歲,承事供養廣持悅意,種種飲食珍妙衣服乃至一切受用等物,悉以奉上。又諸苾芻眾,各以三園用獻遊止。

「寂慧!彼轉輪王有諸太子,心各清淨曾無放逸,親近彼佛勇聞正法,不以欲樂而為染著。由不放逸其心寂定,聽正法故,是諸太子不久之間得五神通,即時各各踊身空中,猶如鵝王飛騰自在,從園至園,從此城邑至彼城邑,乃至遍遊四大洲界,隨行空中說伽陀曰:

「『諸佛出世得何利? 總聚人間利復深。
仁者聽法淨信心, 經百劫中極難得。
今此人中仙出世, 宣說正法寂靜道,
我今近彼善逝尊, 由聞法故生善趣,
聞正法已破惡趣, 聞正法已善趣生,
由聞法故煩惱除, 心得清涼最上樂。』
空中說是伽陀時, 此大地中六震動,
天人空中出妙聲, 大雨眾華生悅意:
『若人得見佛大師, 彼功德說不能盡,
應當頂禮二足尊, 合掌諦誠而恭信。
彼佛能知人心意, 如其所應為說法。』
聞法三十六俱胝, 人皆住勝菩提道;
復有三百俱胝人, 獲得最上淨法眼;
一切皆生厭離心, 歸佛出家依正教。
又四俱胝那庾多, 人受淨戒作佛事,
聽法供養佛世尊, 作已各還於本處。
「彼諸太子說伽陀已,同為其父持國轉輪聖王作供養事。擇以龍堅妙栴檀香造作樓閣,廣大殊麗妙好嚴飾,縱廣正等十由旬量,四方四隅分量齊等,樓觀門徑悉以龍堅妙栴檀香;製作圓具如天宮殿。其龍堅香半兩價直過於閻浮檀金價,而彼樓閣巧施工力妙好嚴成。

「是時持國轉輪聖王欲詣世尊無邊功德寶眾莊嚴王如來所,瞻禮親近聽受正法。時王諸子并宮嬪眷屬,侍從父王,即入栴檀大樓閣中。其王處于蓮華莊嚴師子座上,太子宮嬪臣佐人民咸皆尊重,以一切種花鬘塗香、上妙衣服、寶幢幡蓋、微妙音樂廣伸供養。復以寶網垂覆樓閣,眾共執擎而將前進,即時騰踊在虛空中,猶如鵝王自在而行。前至佛所,徐徐以彼樓閣安置地已,持國轉輪聖王并太子宮嬪從樓閣中安庠而下,前詣佛所,頭面著地禮佛雙足,并苾芻眾各敬禮已,右繞七匝還住佛前,合掌諦誠聽受正法。時彼世尊無邊功德寶眾莊嚴王如來,知彼持國轉輪聖王來佛會中樂欲聽法,佛即如應為說妙法示教利喜。佛言:『大王!汝今當知有四種法,若如理修行者,即能安住大乘趣向勝道,所有善法而無壞失。何等為四?大王!一者、信法能向勝道。復何名信?謂有信故而能隨順諸賢聖種,所不應作而悉不作。二者、尊重能向勝道。以尊重故,於諸聖者所說妙法而能聽受,諦受法故耳無外聽。三者、無慢能向勝道。以無慢故,即能於彼一切賢聖恭信頂禮。四者、精進能向勝道。以精進故,若身若心悉得輕安,所作善法皆能成辦。大王!此等四法若如理修行者,即能安住大乘趣向勝道。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四
↑回到頂端↑
#2234534 - 2024-04-11 12:55:51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持國輪王先行品第五,之餘 [Re: bluenwater]
bluenwater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2
文章數: 412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五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持國輪王先行品第五之[1]餘
「『復次大王!有四種法,若圓滿者,即能安住大乘,成就不放逸行,心無流散。何等為四?一者、戒護諸根,二者、觀欲過失,三者、攝受一切作無常想,四者、於法決定為勝命根。大王!如是四法若圓滿者,即能安住大乘,成就不放逸行,心無流散。

「『大王!有四種法,王者修行若具足[2]者,說名仁王。何等為四?一者、常不棄捨大菩提心,二者、以菩提[3]法教示他人,三者、以諸善根迴向菩提,四者、於佛世尊大威德力若見聞已,亦復於彼一切天人、聲聞、緣覺所有威力生歡喜心,然即唯求佛大威力。大王!如是四法,王者修行若具足者,說名仁王。是故大王!應當常修不放逸行,信心清淨忻慕正法,起樂法欲勤求正法,常當遊戲正法園苑不著境界。所以者何?大王!當知欲無厭足,彼所足者是謂聖慧。

「『又復大王!壽量微少命不久停,往趣他世罪業可怖。由是應知,常當親近供養恭敬諸佛如來,以此善根,應於四處而用迴向。何等為四?一者、迴向無盡果報,二者、迴向無盡法門,三者、迴向無盡妙智,四者、迴向無盡辯才。

「『大王!復有四法:一者、身清淨故能成慧行,二者、語清淨故能成聞行,三者、心清淨故能成戒行,四者、慧清淨故能成智行。復有四法:一者、方便圓滿故能成熟有情,二者、慧圓滿故能降伏諸魔,三者、願圓滿故即如說能行,四者、值遇佛故即得一切佛法圓滿。』

「時彼持國轉輪聖王,於彼佛所得聞正法示教利喜,生歡喜心適悅慶快,持以無價真珠妙寶及王者所有一切受用,悉以獻佛而為供養,乃至盡壽修諸梵行奉持五戒。是時王諸宮嬪於彼佛所聞正法已,心大適悅踊躍歡喜,各以身所著衣[4]及莊嚴具覆於佛上,乃至盡壽修諸梵行奉持五戒,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時持國轉輪聖王快得善利增益法財已,與諸宮嬪眷屬各各至誠頂禮佛足,及苾芻眾亦悉禮敬繞七匝已,即時入於大樓閣中,踊昇虛空自在而行,還極清淨大國城中。

「復次,持國轉輪聖王於後一時擇月圓日,嚴駕出遊眾花大園而為翫賞,鼓吹清音奏妙歌樂,恣其所樂嬉戲遊從。是時有二最上宮女,一名無毀、二名無比,同詣歡喜池中。清淨澡沐出已衣覆,處于蓮花師子之座。是二宮女即於座中各有一童子,自然化生跏趺而坐。童子端嚴色妙無比,相好圓具人所樂觀,於剎那間即各踊身住於虛空。是時空中有賢聖言:『此二童子,一名法思、一名法慧。』故此二名由斯而立。彼法思童子,於其無毀宮女坐中化生;彼法慧童子,於其無比宮女坐中化生。時二童子,在虛空中亦[5]加[A1]趺坐,異口同音說伽陀曰:

「『仁者我今得善利, 所謂發生菩提心,
既發心已遇世尊, 起清淨心而信禮。
大海深廣難徹底, 生死輪轉無休息,
有情廣渡生死流, 彼菩提心不捨離。
有世界名無毀身, 有世尊名時分王,
我從彼來求法門, 樂見牟尼功德聚。
我時各各[*]加趺坐, 分從二母坐中生,
我父持國大聖王, 故來合掌伸敬禮,
願父伺察聽我說。 阿庾多劫善得法,
乃至圓成大菩提, 所得於中不棄捨。
一切唯佛出世難, 父母難得居法位,
法中善友剎那逢, 清淨妙寶隨意現。
欲及精進不放逸, 出家得利具正知,
勤修利益心調柔, 慚愧多聞具善戒,
慈悲調寂為有情, 普令獲得深法忍,
精進勤力無著心, 成熟攝受諸群品。
心離相故得調暢, 於其身命不顧惜,
思惟正法如救然, 願獲諸佛勝功德。
父王最上難得者, 我所稱讚最上法,
我從彼佛剎中來, 還歸彼佛本因處。
我等已住菩薩位, 普能攝受諸善法,
剎那獲得五神通, 隨念隨觀意能曉。』
「時彼持國轉輪聖王,與宮嬪眷屬并二童子智者菩薩,以神通力處虛空中,同詣世尊無邊功德寶眾莊嚴王如來會中。到已各各頂禮佛足,一切眾會普伸尊敬。是時彼佛觀二童子是真佛子,樂欲聽受菩提道法。佛知其意,即為宣說甚深正法。佛言:『善男子!當知諸法從緣所生,中無主宰亦無作者,知內是空外無所行,諸法皆空虛假無實,於見於作應悉清淨,猶如虛空而無所取。』彼佛世尊如是多種廣為宣說清淨法時,會中有七十六那庾多及三俱胝人得無生法忍。是時持國轉輪聖王在佛會中經七晝夜作供養已,與其諸子并宮嬪眷屬於剎那間還本所居。

「時彼輪王後於一時獨處栴檀樓閣之中,登於蓮花師子之座,竊作是念:『我此千子悉已安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然於其中何者最先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我宜設法以驗其事。』作是念已,即勅侍人用以七寶妙巧作瓶。如其分量善施作已,即命各書千子名字置寶瓶中,復以七寶作妙蓮花,於其花中安置寶瓶,然後於七晝夜廣以微妙香花塗香[1]粖香等及鼓吹歌音,嚴伸供養瓶中名字。是時空中有十千天人,助發種種妙供養事。如是供養七晝夜已,普召宮嬪眷屬及王千子并二童子咸集其前,復以賢妙金床安置寶瓶。安已即時勅遣侍人,於寶瓶中取其名字。侍人如命,瓶中最先取一名字,前奉於王,其名乃是清淨慧太子,然後次第遍取其名。即時於剎那間而此大地六種震動,所有宮嬪先各執持諸妙樂器,不鼓自鳴出妙歌音。

「寂慧!當知彼時清淨慧太子,最先瓶中取其名者,豈異人乎?即是此賢劫中過去俱留孫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最勝軍太子者,即是過去俱那含牟尼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寂諸根太子者,即是過去迦葉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一切義成太子者,寂慧!當知即我身是。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寶帶太子者,即當成佛號慈氏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牛王太子者,即當成佛號師子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電天太子者,即當成佛號大幢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賢王太子者,即當成佛號妙花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淨光吉祥太子者,即當成佛號花氏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蓮華眼太子者,即當成佛號善宿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無垢光太子者,即當成佛號妙眼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淨池太子者,即當成佛號妙臂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慧王太子者,即當成佛號明焰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善莊嚴太子者,即當成佛號明[2]味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增長分太子者,即當成佛號導師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淨嚴王太子者,即當成佛號持勝功德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吉祥密太子者,即當成佛號勝財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妙光身太子者,即當成佛號智積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勇健太子者,即當成佛號寶積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寶稱太子者,即當成佛號普光明如來。寂慧!當知如是等廣說,彼千子中相繼而取,乃至取一名字,其名大峯莊嚴太子者,即當成佛號無邊功德寶稱如來。寂慧!唯一名字在寶瓶中最後取之,其名無邊慧太子,而此太子於[3]千子中居最小位。是時諸兄或輕侮言:『我等諸兄當成佛時,已作佛事已度有情。汝於最後當何所作?』

「時無邊慧太子說伽陀曰:

「『佛法無邊如虛空, 有情及慧亦無盡,
行願清淨戒薰修, 當聽我說此行願。
諸兄壽量若干數, 王者眾會數若干,
如我壽量總聚之, 願當爾許聲聞眾。』
太子說是伽陀已, 空中天人讚善哉:
『正士意樂淨周圓, 利益有情無窮盡。』
「寂慧!當知彼時最小無邊慧太子者,當得成佛號樂欲如來,於賢劫中最後成佛。寂慧!所有賢劫中諸佛壽量及聲聞眾,彼樂欲如來而悉當得;是彼如來善樂欲故,是故如來名為樂欲。

「復次寂慧!汝且觀是菩薩摩訶薩,善巧方便圓具淨戒,無毀大願滿足勝行。彼諸太子九百九十九人,乃至無邊慧太子,如上功德皆悉成就。

「是時彼千太子俱謂二童子菩薩言:『汝此法思、法慧二善男子!往昔發何殊勝願力,今如是邪?』法思童子言:『諸仁者!我與汝等皆如金剛手菩薩相續勝行,不離一切如來無上祕密,不離一切佛法聽受信解。』法慧童子言:『今我諸兄具勝願力,願我與汝悉證菩提。成菩提已,我皆勸請轉妙法輪。如其願力,於彼佛所受菩提記。』寂慧當知,彼時持國轉輪聖王者豈異人乎?即是然燈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往昔因中居輪王位時彼輪王千太子者,即是此賢劫之中千佛如來。從俱留孫如來至樂欲如來(古經不譯,但云樓至)。彼時法思童子,於無毀宮女坐中化生者,即是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神力所化。彼時法慧童子,於無比宮女坐中化生者,即是尸棄梵王。寂慧!彼時持國轉輪聖王諸宮嬪者,即是今此會中諸菩薩眾。彼諸宮嬪,爾時得王千子成熟化度,而悉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安住大乘。彼諸宮嬪,次第當於此賢劫中受菩提記。寂慧!汝復應觀緣生之法理不相違,善根諸因及發心勝行果無壞失。今此會中諸菩薩大士,皆能增長最勝意樂。」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五
↑回到頂端↑
#2234535 - 2024-04-11 12:56:58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菩提道品第六 [Re: bluenwater]
bluenwater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2
文章數: 412
菩提道品第六

佛告寂慧菩薩言:「若諸菩薩摩訶薩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者,當學彼諸大士所行,非但以其語言得最勝道,要當真實修行乃得菩提正道。此中云何名菩提道?謂於一切眾生無諸損害,隨起慈心勤修波羅蜜多;以四攝法普攝一切,修四梵行;勤行三十七品菩提道法;圓滿六種神通事業,以善方便攝化眾生;長養一切善根法行;此說是名大菩提道。

「復次寂慧!菩提道者,所謂意樂信重,深心清淨正直無諂。心平等故,行平等法;不作諸罪故,無諸怖畏;彼菩提道增長法故,即是布施波羅蜜多;彼菩提道向安樂道故,即是持戒波羅蜜多;彼菩提道無損害故,即是忍辱波羅蜜多;彼菩提道建立諸法故,即是精進波羅蜜多;彼菩提道無雜亂故,即是禪定波羅蜜多;彼菩提道善了知故,即是般若波羅蜜多;彼菩提道通達出生無礙智故,即是大慈;彼菩提道無退轉故,即是大悲;彼菩提道作歡喜故,即是大喜;彼菩提道隨入真實故,即是大捨;彼菩提道去除荊棘故,即能遠離貪瞋害疑等染法;彼菩提道順安樂法故,即心無障礙;彼菩提道離險惡故,即不著色、聲、香、味、觸;彼菩提道離邪外法故,即善觀蘊、處、界;彼菩提道能降諸魔故,即能除去一切煩惱;彼菩提道是廣大法故,即能遠離聲聞、緣覺作意;彼菩提道順正法故,即能隨順先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彼菩提道廣能積集大法寶故,即善隨順一切智寶;彼菩提道常開明故,即能顯發無礙智光;彼菩提道為善說者故,即得諸善知識共所攝受;彼菩提道離高下想故,即無違順;彼菩提道離塵暗故,即無瞋忿疲懈;彼菩提道向善趣故。即能遠離諸不善法。彼菩提道善住安樂方故,畢竟趣證大涅槃法。

「寂慧!當知此如是等皆是菩薩所行大菩提道——若非趣非道者,所謂一切聲聞、緣覺——此中真實建立菩薩摩訶薩,悉令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回到頂端↑
#2234536 - 2024-04-11 13:07:14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如來身密不思議品第七 [Re: bluenwater]
bluenwater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2
文章數: 412
如來身密不思議品第七之一

爾時寂慧菩薩摩訶薩前白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言:「大祕密[2]主!為我略說如來祕密。此中云何是為如來祕密之法?」

金剛手菩薩告寂慧菩薩言:「善男子!諦聽諦聽。我今承佛威神,為汝宣說如來祕密。有其三種。何等為三?一者身密、二者語密、三者心密。

「云何名為如來身密?寂慧!當知所謂如來於無思惟、無分別中,而能示現諸威儀相。善男子!若天若人,或有見如來坐生尊重者,即令彼等見如來坐。或有天人樂見行者,即令彼等見如來行。或有天人樂見住者,即令彼等見如來住。或有天人樂見臥者,即令彼等見如來臥。或有天人樂聞說法生尊重者,即令彼等見佛說法。或有天人樂見寂默者,即令彼等見佛寂默。或有天人樂禪定者,即令彼等見佛在定。或有天人樂出定者,即令彼等見佛出定。或有天人樂見不瞬觀視者,即令彼等見佛不瞬觀視。或有天人樂神變者,即令彼等見佛神變。或有天人樂欲觀佛金色相者,即令彼等見金色身。或有樂見白銀色者、水精色者、瑠璃色者、瑪瑙色者、珊瑚色者、琥珀色者、赤珠色者、白珠色者、青黃赤白等諸色者,如月色者、如日色者、如火色者、如光聚色者,如帝釋色者、如梵王色者,如雪色者、如雌黃色者、如朱砂色者、如水色者,如無憂樹花色者、如瞻波迦花色者、如蘇摩那花色者、如婆師迦花色者、如俱母陀花色者、如鉢訥摩花色者、如奔[A1]拏利迦花色者、如眾妙花色者,如毘沙門天王色者、如持國天王色者,如初開蓮花色者,如吉祥藏寶色者、如摩尼寶色者、如帝青寶色者、如虛空淨光色者,此如是等種種色相,乃至無邊功德色相,隨[1]諸信樂,如來各各皆令彼等悉得見佛諸色相身。

「復次寂慧!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如殑伽沙數等一切眾生皆得人身,彼彼眾生各於如來形顯色相及威儀事,隨所思惟信解皆得成辦。如一眾生如是信解亦然,彼彼一切眾生皆於如來形顯色相及威儀事,思惟信解皆得成辦。又復眾生心所信解而各差別。寂慧!以是緣故,如來普令一切眾生各隨信解威儀事等,心生歡喜;隨信解已,令諸眾生了知如來威儀事等,亦非如來若身若心有所動亂,亦無發悟,而能善知一切眾生往昔行業心意差別,是故如來隨應普現威儀事等。譬如清淨圓鏡置諸方所光照眾色,隨安掛處一切影像悉於中現,所照平等無增無減,而是圓鏡無所思惟亦無分別。寂慧!如來亦復如是,了知一切眾生心意,隨所現相悉令歡喜,而佛如來無所思惟,亦無分別復無發悟。此即是名如來身密。

「復次寂慧!如來身者,非蘊、處、界之所成立,非業所成、非煩惱生,不從父母胞胎所生,非羯邏藍等大種所生,非血肉染污筋骨聯續出入息等資養所生。

「復次寂慧!如來身者即非身也。所謂法身如虛空身,非色相身,離諸戲論無所行身。若諸眾生樂見色相而生信重所應度者,如來乃現色身諸對礙境。若諸眾生樂法離相生信重者,於一切處一切種類無對礙境,天眼亦復不能觀見。寂慧!當知一佛會中所有大眾其見各異,或有眾生見佛身者、或不見者,或遠處即見、近處不見,或近處即見、遠處不見,或遠處亦不見、近處亦不見,或專注心見、散亂心不見,或散亂心見、專注心不見,或他觀即見、自觀不見,或自觀即見、他觀不見,或夢境中見、寤已不見,或覺寤已見、夢中不見、或定中見、出定不見,或出定見、定中不見,或善相即見、不善相不見,或不善相見、善相不見,或發悟心見、無發悟心不見,或無發悟心見、發悟心不見,或加行心見、無加行心不見,或無加行心見、加行心不見,此如是等及餘無量種相觀如來身。

「彼色界天子,身相寂靜所行寂靜,善威儀道住等引心,善寂善調然目[2]睢動,亦復不能觀如來身分量色相。何以故?如來身者具無量種莊嚴色相,與虛空等,以其法身所成性故。譬如虛空廣大無際,如來身相廣大亦然。又如虛空遍入一切處、一切處通達,如來身相亦復如是,遍入一切處、一切處通達。又如虛空離諸戲論,如來身相亦復如是離諸戲論。又如虛空普能滋養一切眾生,如來身相亦復如是,普能滋養一切眾生。又如虛空無其種類亦無分別,如來身相亦復如是,無其種類亦無分別。又如虛空隨入一切色相光明,如來身相亦復如是,隨入一切色相光明。又如虛空所有一切色相光明悉住其中,如來身相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色相光明住佛身中。又如虛空一切藥草樹林悉依止故而得滋長,如來身相亦復如是,悉能滋長一切眾生所有善根。又如虛空非常非無常而不可以語言宣說,如來身相亦復如是非常非無常,而不可以語言宣說,亦復不能觀其頂相。

「復次寂慧!我不見有世間一切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而能觀見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最勝頂相。所以者何?寂慧當知,我念一時世尊如來成道未久,在波羅奈國仙人墮處鹿野苑中轉妙法輪。是時東方有佛世尊,號瞻波迦花色,世界名如幻,國名調冤。彼有菩薩名曰風持,來此娑婆世界,瞻禮親近世尊釋迦牟尼如來。到已頭面頂禮佛足,右遶七匝住立佛前。爾時風持菩薩承佛威神,即作是念:『今佛世尊身相廣大無量無邊,不能觀其頂相;我今或可於佛世尊身量邊際求以度量。』風持菩薩作是念已,自見其身長六萬八千由旬,見佛身相長八百四十萬由旬。復作是念:『我今或以自所得者遊戲神力,而可度量如來身相分量邊際邪?』作是念已,即時菩薩承佛威神,以自通力乃往上方,過百俱胝殑伽沙數等佛土,有世界名大蓮華,佛號蓮華吉祥藏王如來,現住說法教化眾生。菩薩到已審諦觀察,不能得見如來頂相,亦復不能度量佛身分量邊際。

「時風持菩薩前詣世尊蓮華吉祥藏王如來所,頭面禮足右遶七匝住立佛前,白佛言:『世尊!我所來此,其遠近邪?』彼佛告言:『善男子!過百俱胝殑伽沙數等佛國土已,到此世界。』風持菩薩白彼佛言:『世尊!我為不能觀彼世尊釋迦牟尼如來頂相,亦復不能觀彼佛身分量邊際,故遠來此而伸請問。』彼佛答言:『善男子!假使汝今盡其神力,極盡上方一切世界,經于殑伽沙數等劫,亦復不能知彼佛身分量邊際。又善男子!假使盡諸喻法,不能譬喻彼佛如來所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種種功德,若身語心、若色若相,一切喻法皆不能喻,以彼如來超數法故。唯除虛空而可喻之,所謂如來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悉如虛空故,若身語心、若色若相,此說一切皆如虛空。是故應知,虛空無量故,如來身相亦復無量。』

「寂慧!彼風持菩薩於彼佛所聞是說已,發希有心,踊躍歡喜適悅慶快,即時頭面禮彼佛足,右繞七匝承佛威神,於剎那間隱彼佛土,還復至此娑婆世界,住立世尊釋迦牟尼佛前,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合掌諦誠向佛世尊,說伽陀曰:

「『一切佛法極廣大, 與虛空等無邊際,
若人意欲度其邊, 彼即自招於損害。
我過百俱胝數量, 殑伽沙等佛剎土,
往一如來剎土中, 欲觀如來身分量。
我既至彼佛剎已, 世界名曰大蓮華,
不能觀佛頂相高, 亦復不知身分量。
化主世尊居彼剎, 其名吉祥藏王尊,
彼佛知我意所思, 發如是言為我說:
「若人欲以譬喻法, 喻其無邊諸佛法,
彼佛不可隨相知, 是人返招謗佛罪。
唯其一法可為喻, 與諸佛法等無異,
所謂周廣太虛空, 分量邊際不可得。」
如其虛空廣大故, 佛功德聚亦復然,
謂戒定慧解脫門, 及彼解脫知見等。
如其虛空無分量, 佛色相等亦復然,
頂相高廣不能觀, 與彼虛空界無異。
如其虛空廣大故, 佛身廣大亦復然,
由身廣大量無邊, 光明廣大亦如是,
由其光明廣大故, 語密廣大亦復然,
語密廣大量無邊, 心密廣大亦如是,
由其心密廣大故, 佛慈廣大亦復然,
佛慈廣大量無邊, 佛智廣大亦如是,
由其佛智廣大故, 佛身廣大亦復然,
菩提出生勝福門, 廣大無際亦如是。
由菩提心所生福, 勝相從彼福門生,
圓滿虛空界無邊, 出生勝上諸功德。
所有一切眾生類, 普攝一切諸福蘊,
一切菩薩亦復然, 皆從菩提心所出。
所有一切菩薩眾, 宣說福蘊極廣大,
若能護持正法門, 所獲福聚多於彼。
假使諸佛加行智, 經俱胝劫共宣揚,
護持正法福無邊, 畢竟不知其邊際。
大菩提心所生福, 護持正法福無邊,
空解脫門若校量, 十六分中不及一。
空解脫門此所攝, 亦復不離菩提心,
護持正法諸福門, 一切皆同此中攝。
若能了此妙法趣, 是即菩薩大名稱,
菩提功德獲無邊, 此乃是修菩薩行。
我今說是伽陀時, 俱胝剎土皆震動,
有千俱胝眾天人, 鼓吹歌音俱胝數,
有千俱胝眾生數, 悉發廣大菩提心。
聞佛如是大威神, 風持我今如實說,
佛有如是不思議, 無量無邊復無上。
諸佛普現眾相門, 即自然智真祕密。』
「寂慧!當知如是等說,是即名為如來祕密。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六
↑回到頂端↑
#2234537 - 2024-04-11 13:09:59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如來語密不思議品第八,之一 [Re: bluenwater]
bluenwater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2
文章數: 412
如來語密不思議品第八之一

復次,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復何名為如來語密語業清淨?所謂如來於晝夜中成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於晝夜中入大涅槃。然其中間,如來未嘗宣說一字,亦無詮表。何以故?以佛如來常在三摩呬多故。如來亦無出息入息、若尋若伺,以無尋伺故,所出語言離諸邪妄。而佛世尊無尋無伺,無所分別無廣分別,無說無示復無詮表,然諸眾生亦聞如來有所宣說,而是如來畢竟在定。於一切種及一切時,亦以文字而能詮表,復無所表。若有眾生因以文字生信重者,而彼眾生自謂如來為我說法,然佛如來心常安住無分別捨。

「復次寂慧!如來亦非脣齒舌喉及其面門出諸音聲、有所聞聽,如來所出音聲從虛空出,但以眾生謂佛如來所有音聲從口門出。寂慧當知,如來語言具有六十四種殊妙之相。何等名為六十四種?一者流澤,二者柔軟,三者悅意,四者可樂,五者清淨,六者離垢,七者明亮,八者甘美,九者樂聞,十者無劣,十一者圓具,十二者調順,十三者無澁,十四者無惡,十五者善柔,十六者悅耳,十七者適身,十八者心生勇銳,十九者心喜,二十者悅樂,二十一者無熱惱,二十二者如教令,二十三者善了知,二十四者分明,二十五者善愛,二十六者令生歡喜,二十七者使他如教令,二十八者令他善了知,二十九者如理,三十者利益,三十一者離重復過失,三十二者如獅子音聲,三十三者如龍音聲,三十四者如雲雷吼聲,三十五者如龍王聲,三十六者如緊那羅妙歌聲,三十七者如迦陵頻伽聲,三十八者如梵王聲,三十九者如共命鳥聲,四十者如帝釋美妙聲,四十一者如振鼓聲,四十二者不高,四十三者不下,四十四者隨入一切音聲,四十五者無缺減,四十六者無破壞,四十七者無染污,四十八者無希取,四十九者具足,五十者莊嚴,五十一者顯示,五十二者圓滿一切音聲,五十三者諸根適悅,五十四者無譏毀,五十五者無輕轉,五十六者無動搖,五十七者隨入一切眾會,五十八者諸相具足。

「復次寂慧!五十九者,如來所出語言,普令十方一切世界一切眾生心意歡喜,佛亦不作是念:『我能宣說諸法。』所謂契經、應頌、記[1]別、諷誦、自說、緣起、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譬喻,又復祕密先行法、說本緣法、說昔因法,近說多說廣說,教示安立分位分別,解釋開明如來所說。如是等法,於彼一切大眾會中,若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眾會,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諸眾會,佛能各各隨其根性精進分量,如其所應為作法施。彼等眾會聞說法時,皆謂所說從佛如來口門而出。然所說法亦無互相語言重復,而諸眾會各隨音聲曉了諸法。寂慧!此即是名如來語密。

「復次寂慧!六十者,一切眾生其數無量,一切眾生行亦無量,如來所說眾生心行略有八萬四千種類,但為根性下劣眾生,令其解入如來所說。寂慧當知,眾生心行無其分量。世間所有貪行眾生、瞋行眾生、癡行眾生、等分行眾生,彼彼眾生心行差別,若佛如來於一劫中或過一劫,乃至如來住世經百千劫,隨幾許壽量極壽分限,而亦不能說諸眾生心行邊際。若佛但說眾生心行無邊際者,而諸眾生不能解入返生癡迷,是故如來以善方便,於諸眾生無量行中,略說數有八萬四千。又復如來所說諸法,隨諸眾生心行差別,如其所應皆令開覺。寂慧!此即是名如來語[2]密。

「復次寂慧!六十一者,如來語祕密智,隨入一切眾生心意,然其語言不從如來口門中出,但從虛空而出。若有眾生謂佛如來所有語言從口門出者,彼勿起是見。何以故?或有眾生,見佛語言從烏瑟膩沙相出,或從頂出,或髮際出,或從肩出,或從額出,或眉間出,或毫相中出,或從眼出,或從耳出,或從鼻出,或從頰出,或口門出,或從頸出,或從臂出,或從手出,或從指出,或兩脇出,或胸前出,或背後出,或從臍出,或陰藏出,或從[3]眼出,或從膝出,或從腨出,或從踝出,或從足出,或從[4]諸相好中出,或從一切毛孔中出,如是等眾生知解有異。寂慧!此即是名如來語密。

「復次寂慧!六十二者,如來所出語言,隨諸眾生種種信解、隨諸眾生心意成熟,普使隨應而得了知,然佛如來常住無分別捨。譬如世間假法所成諸音樂器,隨彼所作而悉[5]妙巧,手不觸近非假人力,微風吹動出美妙聲,其所出聲皆是先業差別風所吹擊。如來語言亦復如是,隨諸眾生一切[6]意樂,智風吹擊,亦非如來勤力所出。如來隨順一切眾生先業差別眾生境界,如應所說。寂慧!譬如響聲隨有所表,其所出聲非內非外亦非中間。如來語言亦復如是,隨其所出但為表了眾生心意,而如來聲非內非外亦非中間。又如大海之中有如意珠寶,其名圓滿一切意樂,懸高幢上自然出聲。謂言此珠能滿一切眾生意樂,而是珠寶亦無分別。如來亦復如是,語言妙寶深心清淨,懸[7]置大悲幢上,隨諸眾生所有意樂,如來出妙語言悉令曉了,然佛如來常住無分別捨。寂慧!此即是名如來語密。

「復次寂慧!六十三者,諸佛如來所有音聲無其分量。我不見有世間一切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能知如來音聲邊際及分量者。何以故?我念一時佛在王舍大城鷲峯山中,諸菩薩眾而共圍繞,宣說音聲輪清淨法門,廣為眾生顯明宣示。於後一時,以慈氏菩薩摩訶薩加持力故,尊者大目乾連即作是念:『如來音聲淨輪分量,幾何遠[8]邪?』作是念已,乃於本座隱而不現,以自神力即往須彌山頂,聽佛如來音聲遠近。復運神力遍往三千大千世界,又過須彌山西,復過四大洲界,又過鐵圍山大鐵圍山,乃至世界邊際,還住鐵圍山頂,審聽如來音聲分量,是聲平等無所增減。

「爾時世尊知其事已,即作是念:『大目乾連意欲度量我之音聲所有分量,我於今時宜攝神力。』于是世尊攝神通已,大目乾連承佛威神所加持故,以自通力於此世界西之方分過九十九殑伽沙數佛剎土已,往一世界名光明幢,彼有如來號光明王,現住說法教化眾生。是時尊者大目乾連到彼土已,審聽世尊釋迦牟尼如來音聲分量,譬如十肘地方分中,此聞彼人所說音聲。大目乾連在彼世界聽佛音聲亦復如是,其聲平等無所增減。彼光明王如來所有身量高百由旬,諸菩薩身高五十由旬。是時大目乾連以自神力,於彼諸菩薩眾所用鉢中循環而行。彼諸菩薩見是相已極生輕笑,即白佛言:『世尊!今云何有如沙門相小蟲,來此鉢中循行?』彼佛告言:『諸善男子!汝等不應生輕慢心。所以者何?今此鉢中行者,是彼世尊釋迦牟尼如來上首聲聞弟子,於大聲聞眾中神通第一。』

「爾時尊者大目乾連前詣光明王如來所,頭面禮足,右繞七匝住立佛前。彼佛告言:『尊者大目乾連!此諸菩薩有所輕笑,汝今宜應承彼世尊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加持故,以自通力現諸神變。』尊者大目乾連白彼佛言:『我今如佛教勅,[1]加趺而坐,於此寶洲作變化事。』佛言:『今正是時。』尊者大目乾連即時[2]勇身空中高七俱胝多羅樹量,作變化事。於其坐中化現百千俱胝那庾多真珠瓔珞廣大莊嚴,而彼瓔珞各出百千俱胝光明,一一光明門皆生蓮花。是諸蓮花臺中皆有世尊釋迦牟尼如來形像安處其上,彼如來像皆悉宣說妙音聲輪清淨正法。大目乾連白彼佛言:『世尊!我今[*]加趺而坐,於此四大洲一切世界亦能作諸神通變化,乃至此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悉能作諸神通變化。』彼佛告言:『今正是時。』

「爾時尊者大目乾連如其所應現神變已,收攝神力還住佛前。時彼諸菩薩眾咸生希有之心,前白佛言:『世尊!今此尊者大目乾連,其何所為到此世界?』彼佛告言:『諸善男子!此大目乾連為欲度量彼世尊釋迦牟尼如來聲輪分量,故來至此。』

「時彼世尊光明王如來告尊者大目乾連言:『汝自今而往,勿復再起是心欲度如來聲輪分量。謂以如來清淨音聲無其分量,不可度量故。假使以汝威勢神力,極西方分,經于殑伽沙數等劫,畢竟不能得彼世尊釋迦牟尼如來音聲妙輪分量邊際,以佛如來音聲妙輪無分量故。』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七
↑回到頂端↑
#2234539 - 2024-04-11 13:13:09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如來語密不思議品第八,之餘 [Re: bluenwater]
bluenwater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2
文章數: 412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八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如來語密不思議品第八之[3]餘
「爾時尊者大目乾連禮彼佛足,作是白言:『世尊!我今悔罪!我今悔罪!我於釋迦牟尼如來無量音聲清淨妙輪輒欲度量,我斯深罪。又復世尊!我所來此幾何遠邪?』彼佛答言:『大目乾連!汝過九十九殑伽沙數等世界已,到此剎中。』大目乾連白言:『我此所來而極遙遠,身力疲懈,不能還復本剎土中。』彼佛告言:『大目乾連!於汝意云何?汝勿起是見,謂汝以自神力能到此剎。何以故?但以釋迦牟尼如來加持力故,汝能至此。汝今欲還本剎土者,應向彼佛虔伸敬禮。大目乾連!汝今當知,若以汝自通力欲還本土,縱經一劫亦不能往,或復未至彼土中間而入涅槃。大目乾連!汝今至此,東西南北謂何方分邪?』大目乾連言:『我心迷昧,不知今時在何方分。』彼佛告言:『以是緣故,汝今當知,若以汝自通力,縱經一劫,畢竟不能還彼剎土。』大目乾連言:『彼世尊釋迦牟尼如來今在何方?』彼佛告言:『大目乾連!彼世尊釋迦牟尼如來現處東方。』是時尊者大目乾連即向東方五輪著地,至誠敬禮世尊釋迦牟尼如來,說伽陀曰:

「『二足聖尊攝受我, 人天供養大威德,
無邊智具無邊音, 我今欲還於本土。』
「寂慧!今此王舍城鷲峯山中一切眾會,以釋迦牟尼如來威神力故,悉聞尊者大目乾連號哭之聲。」

爾時尊者阿難前白佛言:「世尊!今此所聞號哭之聲,為何相邪?」

佛言阿難:「此是目乾連苾芻往西方分,去此佛剎過九十九殑伽沙數等剎土,到光明幢世界世尊光明王如來剎中,現在於彼將欲還復此娑婆界故,有如是號哭之聲。」

阿難白佛言:「世尊!尊者大目乾連以何緣故到彼世界?」佛言:「阿難!大目乾連將還此土,其事因緣汝自當知。」

爾時鷲峯山中一切眾會,合掌恭敬咸白佛言:「世尊!我等樂見彼光明幢世界,瞻覩世尊光明王如來,及欲見彼諸菩薩眾并尊者大目乾連。」

爾時世尊受勸請已,即於眉間放大光明,名一切處通達,其光普照九十九殑伽沙數等佛剎相續不斷,於彼光明幢世界廣大照[4]曜。是時此會一切大眾,悉得見彼光明幢世界,瞻覩世尊光明王如來,及見彼諸菩薩,[5]又見大目乾連五輪著地,向佛作禮發聲號哭。

爾時世尊釋迦牟尼如來告尊者大目乾連言:「汝今宜應隨光所照,來復此土。」

爾時尊者大目乾連承佛世尊大光明輪,於思念間即時還此娑婆世界,住立佛前,向佛世尊頭面禮足,右繞七匝,重復諦誠五輪著地,作是白言:「世尊!我今悔罪!我今悔罪!我於世尊無量音聲清淨妙輪輒欲度量,我斯深罪故。我遠適他界聽佛音聲,既至彼已,所聞佛聲與此無異。」

佛言:「目乾連!如汝所說。如來音聲無有分量,猶如虛空無其分量,復無邊際不可度量。若其虛空可度量者,如來音聲亦可度量。何以故?虛空廣大故,如來音聲亦復廣大。」當王舍城中往昔說是大目乾連去來事時,有十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金剛手菩薩告寂慧菩薩言:「寂慧當知,此即是為如來語密。

「復次寂慧!六十四者,所有一切眾生心心所轉,而一眾生心多於彼。」寂慧菩薩言:「大祕密主!若一眾生心心所轉,假使遍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皆居緣覺之地,縱經一劫而亦不能思惟稱量校計伺察,何況一切眾生?」金剛手菩薩言:「寂慧!我今告語於汝,使汝開覺所有一切眾生心心所轉,即彼如來音聲妙輪出種種聲宣說法時,令諸眾生咸生歡喜,然佛世尊常住無分別捨。」

爾時金剛手菩薩說伽陀曰:

「三千世界諸眾生, 一切皆證緣覺果,
縱經一劫盡籌量, 一眾生心不能曉。
世間所有一眾生, 唯佛能知彼心意,
隨眾生心雖了知, 佛無發悟無分別。
乃至一切眾生類, 總聚思惟有其三,
世尊隨[1]類如所應, 淨妙聲輪宣正法。
法中自在演妙音, 一切聞者咸欣悅,
隨所宣說名相生, 以諸法名善開示。
所有一切眾生類, 色相名字及思惟,
一毛孔中放光明, 如來隨應善分別。
所有世尊大慈化, 一切毛孔放光明,
光明超勝人中尊, 音聲輪中宣妙法。
假使佛經一劫中, 以諸譬喻善宣說,
然佛語及音聲輪, 畢竟不得其邊際。
一切煩惱無色相, 所說語言亦無相,
由其語言無相因, 煩惱無相自息滅。
是故語言諸色相, 於一切處不可得,
以其畢竟無得故, 煩惱色相亦如是。
由其語言不實故, 所說非內亦非外,
煩惱不實亦復然, 染性非內亦非外。
以無少法可得故, 佛所說言遍十方,
煩惱無得亦復然, 是故有所[2]佛宣說。
一切眾生語言道, 上中下品有其三,
語言非身亦非心, 此中無住非無住。
譬如假法成樂具, 由風吹擊眾音聲,
所出音聲無所從, 是中亦無造作者。
由其宿昔善淨[3]性, 一切眾生意風吹,
故佛世尊出妙音, 然佛亦無分別想。
譬如應聲而對響, 音[A1]響非內亦非外,
人中尊出妙[4]言語, 非內非外亦如是。
又如珠寶無分別, 令諸眾生喜樂生,
佛無分別亦復然, 一切音聲皆圓滿。
「復次寂慧!當知如來語祕密智,隨入一切眾生宣說諸法。所有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種種生處,如來隨入一切眾生語言音聲,以種種名字安立四諦。寂慧!如其所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

「所有地居諸天作如是說:

「『珂吠 珂嚩牟[5]梨 珂嚩那曳 珂嚩度嚕

「『即是此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

「彼空居諸天作如是說:

「『多哩帝 阿嚩哩帝 阿嚩哩多尾誐彌 阿嚩哩多儞薩多囉尼

「『即是此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

「彼四[6]大王天作如是說:

「『伊尼 彌尼 捺紕 捺羅紕

「『即是此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

「彼忉利天作如是說:

「『阿嚩哩多儞 阿西嚩帝 叉野嚩帝 叉野耨誐彌

「『即是此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

「彼夜摩天作如是說:

「『輸[*]梨 輸羅西嚩儞 輸羅叉曳 輸羅叉野婆嚩儞

「『即是此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

「彼兜率天作如是說:

「『烏珂[*]梨 目珂[*]梨 尾嚩努 散左哩

「『即是此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

「彼化樂天作如是說:

「『多囉多 散多囉多 多囉叉野 多囉目珂

「『即是此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

「彼他化自在天[A2]作如是[A3]說:

「『訶訶呼 訶訶尾那曳 訶訶尾誐彌 訶囉儞誐彌

「『即是此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

「彼魔眾天作如是說:

「『盎誐覽 盎誐囉母藍 盎誐囉播都桑 盎誐囉儞 悉帝囉𧹞

「『即是此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

「彼梵眾天作如是說:

「『秫毘 秫毘葛哩 秫毘尾舍那 秫婆嚩哩多那

「『即是此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

「彼梵輔天作如是說:

「『彌訶哩 僧訶哩 娑囉尼 娑囉娑囉尼

「『即是此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

「彼梵會天作如是說:

「『沒囉拏 沒囉拏散提 沒囉拏沒嚕訶拏沒嚕訶努波舍摩

「『即是此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

「彼大梵天作如是說:

「『多囉訥哩  多囉左俱哩 多薩布哩 俱囉嚩訶儞

「『即是此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

「彼少光天作如是說:

「『呬呬 係呬 呼護 訶囉奴散提

「『即是此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此下合有無量光天、光音天說四諦文,梵本元闕。)』

「彼少淨天作如是說:

「『烏呬多 儞嚩呬多 儞誐叱多 儞誐摩儞

「『即是此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

「彼無量淨天作如是說:

「『西嚩儞 散西嚩儞 剎野西嚩儞 阿西嚩儞

「『即是此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

「彼遍淨天作如是說:

「『波哩砌禰 波哩砌努捺曳 嚩那俱梨 菩陀尾秫提

「『即是此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

「彼廣果天作如是說:

「『阿訖哩多 阿迦囉尼 阿囉拏尾誐帝 迦羅拏儞瑟恥

「『即是此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於第四禪九天之內,合有無雲、福生、無想三天,梵本元闕。)』

「彼無煩天作如是說:

「『阿耨誐摩那 阿那誐摩那 阿耨散提 阿耨散提誐摩那

「『即是此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

「彼無熱天作如是說:

「『秫提 秫馱[A4]嚩帝 秫馱波哩秫提  [A5]秫馱誐摩儞

「『即是此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

「彼善見天作如是說:

「『𤚥摩摩 𤚥摩彌 摩那耨誐摩野 摩那耨誐摩

「『即是此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

「彼善現天作如是說:

「『目訖底 目訖多嚩底 目訖多母梨 目訖多摩多耨散提

「『即是此說苦、苦集、苦滅、向苦滅道諦。』

「彼色究竟天作如是說:

「『儞瑟恥 [1]阿顛多儞瑟恥 阿羯臘波儞 阿鉢囉底散提』

「寂慧當知,如是等諸天,各各以其隨天語言安立四諦,并餘龍眾、夜叉眾、乾闥婆眾、阿修羅眾、迦樓羅眾、緊那羅眾、摩睺羅伽眾,及堅身夜叉眾、持鬘夜叉眾等,各以彼彼種類語言安立四諦。

「寂慧!此閻浮提諸國土中,少略而言滿千國土,乃至十六大國一切人眾,隨彼方處種種語言、種種音聲、種種心想,如來隨入一切語言音聲施設名字,所立四諦悉能解了。所謂尸迦國人,乃至世界邊際所住國人,如是等閻浮提中滿千國土,一切人眾種種語言、種種音聲、種種心想,施設名字各說四諦。如來隨入一切語言音聲悉能解了,亦非如來心識語言有所流散。寂慧!此小千世界中有九十四俱胝那庾多百千種類語言名字,各說四諦,總攝一切所說言音,皆悉同歸一四諦義,即是勝義諦、即是無生諦、即是如實諦、即是不動諦。寂慧!此即是為如來語密。

「復次寂慧!如來語言而能斷除一切眾生疑惑不決,所謂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普攝一切眾生,以佛智所知,而眾生界多於地界。寂慧!正使一切眾生各各獲得智慧具足,與尊者舍利子等無有異,以是緣故,一切眾生各各皆以如舍利子所等智慧,以疑惑事於一劫中或過一劫,共相問難思惟稱量伺察,而一眾生復勝於一。是諸眾生以所疑事互思惟已,一時俱來請問世尊。時佛世尊於彈指間應問皆答。是故世尊隨了一眾生所起心念,普攝一切眾生,咸以一音悉為宣說斷諸疑網,令諸眾生得斷疑已咸生歡喜。寂慧!此即是名如來語言普能斷除一切眾生疑惑不決,然非如來心及語言有所動轉,一切皆是如實所說。寂慧當知,如是等說,皆是如來祕密之語希有之語。此即名為語業清淨。」

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說是如來語祕密[1]主,會中有三萬二千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十方一切諸佛剎中所有賢劫諸菩薩眾,各各在彼佛世尊所修梵行者,是諸菩薩為供養佛及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故,垂諸寶蓋散以妙花,是花[2]槃旋來此會中,散於佛上及金剛手菩薩之身,乃至遍散一[3]劫眾會。其諸寶蓋旋復空中住佛頂上,而諸寶蓋出妙音聲作如是言:「我等賢劫諸菩薩眾,遣此奉用供養世尊及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惟願攝受。」

隨佛如來向所宣說未曾有法,一切眾會皆悉聞已,各復增勝發希有心,即向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虔伸頂禮,極生最上信重之想,咸作是言:「大祕密主!我等今時快得善利,獲聞金剛手菩薩宣說如來語密不思議法門。若諸眾生聞此所說信解無疑,是諸眾生所得人身功不唐棄,即為如來所應化度,彼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4]◎

◎[5]爾時世尊普告一切眾會,讚言:「善哉善哉!」乃謂寂慧菩薩摩訶薩言:「寂慧當知,所有如來真實之理,如來正法、如來所行,一切世間實難信解。而此正法,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能善宣說。若諸眾生不久當得具是法者,即能於此所說正法,隨其聞已而生信解。生信解已,即能受持不驚不怖,隨入義趣了真實性,是人當得[6]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當佛如來稱讚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善說法時,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六種震動,有大光明普遍照曜,空中自然雨眾妙花,鼓吹歌音種種振擊。有阿僧祇眾生發菩提心,阿僧祇菩薩得隨順忍,阿僧祇菩薩得無生法忍,阿僧祇菩薩善根成熟故得一生補處。時彼大眾會中佛世尊前六萬八千由旬之內,地界忽然而悉破裂,大水騰涌如惡叉聚,高起空中徹于梵界,時此一切三千大千世界香[7]水充滿。

是時佛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寂慧!汝今見此水騰涌不?」

寂慧菩薩白佛言:「我見。世尊!今此所有是何先相?」

佛言:「寂慧!今此大地忽然破裂水騰涌者,非所思念。其有受持此正法者,彼等眾生亦復如是,於正法中解如實理豁然開悟,而彼所有一切無明見等諸罪業門悉能開豁,無盡法光勝慧辯才所說理教皆能出現。乃[8]是金剛手大士善為眾生宣說正法,令諸眾生心生歡喜。寂慧!當知今此正法悉是如來不共勝相。」[9]◎
↑回到頂端↑
#2234540 - 2024-04-11 13:14:11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如來心密不思議品第九 [Re: bluenwater]
bluenwater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2
文章數: 412
如來心密不思議品第九

復次,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復何名為如來心密心業清淨?寂慧!譬如無色界天眾生生已,同以一識而為所緣,住八萬四千劫。彼識亦非隨餘識轉,盡壽邊際於彼滅已,隨業成熟隨處受生。如來亦復如是,以無住識,於晝夜中菩薩成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於晝夜中如來入無餘依大涅槃界,於其中間而佛如來無心可轉,無心伺察、無心不伺察,無心知解、無心思念、無心限量、無心積集、無心離散、無心動亂,無心可高、無心可下,無心防衛、無心趣向、無心勇悍、無心觀矚、無心惱害、無心流蕩、無心寂定、無心喜悅、無心逼惱、無心安處、無心遍行、無心分別、無心差別、無心遍計、無心在止、無心在觀、無心隨流於識、無自心建立、無他心觀察,無心依止於眼、無心依止耳鼻舌身意,無心依止色、無心依止聲香味觸法,無心住所緣處、無心住意處、無心住內處、無心住外處,無心依法行、無心依智行,無心觀察過去未來現在等法。

「寂慧!此是如來心業清淨。如來心者無少法可取,於諸法中但以無著無礙知見而轉。如來自心既清淨已,於諸眾生不清淨心,亦復不見於彼有見及彼無見,無所分別。雖有所見而無戲論,見無所見是名為見。彼如來智。不與肉眼所見相應,不與天眼所見相應,不與慧眼所見相應,不與法眼所見相應,不與佛眼所見相應,不與天耳所聞相應,不與他心智所知相應,不與宿住隨念智所思相應,不與神通智所作相應,不與有漏智相應;於彼一切法所可相應者,謂一切法無礙之智。然佛如來而無加行,亦無發悟復無作意,善住如來智光明中,觀察一切眾生心行,了知一切法若染若淨。所有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佛法,以如來智悉不捨離。然佛如來於是法中而無加行,亦無發悟復無作意。如來離心意識,常[1]在三摩地中,亦不捨離一切佛事,於一切佛法無礙智中而無所著。

「寂慧!譬如如來化如來像,彼所化像無心意識,無身行語行意行所轉,以佛加持力故而能施作一切佛事。如來亦復如是,與所化像等無異故,見一切法皆悉如化故無分別,於身語心無所發起而能施作一切佛事,然無加行亦無發悟復無作意。何以故?如來了知一切法相自性如化。是故如來自覺悟已,為悲愍故,方便開覺一切眾生。

「寂慧!當知彼如來智,不住有為、不住無為,不住蘊、處、界,不住於內、不住於外,不住善法、不住不善法,不住世間、不住出世間,不住有罪、不住無罪,不住有漏、不住無漏,不住過去、不住未來、不住現在,不住擇滅、不住非擇滅,如是乃至不住於識。如來於一切眾生心行意樂之中,但以無著無礙知見而轉,然無加行亦無發悟復無作意。寂慧!此即是為如來心密不思議法。是故當知,如來常在三摩呬多,亦不捨離一切眾生心意表了。」
↑回到頂端↑
Page 13 of 16 < 1 2 ... 11 12 13 14 15 16 >



板主:  deepblue 
Google 搜尋
七嘴八舌
Facebook 塗鴉牆
最多貼文者 (30 天內)
CHC 103
元利 79
愛因斯坦 79
kit13 75
bluenwater 71
Quantacy 60
rblin 53
jcj 51
紅兒 43
yungshow 41
小休 37
hui 32
圓仔寶寶 30
yichinyichin 27
九流術士 27
最新議題
生時麗似夏花,死時美如秋月
by rblin
03:04
5月2日 問姻緣 古本天后靈籤40簽
by 我只是路過
23:42
爛網站,不夠格的站長
by 愛因斯坦
23:06
尖叫孬塞福 屢次騷擾,已涉毀謗,你的地盤變成這樣嗎?
by 愛因斯坦
23:01
《玄空九運飛星圖要》本月出書
by 草山人
13:54
介聘是否會成功
by 花有重開日人可再少年
12:21
想問胃的不舒服是否會自癒
by CandyWu
08:18
學佛可別學成魔
by rblin
03:01
試占美國最近校園亂象。
by CHC
2024-05-02 15:23:53
問5/2生活狀態:暑月途中熱不勝
by 圓仔寶寶
2024-05-02 07:59:52
日籤:前生逋欠我深知
by 圓仔寶寶
2024-05-02 07:54:05
佛渡不了不知世間是苦的人
by rblin
2024-05-02 03:01:11
請教2024年事業、感情及家運如何?
by Serena
2024-05-02 01:31:21
是否還會繼續聯繫
by warm
2024-05-01 22:13:50
我應該怎樣計劃我的將來?
by h0116
2024-05-01 21:15:10
第一階段能通過進入複試,進而被錄取嗎?
by YTL123
2024-05-01 16:25:44
試占柯文哲的官煞運,以柯文哲為世。
by CHC
2024-05-01 16:02:48
有關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行動的一個測字外應
by 天醫
2024-05-01 10:32:08
問弟弟的運勢:靈雞漸漸見分明
by 圓仔寶寶
2024-05-01 06:02:55
浪得虛名
by rblin
2024-05-01 03:02:41
今天又面試了一工作, 這個能成嗎?
by 百忍成金
2024-04-30 22:10:16
想請教各路大神關於小弟的姻緣
by 維謄
2024-04-30 19:38:05
母親開刀是否平安順遂
by jutfq
2024-04-30 16:35:52
我應該怎樣計劃我的將來?
by h0116
2024-04-30 11:12:23
心量要夠大
by rblin
2024-04-30 03:01:21
誰在線上
4 線上使用者 (vangelis, yungshow, 2 隱形), 225 Guests and 51 Spiders online.
Key: Admin, Global Mod, Mod
最新使用者
CandyWu, jtchu16, 維謄, Wush77, 劉劉
81739 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統計
81740 使用者
54 討論區
220803 議題
2141141 文章

最高線上使用者: 1162 @ 2018-05-29 02:51:45

本站是個命理討論的園地,如果您要問命,請務必詳閱各板板規,遵守發問規則,不要只留個生日或是命盤, 其他什麼都沒提。貼命盤的方法請特別注意算完命盤後的文字說明,不要貼個沒人看懂歪七扭八的命盤, 貼錯命盤及未遵守板規者,文章很有可能被不預警刪除 另外,如果您提了問題,而有人回覆的話,不論對與錯,請務必多上來回應論命者, 我們不歡迎那種提了問題就等人回答,也不回應的人。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互動」及「長期的追蹤」。
本站大多數的討論區都得要註冊才能發言,您若是要張貼討論,請務必註冊為使用者, 如果您忘了您的密碼,請在登入」的畫面, 輸入您的帳號,再按一下我忘記我的密碼了」, 此時系統會寄一封信到您當時註冊的 Email 信箱裡面, 裡面則附有一個臨時密碼,請您拿到密碼後用此臨時密碼登入。登入之後可以在 編輯個人檔案」裡面修改成您習慣的密碼。
本站推薦瀏覽器: Firefox Chrome Safari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