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yNet 命理網



專業諮詢首選:命理網論命平台



議題選項
議題評分
#2230466 - 2024-02-22 20:39:28 談談曹操高陵與喪葬文化的「不樹不封」與「薄葬」(下)~六愚
草山人 離線
終日乾乾
註冊: 2016-06-09
文章數: 116
註:此文乃2010年所寫

談談曹操高陵與喪葬文化的「不樹不封」與「薄葬」(下)~六愚


三、從高陵的出土,探討我國「不樹不封」與「薄葬」文化的轉變
我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地理結構複雜,生活方式多元化,加上其他民族未有的風水文化,故而喪葬方式也較之其他民族更為多采多姿。
然而,任何的喪葬文化,大體還是離不開禮制、風俗以及宗教祭祀方面的思維。
事實上,在我國的春秋時代以前的喪葬作為,就是「不樹不封」;也就是《呂氏春秋.節喪》所說:「葬也者,藏也。」《禮記》:「葬也者,藏也,欲人之弗得見也。」《易.繫辭傳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樹。」以及《方言》所謂:「凡葬而無墳謂之墓」的埋葬思維。清初柴紹炳《原葬論》解釋的很清楚:「葬者,藏也。藏之為言,使人勿克見也。孝子慈孫於親,死而葬之,不忍其有暴骨焉。於是始死有斂,斂而殯,殯已而葬。葬者,掩藏之,風雨霜露之勿侵,狐狸蠅蚋之無齧也。故蔂木裏而掩,上世為已愈於壑矣。」
因此,春秋時代以前的帝王們皆未有被發現其陵寢可為證據;例如,《尚書.太甲》:「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諸桐。」(註:伊尹為商湯時期之名相,桐則是商湯之墓地。)《呂氏春秋.安死篇》:「堯葬於谷林,通樹之,舜葬於紀市,不變其肆;禹葬會稽,不變人徒。」《漢書.楚元王》也提到:「自黃帝始;黃帝葬於橋山,堯葬濟陰,丘壟皆小,葬具甚微。舜葬蒼梧,二妃不從。禹葬會稽,不改其列。殷湯無葬處。文、武、周公葬於畢,..皆無丘隴之處。」《三國志.魏書》也有:「昔堯葬谷林,通樹之,禹葬會稽,農不易畝。」「封樹之制,非上古也」以及「壽陵因山為體,無為封樹,無立寢殿,造園邑,通神道。」東漢崔寔《政論》書中也說:「古者墓而不墳,文、武之兆,與平地齊。」等。
由此可見,在春秋時代以前,無論是王侯將相或是平民百姓的埋葬方式,都是「與平地齊」的「不封不樹」。
真正開啟墓上起墳之風氣者,卻是與孔聖人脫不了干係;《禮記.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註:指漂泊不定,居無定所者。),不可以弗識也。』於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門人後,雨甚;至,孔子問焉曰:『爾來何遲也?』曰:『防墓崩。』孔子不應。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聞之,古不修墓。』」。
從《禮記》這段紀錄中,幾乎可以確定孔夫子就是「墓上起墳」、「祭祖」與「掃墓」三種傳統喪葬習俗的「始作俑者」。
因此,進入戰國時期以後,朝野社會紛紛效仿之。例如,以春秋到戰國這段期間的秦國來說,春秋五霸的秦穆公是以「不封不樹」的方式下葬;《漢書.楚元王》:「秦穆公葬於雍橐泉宮祈年館下,樗里子葬於武庫,皆無丘隴之處。」而眾所周知的秦始皇陵卻是大相逕庭。由此可知,墓上起墳風氣是在春秋戰國期間形成。
遺憾地是,自出現「墓上起墳」的習俗後,卻也直接或間接地造成後世喪葬制度的改變;因此也影響了後代的風水文化。
根據《周禮.春官.塚人》有所謂:「以爵等為丘封之度,與其樹數」的制度;即可知春秋戰國時期依受封爵位的高低,各有其應有大小高低的丘封禮制。然而,在周天子形同虛設的時代中,各據一方的諸侯們未能有效地遵循周朝體制;故而也有逾矩的現象發生。例如,楚召王之「昭丘」,吳王闔閭之「虎丘」等,都是以天子規格之丘封。
事實上,秦漢以前墓上起墳後的土堆,無論身分之高低,一律稱之為「丘」;其差異僅在形狀、方位,與土堆的高低大小而已。至於,墳墓名稱會出現諸如墓、墳、封、冢、丘、陵、塋、埔、崗..等不同的稱謂(註:《方言》書另提到有培、愉、采、垠、壟、塿、撫等。),則是在漢代之後的事了。
無論如何,由於我國的習俗與禮制的規範,不同的身分,還是有不同稱謂;例如,聖人之墓稱「林」,如孔林;帝王之墓稱「陵」,漢高祖劉邦之「長陵」,漢武帝劉徹之「茂陵」..等(註:秦始皇陵在歷史上並無正式之陵號。);貴族之墓稱「冢」;官員或是富貴者之墓,稱「墓」;而平民百姓或是無主之墓則為稱「墳」。
另外,秦漢以後墓上土堆的形狀也有規定,其中尤以方錐形最貴,僅帝王方可用之;故而又稱之為「方上」。
再如,《白虎通.崩薨》有謂:「春秋之義,天子墳高三仞,樹以松;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士四尺,樹以槐。」..等,皆是墓上起墳的喪葬習俗出現後,依照身分地位所訂定的喪葬禮制。
因此,可以確定在春秋戰國時期以後,就已經沒有「不封不樹」的喪葬觀念了。
此外,與風水文化有關的喪葬事項;諸如起墳、修墓、植樹、棺槨..等風氣,也都是在春秋時期所發生的重大變革。
要命地是,在聖人不良示範下的喪葬風俗,卻直接影響了受到儒家思想教化下的後代子孫;人們為了表示孝道,為了盡倫理道德上的心意,更而絞盡腦汁,用盡各種不同的手段,來表達墓主生前的身分及地位;故而「厚葬」的禮制觀念也同時被人們所接受。
事實上,若將厚葬文化的萌芽,全然歸罪在儒家思想上時,就有些冤枉了。在西元1987年,距今大約為六千八百年前河南濮陽西水坡喪葬遺址的出土,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而殷商時期「生人祭祀」「活人陪葬」的風氣,更是離不開厚葬的思維。
然而,自周公「制禮作樂」,並把喪葬方式禮制化後,喪禮也成為「五禮」之一(註:五禮為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故而影響了儒家的喪葬思想;《論語.為政》:「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嚴格說來,孔子所主張的喪葬思想,應該是在禮制原則下量力而為;《禮記.檀弓上》就提到:「喪禮,與其哀不足,而禮有餘也;不若禮不足,而哀有餘也。祭禮,與其敬不足,而禮有餘也;不若禮不足,而敬有餘也。」而這種喪葬思想,似乎被孟子與荀子這兩位先生扭曲而解讀成厚葬觀念。《孟子.公孫丑下》:「古者,棺槨無度,中古棺七寸、槨稱之,自天子達於庶人。非直為觀美也,然後盡於人心。不得,不可以為悅;無財,不可以為悅。得之為有財。古之人皆用之,吾何為獨不然?且比化者,無使土親膚,於人心獨無恔乎?吾 聞之 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
荀子則解釋的更詳細,《荀子.禮論》說:「禮者,謹於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終始俱善,人道畢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終,終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禮義之文也。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無知也,是奸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君子以倍叛之心接臧穀,猶且羞之,而況以事其所隆親乎!故死之為道也,一而不可得再復也,臣之所以致重其君,子之所以致重其親,於是盡矣。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謂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謂之瘠。君子賤野而羞瘠,故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然後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數,皆有翣菨文章之等,以敬飾之,使生死終始若一;一足以為人願,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極也。天子之喪動四海,屬諸侯;諸侯之喪動通國,屬大夫;大夫之喪動一國,屬修士;修士之喪動一鄉,屬朋友;庶人之喪合族黨,動州裏;刑余罪人之喪,不得合族黨,獨屬妻子,棺槨三寸,衣衾三領,不得飾棺,不得晝行,以昏殣,凡緣而往埋之,反無哭泣之節,無衰麻之服,無親疏月數之等,各反其平,各復其始,已葬埋,若無喪者而止,夫是之謂至辱。」
由此可見,同為儒家思想的孟子與荀子,在「性善」與「性惡」的觀點不同外,對於「厚葬就是禮」的想法,倒是「有志一同」。
而這種儒家倫理道德上的喪葬思想,不但決定了我國千百年來喪葬文化的發展,同時也改變了風水陰陽宅的擇址、擇墓,以及與喪葬方面有關的思維與活動等。
戰國時期及秦漢以後,除了漢初施行黃老學說主張薄葬外,朝野之間幾乎都是充滿了厚葬思想;其中漢文帝更在遺詔中特別交代喪葬必須從簡。
以秦始皇陵的規模為例,根據《史記》的記載:「始皇初繼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從當今已經出土的部份秦始皇陵的陪葬群相互比較之後,《史記》的描述似乎並不誇張。
而開創漢朝厚葬之風的漢武帝,根據《後漢書》引《漢舊儀.略載前漢諸帝壽陵》所描述的記載說:「天子即位明年,將作大匠營陵地,用地七頃,方中用地一頃。深十三丈,堂壇高三丈,墳高十二丈。武帝墳高二十丈,明中高一丈七尺,四週二丈,內梓棺柏黃腸題湊,以次百官藏畢。其設四通羨門,容大車六馬,皆藏之內方,外陟車石。外方立,先閉劍戶,戶設夜龍、莫邪劍、伏弩,設伏火。已營陵,餘地為西園後陵,餘地為婕妤以下,次賜親屬功臣。」以及《晉書.索綝傳》所說:「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為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供宗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便可知其規模之龐大。
因此,兩漢期間的「黃腸題湊」、「金縷玉柙」..等,種種的奢華喪葬作風充斥在朝野社會之間;難怪東漢思想家王符,在《潛夫論.浮侈》中不客氣的批評:「文帝葬於芷陽,明帝葬於洛南,皆不藏珠寶,不造廟,不起山陵。陵墓雖卑而聖高。今京師貴戚,郡縣豪家,生不極養,死乃崇喪。或至刻金鏤玉,檽梓楩柟,良田造塋,黃壤致藏,多埋珍寶偶人車馬,造起大塚,廣種松柏,廬舍祠堂,崇侈上僭。寵臣貴戚,州郡世家,每有喪葬,都官屬縣,各當遣吏齎奉,車馬帷帳,貸假待客之具,競為華觀。此無益於奉終,無增於孝行,但作煩攪擾,傷害吏民。...景帝時,武原侯衛不害坐葬過律奪國。明帝時,桑民摐陽侯坐塚過制髡削。今天下浮侈離本,僭奢過上,亦已甚矣!」寫道此,六愚不禁莞爾;難怪曹操在缺乏軍餉之下,會動起盜墓的念頭。
然而,曹操這種被天下人罵了一千八百多年的盜墓行為,若是從更寬容的角度來看時;此舉至少是動在帝王以外,以及一些生前不知民間疾苦的死人身上,若是將此觀念強壓在帝王陵寢或是活人身上時,恐怕將使當時夠亂的天下局勢更加紛亂。
不過話說回來,曹操高陵的不封不樹,應該就是《禮記》:「葬也者,藏也,欲人之弗得見也」的思維;因此,曹操高陵的葬式,也是屬於一種古葬禮,並沒有違反喪葬禮制。當然,也不是基於擔心高陵被後人盜墓所安排的葬法。
四、曹操高陵薄葬觀念對於後世的影響
不可否認地,魏晉南北朝以後,薄葬風氣也成為當時喪葬文化的主流思想;其原因當然包括戰亂下的經濟凋敝、塞外民族簡單的喪葬文化、玄學與釋道兩教的思想等時代因素的影響;然而,身為統治者的宣導,以及以身作則的薄葬作為,卻是扮演著最為重要的角色;而曹操確實是做到身體力行,《終令》特別交代身後之事說:「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魏書.武帝紀》也有:「其規西門豹澗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死後,如有不諱,隨時以殮,殮後即葬;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戌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殮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等。因此,曹操高陵也是依照古三王時期的「不樹不封」,也沒有留下可以為記的墓碑或是標誌;此種作為在圖讖迷信充斥,以及社會結構兩極化的漢代社會中,確實屬於異數。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曹植《誄文》中的描述:「既以約終,令節不衰,既即梓宮,躬禦綴衣,璽不存身,唯紼是荷,明器無飾,陶素是嘉,既次西陵,幽閨啟路,群臣奉迎,我王安厝,窈窈玄宇,三光不入,潛闥一扃,尊靈永蟄,聖上臨穴,哀號靡及,群臣陪臨,佇立以泣,去此昭昭,於彼冥冥,永棄兆民,下君百靈,千代萬葉,曷時復形。」也就是說當曹操埋葬時,其壽衣依然是穿著平常補丁的衣服,玉璽也沒有隨葬,僅是象徵性地將平時綑綁印璽的絲帶放進去而以;當然,除了一些陶器外,也沒有任何金銀珠寶陪葬。同時,曹丕也有提到:「先帝躬履節約,遺詔省約;子以述父為孝,臣以繫事為忠。古不墓祭,皆設於廟;高陵上殿皆毀壞,車馬還廄,衣服藏府,以從先帝儉徳之志。」事實上,從當今高陵的出土後,可以發覺曹丕的說法,以及曹植《誄文》的描述,一點都不誇張。
而曹丕死後,也是遵照曹操的喪葬方式,不樹不封,儉約薄葬。更而特別以重話交代臣民不可違詔;《魏書.文帝紀》:「若違今詔,妄有所變改造施,吾為戮屍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將不福汝。其以此詔藏之宗廟,副在尚書、秘書、三府。」曹植為其兄所寫的《誄文》中亦有描述:「基於首陽,擬跡穀林,追堯纂唐,合山同阪,不樹不疆,塗車萏靈,珠玉靡藏,百神警侍,賓於幽堂,於是侯大隧之致功,陳元辰之叔禎,潛華體於梓宮,憑正殿以居靈,悼晏駕之既俟,感容車之速征,浮飛魂於輕霄,就黃墟以藏形,背三光之昭晢,歸窀穸之冥冥,嗟一往之不返,痛閟闥之長扃。」由此可見,曹丕的葬禮依然是遵照曹操的遺言。從另外角度觀察時,卻是凸顯出曹氏父子試圖改變東漢以來流傳在朝野之間的奢華風氣,以及提倡以薄葬替代秦漢以來厚葬的決心。
事實上,曹氏父子力行薄葬的行為,確實影響了魏晉南北朝幾百年間的喪葬風氣;其中當然也包括結束三國紛亂的西晉,以及北朝五胡十六國、南朝的東晉、宋、齊、梁、陳等朝代。
遺憾地是,在我國風水發展的過程上,魏晉南北朝這段期間的神鬼思維,已經與秦漢時代以前的觀念大為不同;而佛教「六道輪迴」的說法;以及道教長生不老的神仙術等思想,已經在民間廣為流傳。
因此,也造成在喪葬文化思想裡,除了禮制、風俗的思維之外,也多了宗教法術與六壬術的擇日下葬的趨吉避凶喪葬觀念。
五、後記
兩宋以後,曹操在後人的評價兩極化;然而,在仔細的觀察後,可以發覺歷史學家與民間社會的觀點迥然不同。
歷代歷史學家對於曹操的正面評價相當高,唐太宗將曹操比作殷商的伊尹及西漢的霍光;《三國志》更是以「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稱頌之;連毛澤東也公開讚揚曹操的歷史地位。
曹操的負面評價,應該是自東晉《世說新語》的假譎篇與忿狷篇開始;一直到元末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一書中之影響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語深入民心,也令曹操被後代民間社會罵得狗血淋頭;尤其是子虛烏有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一句話,更是「千古名言」,因而也令曹操臭名滿天下,六愚不禁感嘆,冤矣。~2010年元月13日六愚為陳姓好友喪父之痛而寫。
圖片來源與參考資料:
1、《風水概論》~六愚
2、《故宮文物月刊》306期~曹操高陵今何在?

註:附圖無法上傳,請見諒!
↑回到頂端↑



Google 搜尋
七嘴八舌
Facebook 塗鴉牆
最多貼文者 (30 天內)
CHC 105
元利 81
kit13 75
bluenwater 70
愛因斯坦 67
Quantacy 63
rblin 53
jcj 48
紅兒 42
yungshow 40
小休 37
圓仔寶寶 36
hui 32
yichinyichin 27
九流術士 27
最新議題
試占美國最近校園亂象。
by CHC
今天 at 15:23
問5/2生活狀態:暑月途中熱不勝
by 圓仔寶寶
今天 at 07:59
日籤:前生逋欠我深知
by 圓仔寶寶
今天 at 07:54
佛渡不了不知世間是苦的人
by rblin
今天 at 03:01
請教2024年事業、感情及家運如何?
by Serena
今天 at 01:31
是否還會繼續聯繫
by warm
昨天 at 22:13
我應該怎樣計劃我的將來?
by h0116
昨天 at 21:15
第一階段能通過進入複試,進而被錄取嗎?
by YTL123
昨天 at 16:25
試占柯文哲的官煞運,以柯文哲為世。
by CHC
昨天 at 16:02
有關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行動的一個測字外應
by 天醫
昨天 at 10:32
問弟弟的運勢:靈雞漸漸見分明
by 圓仔寶寶
昨天 at 06:02
浪得虛名
by rblin
昨天 at 03:02
今天又面試了一工作, 這個能成嗎?
by 百忍成金
2024-04-30 22:10:16
想請教各路大神關於小弟的姻緣
by 維謄
2024-04-30 19:38:05
母親開刀是否平安順遂
by jutfq
2024-04-30 16:35:52
我應該怎樣計劃我的將來?
by h0116
2024-04-30 11:12:23
心量要夠大
by rblin
2024-04-30 03:01:21
以"舒"測農曆四月份
運勢

by 雷克雅維克
2024-04-29 20:08:58
2024年5月20日前,中共會否引致台海
爆發戰爭?

by golden621
2024-04-29 15:39:01
試占"越南政局暗潮洶湧&quo
t;之意象。

by CHC
2024-04-29 10:35:26
占卜問這次4/9全球6億人可觀看的日全食
意象

by 一言
2024-04-29 06:17:19
夫妻常吵架
by rblin
2024-04-29 03:03:31
想請教創業運程注意事項,感謝
by HankHuang
2024-04-28 23:09:01
我想剷除所有文章謝
by h0116
2024-04-28 19:12:52
上司跳槽對我的工作會有影響嗎
by hfs0725
2024-04-28 15:58:38
誰在線上
3 線上使用者 (等你下課, 2 隱形), 156 Guests and 43 Spiders online.
Key: Admin, Global Mod, Mod
最新使用者
維謄, Wush77, 劉劉, PG, fonien
81737 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統計
81738 使用者
54 討論區
220795 議題
2141044 文章

最高線上使用者: 1162 @ 2018-05-29 02:51:45

本站是個命理討論的園地,如果您要問命,請務必詳閱各板板規,遵守發問規則,不要只留個生日或是命盤, 其他什麼都沒提。貼命盤的方法請特別注意算完命盤後的文字說明,不要貼個沒人看懂歪七扭八的命盤, 貼錯命盤及未遵守板規者,文章很有可能被不預警刪除 另外,如果您提了問題,而有人回覆的話,不論對與錯,請務必多上來回應論命者, 我們不歡迎那種提了問題就等人回答,也不回應的人。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互動」及「長期的追蹤」。
本站大多數的討論區都得要註冊才能發言,您若是要張貼討論,請務必註冊為使用者, 如果您忘了您的密碼,請在登入」的畫面, 輸入您的帳號,再按一下我忘記我的密碼了」, 此時系統會寄一封信到您當時註冊的 Email 信箱裡面, 裡面則附有一個臨時密碼,請您拿到密碼後用此臨時密碼登入。登入之後可以在 編輯個人檔案」裡面修改成您習慣的密碼。
本站推薦瀏覽器: Firefox Chrome Safari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