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yNet 命理網



專業諮詢首選:命理網論命平台



議題選項
議題評分
#2100516 - 2020-08-18 11:14:23 中國節令與風俗是在農業社會中衍生(轉貼)
黃奕誠 離線

三陽開泰
註冊: 2008-09-21
文章數: 3494
來自: 台灣
中國節令與風俗是在農業社會中衍生。

中國傳統的節令悠來已久,而大部份的節令日期,都是依據中國農曆曆法編成,這些節令都是起源於中國古代的農業社會,由於當時人們以務農為生,他們的生活方式,都是受季節變化,及耕作與收穫的迴圈所影響;

因此,中國人將各個節令,平均分佈在一年的四季之中,例如春節、端午、中秋、冬至等,也就是作為劃分時間的座標。

不同的節令,都有著不同的習俗與典故,這些有數千年文化的傳統節日,早已成為中國人生活的一部份,而節日風俗更是一個民族的生活反映。

在兩漢之前,中國人只有春秋兩次祭神(土地神)。

兩漢時的節日又多了元宵、冬至和夏至。魏晉以後,中國人開始過重陽節,及端午、七夕和中秋節。

中國傳統節慶都具有「祈福」、「消災」、「天人合一」、「團圓聚會」意思的特質,同時也有「休息」的意味;

中國人是勤勞的民族,在一年中幾乎沒有假期,節慶則有一種調節的功能,也可以說是以往農業社會中農民的假期,傳統節慶一直是生活中重要的部分,甚至成為一種生活的習慣,生活方式雖然改變了,對時間的觀念也不同以往了,但是節慶的意義並未淡化。

這些傳統節慶,說明了我國人民除了血緣、地理、歷史、語言的因素之外,也是一個極其重視傳統和念舊的民族。

傳統節日是一種展示民族文化整體面貌的社會行為。

一般說來,理想狀態中的民族傳統節日是對一個民族傳統生活集中而充分的展現,包含優秀道德和價值觀念,如中國傳統倡行的人際關係上的互敬互助、淳樸誠實、公平競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存價值求優等。

中國傳統節日也有著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有精湛的藝術和獨到的技藝,如民歌、舞蹈、民族服飾、民族美食、手工藝術、儀式表演等,都代表了人們世代享用的民俗文化,是民族身份的象徵。因此傳統節日習俗常常能夠成為民族的文化載體。

傳統節日代表某種傳統文化現實,人們從中可以發現如價值、行動方式、社會關係結構、審美情趣等方面的某個文化原型。

傳統節日也具有極強的民族凝聚力。

既然民族傳統節日承載著民族的文化血脈,它積累、繼承和發展,並週期性地展示自身的傳統,那麼它就可以把擁有共同文化傳統的成員團結到一起,並產生巨大的親和與認同情感,甚至是某種強烈的政治追求。

傳統節日的參與者具有廣泛性、群眾性,節日習俗既能使其民族成員分享自己的文化認知,也能使大家分享情感。

許多傳統節日都是吉祥的、淳樸的和歡樂的,具有很強的親合力,在節日中人們之間總有一種相互交融的濃厚情感發生,猶如黏合劑,把周圍的人們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顯然,傳統節日在促進社會和諧,化解生活矛盾和衝突方面,有著積極意義。民俗節日擁有意識形態功能,有可能提供權威性並有意義的概念,構建民族情感、民族認同和民族和諧發展的觀念,形成民族意識。

在這個意義上,民俗節日對於追求民族身份、民族認同、民族地位、民族利益、民族權利有著重要意義。

而不同的節令有不同的風俗:

過年前夕,人們忙著大掃除,購買年貨,禁忌,春聯及門神,鞭炮,舞龍無獅迎新春,節祭祀祖先、敬神拜佛。

花市“開檔”,居民吃過了“團年飯”,大都喜歡去逛花市。買花過年的俗例,是點綴新歲生氣勃勃,也是好兆頭諧音“生意發發”,希望一年順景,萬事勝意。

到了子夜,以前家家戶戶燃放炮竹,正是“炮竹一聲除舊,桃府萬戶更新”。

由零時開始,虔誠的人們便到寺廟去參神,祈福菩薩保佑,心想事成,橫財就手。
  
年初一早上,人們都忙碌起來,換了新衣鞋襪,外出到處拜年。春節期間,人們除了拜年、春茗、剩餘的時間都去找尋娛樂。

一般商號和工廠都是過了年初七“人日”才開市。
  
恭喜歡聲未過,又到元宵佳節,亦是中國的情人節。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到處張燈結綵,百藝紛陳,元宵燈會,猜燈謎,吃湯圓。
  
正月廿六日,又是俗稱“觀音開庫”,善男信女,聯群結隊,到觀音堂去進香,不論老少,都去求籤問卜,祈望帶來財運。
  
三月,清明節是華人極重視的一個節日,慎終追遠,所有的孝子賢孫,攜備鮮花香燭,到處都是去墓園上墳掃墓拜祭先人的人潮。

人們也放紙鷂,插柳,掛紙。
  
四月初八日,是浴佛節。
  
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這是紀念詩人屈原投江自盡的節日,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香囊。
  
七月初七日乞巧節,唐詩長恨歌中:“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這憶惻纏綿的詩句,已很少被青年的一代來欣賞,牛郎織女的故事已屬於“老土”,青年人已忘記了這個節目。

在以前,乞巧節是頂神秘的,一個月之前,姑娘們已把穀子培秧,到了“七夕”,姊妹們就團聚在家裏,或者到別家去,衣著光鮮,髮鬢簪花,擺好香案,案上生果糕餅,一盆青綠的秧苗,焚香“慕仙”,希望得到一位如意郎君。
  
七月十四日是盂蘭節、俗稱“鬼節”。家家戶戶舉行“燒衣”,在門口拜祭遊魂野鬼,除了果品飯送,燃點香燭,還燒一大堆金銀衣紙、撒溪錢。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

中秋節祭月,吃月餅,點燈籠。

中國人最注重親情,認為中秋節是一年中的“大節日”,家家戶戶團聚“賞月”,出外工作的都趁假期趕著回來,一家大小,共敘天倫之樂。除了吃月餅以外,許多家庭都喜歡自製湯丸,只做甜的,冬節才做鹹的,象徵一家“團圓”的意思。
  
九月初九日是重陽節,重陽節賞菊喝酒,賽風箏,采茱萸。人們為了對先人的追思,也一樣上墳拜祭。

在以前,許多人喜歡在“重九”這一天去轉運,希望能把“衰”氣盡除。
  
冬至則祭祖吃湯圓。
  
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其中大部之形成莫不跟歷制有關,較重要的傳統節日大約有二十個,其中來自日月時令交會的,或與之有關系的有十六個:春節、立春、元宵節、中和節(二月二日)、上巳節(三月三日)、清明節、天貺節(六月六日),民諺有:“六月六,請姑姑。”、夏至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都與時氣節奏大有關係;

表面上與時氣無關的,比如端午節、臘八節(十二月初八)、祭灶節(十二月二十三日)、除夕節,細查古制,也與時令有關連。

民間信仰認為五月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有五毒,即蛇、蜈蚣、蠍子、蜥蜴、癩蛤蟆。

此月多災多難,甚至生孩子較容易夭折,因此必須採取各種方法預防,避五毒乃是過“端午”之初衷。臘八、祭灶以及除夕節,均是春節的“伴節”,自然也是與時氣相關的。而其餘四節正月初七的“人勝節”、四月初八日的“浴佛節(釋迦牟尼生日)”、七月十五的“中元節(鬼節)”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水官大帝誕辰)”則來源於傳說、神話和宗教。

與傳統節日不一樣,近幾年,洋節日在我國很有市場,特別在商家的炒作和推波助瀾下,耶誕節、情人節、愚人節等“洋節日”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都市年輕人,都過得頗有興趣,聖誕節甚至進佔為我國第二受歡迎節日,僅次於春節。

與此相比,一些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傳統民族節日,如端午、元宵節、七夕節、重陽節等,反而受到冷落。自新文化運動、文化大革命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被橫行而來的西方文化頂替掉了,而且其殘存的部分也正在被全球化過程進一步掃蕩,以儒家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機,可說是‘文命危淺,朝不慮夕’。
  
傳統節日的受冷落,原因來自多方面。當年的文化大革命,是對中國傳統的最大破壞,而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國內人在西方人的文化中兜了一個大圈又一個大圈,既有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沖擊的影響,也有對中國文化缺乏認同感,傳統節日本身缺少創新和市場等因素。

目前,我們尤其缺乏自覺的保護意識和有效的措施。比如給傳統節日提供適當的假期,就是從時間和空間上對傳統節日進行保護。
  
人們也意識到,數千年傳統的中國春節正失去原有風味,日益走向邊緣化,節日升騰的幸福感愈來愈遙遠,積澱數千年的節日文化在現代化衝擊下日漸褪色,引起學術和輿論界關注。

在新春佳節,學者們呼籲人們按照傳統回家過年、更多地留在家中吃年夜飯、更多地以傳統方式到街坊鄰居家拜年,作揖、打拱,熱情寒暄,重新回歸一些古老傳統。

從消費習慣到過年方式,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更多地注重傳統、尊重傳統、發揚傳統,在傳統節日中提供了寄託民族情感、體驗民族認同感的機會,促使社會群體的和諧、團結,體現中華民族的自信心。

讓人們在和樂融融的濃鬱節日氣氛中能夠切身感受傳統文化的美好與醇厚,各種活動的踴躍舉行,也使得傳統文化與更多人結緣。建立在農業經濟基礎上的以父家長為中心的家族制度,正是中國傳統文化所依託的社會結構,並對民間風俗產生了長期的、重大的影響。

於是我們看到在傳統節日中,“農事”、“祈福”、“驅邪”等主題爾外,又添加了“祭祖”、“團圓”等“孝親”元素。
  
在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裡面,人該與自然節奏和天地韻律沆瀣一氣,追求“與天合一”,既然“節”是天地時氣的交合之處,是“天、地”的節奏,自然也該是“人”的節奏,是連通自然節奏與人生命運的“節點”。

在節日慶典聚會的日子裡總有一些含情脈脈的東西使我們的心變得柔軟,使人間充盈著溫情和暖意。使無數人們對維護傳統文化、保護精神之根多一分敬意和神往,對傳統節日保留一份殷切期盼。

我們不能數典忘宗,不能忘掉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文化,包括其中許多精彩的文化內容。它對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維護社會公德,增強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作用決不可低估。
  
傳統節日欲重新煥發生機,關鍵在於喚醒人們的文化自覺意識,實現理性的文化認同。現在年輕人也不是不過傳統節日,但是他們不明白怎麼回事,一問可能全不知情。

如果只圖熱鬧,只問經濟,忽略節日的文化內涵,缺乏文化自覺,例如清明不上墳,中秋不賞月,重陽不登高,即便將一些傳統節日法定為假日,也可能只是增加了幾個狂歡節、購物節,也只能帶來假日經濟的紅火,與傳統文化的真正復興尚有差距,使端午、清明、重陽、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顯得更冷落。

我們需要的不只是形式上的紀念,更需要實質上的深入人心,民族文化應能與現代時尚相伴,傳統節日的內涵和形式也要隨時代而變,過節的理念和方式必須更新,要有現代意義和時代氣息,成為百姓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從而更好地延續我們民族的文化生命。


編輯者: 黃奕誠 (2020-08-18 17:51: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代五術研究專頁: http://goo.gl/ckBkCp
大師算算 論命平台: https://bit.ly/2Lhq32u
部落格一: https://reurl.cc/ganAO7
部落格二: https://reurl.cc/OjRNlr
↑回到頂端↑
廣告
#2100538 - 2020-08-18 16:52:22 Re: 中國節令與風俗是在農業社會中衍生 [Re: 黃奕誠]
玖玖捌拾壹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17-07-05
文章數: 233
讀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棍之路】臉書粉絲頁(更新中)
【命理隨筆】命理文章部落格(更新中)

smug
↑回到頂端↑



板主:  黃奕誠 
Google 搜尋
七嘴八舌
Facebook 塗鴉牆
最新議題
對自己最大的救護
by rblin
03:05
新的辦公房風水如何?
by ameliel
17:21
眾裡尋他千百度
by rblin
03:01
歐洲注定要失敗?以歐洲為世。
by CHC
2024-05-21 10:34:40
什麼時候可以轉換到理想的工作
by lyfg
2024-05-21 09:55:58
人生得意事十常七八
by rblin
2024-05-21 03:02:24
5/16應徵的工作能上嗎?
by 禾平
2024-05-20 20:31:26
賴總統和台灣國運
by juya
2024-05-20 15:16:25
是不是又要感冒了呢? 喉嚨又開始痛了!
by hongrong51
2024-05-20 15:01:40
請問感情運,今年是不是容易有爛桃花?
by accc
2024-05-20 11:39:07
最新使用者
WolfTsai197802XXXX, a8565, 哈尼尼, 6287194362, 郭老
81752 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統計
81753 使用者
54 討論區
220943 議題
2142391 文章

最高線上使用者: 1162 @ 2018-05-29 02:51:45

本站是個命理討論的園地,如果您要問命,請務必詳閱各板板規,遵守發問規則,不要只留個生日或是命盤, 其他什麼都沒提。貼命盤的方法請特別注意算完命盤後的文字說明,不要貼個沒人看懂歪七扭八的命盤, 貼錯命盤及未遵守板規者,文章很有可能被不預警刪除 另外,如果您提了問題,而有人回覆的話,不論對與錯,請務必多上來回應論命者, 我們不歡迎那種提了問題就等人回答,也不回應的人。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互動」及「長期的追蹤」。
本站大多數的討論區都得要註冊才能發言,您若是要張貼討論,請務必註冊為使用者, 如果您忘了您的密碼,請在登入」的畫面, 輸入您的帳號,再按一下我忘記我的密碼了」, 此時系統會寄一封信到您當時註冊的 Email 信箱裡面, 裡面則附有一個臨時密碼,請您拿到密碼後用此臨時密碼登入。登入之後可以在 編輯個人檔案」裡面修改成您習慣的密碼。
本站推薦瀏覽器: Firefox Chrome Safari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