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yNet 命理網



專業諮詢首選:命理網論命平台



Page 2 of 3 < 1 2 3 >
議題選項
議題評分
#1140553 - 2009-02-04 18:19:17 Re: 【讀書】聖嚴法師說禪 [Re: Rose_wang]
jwjwo 離線
六六大順
註冊: 1999-12-22
文章數: 6190
來自: 開開心心的天堂國度
這篇說禪寫得真好,

生活禪才是有生命力的禪。

放下言語以及思惟才能如實觀察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om a vam ram ham kham om a vi ra hum kham om a ra pa ca na 紫微神咒
星平透壬穿禽網站
我的FB網頁

om namo manjusriye namah susriye nama uttama sriye svaha
namah saddharma pundarika sutra svaha namah Suvarṇaprabhāsottamasūtrendrarājaḥ svaha namo Mahamayuri Vidyarajni Sutra namo Karunikarāja Rāṣṭrapāla Prajñāpāramitā sūtra namo Caturmahārājakayikas om a hum om a vam ram ham kham a vi ra hūm kham a ra pa ca na om alolik svaha om gagana sambhava vajra hoh om trum svaha Taiwan Love & Peace
禮敬諸佛 稱讚如來
廣修供養 懺悔業障
隨喜功德 請轉法輪
請佛住世 常隨佛學
恒順眾生 普皆回向
*************************************************************************

每自作是意 以何令眾生
得入無上慧 速成就佛身
--妙法蓮華經

↑回到頂端↑
#1140555 - 2009-02-04 18:22:33 Re: 【聖嚴法師說禪】尋劍客 [Re: Rose_wang]
prosecutor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08-11-17
文章數: 262
應該恭請唬濫大開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無邊身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暫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況塑畫形像.供養讚歎。其人獲福.無量無邊。又於過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性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彈指頃.發心歸依。是人於無上道.永不退轉。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波頭摩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歷於耳根。是人當是千返生於六欲天中。何況志心稱念。又於過去.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師子吼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念歸依。是人得遇.無量諸.佛摩頂授記。
地藏菩薩本願經稱佛名號品第九
↑回到頂端↑
#1140591 - 2009-02-04 20:28:16 Re: 【聖嚴法師說禪】尋劍客 [Re: prosecutor]
rblin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1-02-04
文章數: 26823
來自: 台灣
張貼者: prosecutor
應該恭請唬濫大開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彌陀佛
Amitabha

↑回到頂端↑
#1140954 - 2009-02-05 13:07:41 【聖嚴法師說禪】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Re: Rose_wang]
Rose_wang 離線
三陽開泰
註冊: 2005-07-09
文章數: 3352
來自: 呆呆星球


一句話:「往前跨是死路一條,如果退一步往回走,前程無限。」就是讓他有生路、活路、希望之路以使他轉過來。這有點像傑出的軍事家用兵,沒有一定的規則可循。禪師如果非常高明,不論是用殺人或活人的手段,都能幫助弟子除煩惱心而開智慧眼。如果用得不當,該殺的時候活,該活的時候殺,弟子就倒楣了。同樣地,有智慧的人對自己的子女、學生,皆可因人施教,問:萬法是差別,一是統一。當所有的差別都歸於平等統一,似乎已是最高境界了,還要問「一歸何處」做什麼?


答:這是趙州禪師的語錄。「萬法歸一,一歸何處」,有人說前一句是歸納的,後一句是分析的;前一句是整體的,後一句是個別的。如果僅止於此,這是邏輯分析而不是禪。佛經中是這麼說的:萬法是一切諸法,是千差萬別種種不同的現象;一是指本體或是全體,是完整的、統一的局面。不要把「萬法」和「一」當成兩樣東西。從統一來看是一,從分析來看是一切。可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是佛法中所謂的萬法不離一心,跟哲學上的本體不同。從一心中流露出千差萬別,然後千差萬別又回歸一心,此心可以是煩惱心或智慧心。凡夫眾生不斷由種種思想觀念而產生種種行為,以他的行為而感受果報;這是凡夫所處的世界──心生種種法生。若從菩薩或佛而言,菩薩心中有一切眾生,眾生都沒有離開菩薩的心,那是智慧心和慈悲心,是廣度眾生。佛法是這麼說的,但這是不是禪呢?不是!禪法是不立一法,既沒有生死的煩惱法,也沒有出生死的解脫法。如

視當時的情況而給予恰到好處的幫助果把它們分成兩截來看,這就是煩惱。真正解脫的人是既不怕生死也不戀生死,所以沒有一法和萬法的問題。因此,若有人問禪師「萬法歸一,一歸何處」,這位禪師若是德山,一定給他三十棒;若是趙州,他可能會答「庭前柏樹子」或「麻三斤」。「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在此並不代表任何意思,它是提醒你不要有分別心。佛法是有層次的,最高層次是不落階梯,沒有層次。
↑回到頂端↑
#1140955 - 2009-02-05 13:08:11 【聖嚴法師說禪】殺人刀‧活人箭 [Re: Rose_wang]
Rose_wang 離線
三陽開泰
註冊: 2005-07-09
文章數: 3352
來自: 呆呆星球


問:「殺人刀、活人箭」,看起來是說生殺大權都在我手上,要肯定你也可以,要否定你也可以,全看我自由運用。那麼,要運用殺人刀和活人箭的人,要具備什麼樣的智慧,才能避免出問題?


答:這是馬祖弟子石鞏慧藏禪師的語錄。這位禪師出家前原是個獵人,因此喜歡用箭來接引人,凡是向他問法請道的,他都叫人看箭。這兩句話,刀也好、箭也好,都不是真正的刀和箭,而是智慧。殺人與活人要看怎麼用。殺人是指在適當的時機對弟子斷後路、斷前路,叫他雞急上樑,狗急跳牆,逼得他沒有活路可走,他才會把一切攀緣執著妄念全擺下。此時山窮水盡,但突然間活路就在當下。無路可走時,煩惱無從生起,智慧就出現了。因此,「殺」就是斷攀緣心的路線,至於活人箭的「活」是用在什麼時候呢?當弟子失去信心,覺得自己不是修行材料,再怎麼修行也沒有開悟的機會和希望,想放棄修行,這時禪師要給他一條路走。有的用間接的譬喻來提醒他,有的直接指出來,比如「眼睛閉著看不到路,眼睛睜開路在面前」。如果執著到心中有枯、悶、絕的現象出現,老師會給他一句話:「往前跨是死路一條,如果退一步往回走,前程無限。」就是讓他有生路、活路、希望之路以使他轉過來。這有點像傑出的軍事家用兵,沒有一定的規則可循。禪師如果非常高明,不論是用殺人或活人的手段,都能幫助弟子除煩惱心而開智慧眼。如果用得不當,該殺的時候活,該活的時候殺,弟子就倒楣了。同樣地,有智慧的人對自己的子女、學生,皆可因人施教,視當時的情況而給予恰到好處的幫助
↑回到頂端↑
#1140957 - 2009-02-05 13:08:59 【聖嚴法師說禪】吃茶去 [Re: Rose_wang]
Rose_wang 離線
三陽開泰
註冊: 2005-07-09
文章數: 3352
來自: 呆呆星球


問:趙州禪師在寺院裡同時對三個不同背景的人都說「吃茶去」。以前曾來過觀音院的和尚被請去吃茶,以前沒來過的和尚亦被請去吃茶,覺得納悶而發問的院主也被請去吃茶。趙州對他們都很平等,但是吃這一碗茶有什麼道理在內嗎?


答:這則公案非常有名,叫「趙州茶」。寺院中有固定的吃粥、吃茶的時間,吃茶是為了做工之後解渴休息。這三個人去見趙州時正好是吃茶的時間,都被趙州請去吃茶。在佛法之中眾生平等,不論你以前來過或沒來過,即使你當了執事也一樣,應該吃茶時就去吃茶。這其實是樁平淡的事,沒什麼奧妙,但被院主一問就問出問題來了。

「吃茶去」的意義在那裡?「茶」代表道、禪、自性的清淨心,或明心的「心」和見性的「性」。來我這兒的人只有一個目的,而在此住下的人也只有一件事可做,就是以平常心過平常的生活。在什麼時候就做什麼事,在什麼場合就講什麼話,在什麼職位就擔當什麼樣的責任,這些就是在我這兒修行的本分事。你們即使有先到的、有後來的,有擔任職務的,有不擔任職務的,甚至包括我趙州自己在內,都只有這個目的,沒有其他的事。然而連心中也不要有目的存在,到我這地方來,就跟大家一起如常生活吧!
↑回到頂端↑
#1140958 - 2009-02-05 13:09:17 【聖嚴法師說禪】大道透長安 [Re: Rose_wang]
Rose_wang 離線
三陽開泰
註冊: 2005-07-09
文章數: 3352
來自: 呆呆星球


問:有位僧人問趙州從諗禪師:「什麼是道?」趙州說:「就是外面那條路。」僧人說:「我問的不是這個道。」趙州說:「那你問的是那個道?」僧人說:「我問的是成佛之道。」趙州回答:「這條大道一直通向長安城。」這個故事是不是說明生活就是修行,離開生活則無所謂的「修行」?


答:我們一方面可以說趙州禪師答非所問,和尚問的是成佛之道或禪道或悟道的道,也就是祖師西來意。趙州明知他問的是這個,卻點他一下不要認為此道非彼道,以為另外還有一條成佛的路。到長安去的路難道就不是成佛的路嗎?離開通往長安的路才會有成佛的結果嗎?因此也可以說趙州不是答非所問,而是把那位問道的弟子的心扭轉過來,叫他不要分別世間的路和出世間的路,也不要把凡夫的生活行為以及修行佛法的人的生活行為截然劃分來看。對一個真正的修行人而言,佛道並沒有離開我們的生活環境,睜眼閉眼都是成佛的路,成佛的路就在自己面前,舉手投足修的都是佛道。問題在於如果心中存著彼此、好壞、凡聖等等的分別或執著,那就是煩惱。如果把這些觀念通通放下,那就徹頭徹尾內內外外凡所見者都是佛所見到的道。此所謂佛道並不是真有這一條路,而是什麼都不放在心中而又不離開心中,那就是佛道。人如果執著眼前去長安的路才是佛道,那是錯的;如果說這不是佛道,也是錯的。趙州禪師是以眼前出現的環境來糾正問道的人。

就一般人而言,心中能非常舒坦地生活的人並不多,大多數都被外在的景象牽著鼻子走,這就見不到道。如果自己的心不受外在景象所動,那就見到道了。我們面對問題時,心中不以那些問題作為喜怒哀樂的原因,也就是心中不因環境而喜,也不因環境而憂,但會對環境作適當的處理,這就是智慧,就是在道上,行的就是佛道。
↑回到頂端↑
#1140963 - 2009-02-05 13:11:10 【聖嚴法師說禪】好雪片片,不落別處 [Re: Rose_wang]
Rose_wang 離線
三陽開泰
註冊: 2005-07-09
文章數: 3352
來自: 呆呆星球


問:石頭希遷禪師派弟子送龐蘊居士於山門,龐蘊為答禮,就指著空中的雪花說:「好雪片片,不落別處。」其中有一人問:「那要飄落到何處呢?」居士一個巴掌打過去,說:「你還稱得上是禪客嗎?閻羅王不會饒你的!」那個人又問:「那居士你呢?」龐蘊再給他一巴掌,並說:「眼見如同盲眼,口語如同啞口。」雪竇禪師評道:「如果是我,我就做雪團『丟落此處』以示不服。」這麼熱鬧有趣的故事,請師父為我們講解。

答:雪竇也是多嘴,故事本身已經很清楚,何必再講什麼?如果我要評他,可以說是「一鍋好粥,多了一粒老鼠屎。」在禪裡面,只要有話講,就是多餘。



我們平時說「肥水不落外人田」,屬於自己的寶貝,一定會到自己家來。也就是說,如果自己真有工夫,禪悟就在你那邊,好比好雪不會飄到別處,只會飄到你這裡。可是未開悟的人就不懂了。本來龐居士想用這句話來贈給送行的人,禪客卻問:「不落別處又落到那兒去呢?」他的妄念太多了,沒看到雪落在當下,卻順著「別處」這兩個字,念頭越轉越遠,轉到別處去了。怪不得居士要給他一巴掌。居士說:「你那算是參禪的人?你放下當下打妄想,把念頭轉跑了。閻羅王不會饒你,你不會得解脫的。」禪客還弄不清楚他錯在那裡,又問:「那你自己呢?」居士說:「眼見如同盲眼,口語如同啞口。」看了等於沒有看,講了等於沒有講。也就是說,你這個人怎麼搞的,明明看到雪落在此處,還要問落到那裡去?睜眼等於瞎眼,你問的那些話都是不該問的,動了嘴巴卻等於啞巴。

這句禪語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幫我們的忙。有時候在跟別人談重要的事情時,會閃出跟當時的人、當時的事沒有直接關係的念頭,搞得錯綜複雜,使我們的心不能集中。或者在路上看到別人穿了一件衣服,馬上聯想這衣服大概是法國設計的吧!料子是義大利的吧!裁縫是香港的吧!到最後那個人那件衣服的影像已經不在視線之內了,自己卻轉出一大堆念頭來。這都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而我們一向都是這樣迷迷糊糊過日子的。
↑回到頂端↑
#1140966 - 2009-02-05 13:12:03 【聖嚴法師說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Re: Rose_wang]
Rose_wang 離線
三陽開泰
註冊: 2005-07-09
文章數: 3352
來自: 呆呆星球


問:三祖僧璨在〈信心銘〉中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是不是說求法悟道不難,就怕你起分別心而加以執著?

答:〈信心銘〉是三祖僧璨留下的不朽作品,一開頭就說了這兩句話。至道是什麼?是無上的道,也就是佛道。不要把至道視為高不可攀,如果執意要追求最高的道,認為開悟以後即成佛,這就錯了。揀擇的意思是分別、選擇、等待。這句話是對修行禪法者的心態所做的忠告。禪法本身是要我們去實踐、去體會,而不是去等待、追求、挑剔和尋找。要怎麼做呢?很簡單!把追求心、期待心、修功德的心、成道的心全部放下,馬上就會發現佛道一直跟你在一起,你並沒有離開過它,它也不曾離開你。不過,對初學佛法的人還是要鼓勵發菩提心,要有求道、求法的心,要有為了求道而擺下一切的心。



擺下一切的心有兩種,第一種是放下自己的身外之物,乃至擺下自己身體的享受和苦難,不顧一切去用功;這是鼓勵人修道的一種方便。至於已經在修道的人,除了修道之外,不要再追求、等待、盼望什麼道在你面前出現;這是另一種擺下一切的心。好比一個登山人,只要方向無誤,路線正確,就不要老是瞻前顧後。注意腳下踩穩腳步,一步一步往前走,不要計算何時到達山頂,也不要時刻衡量離開山頂有多遠,這樣毫無意義。唯有不斷努力,才是最實際的。所以,不要覺得成佛很難,可是如果心中有所分別、執著,至道就很難了,成佛也很難了。
我們在平常生活中也可以運用這種觀念。比如我們是為了賺錢而工作,為了薪水而上班,但在工作時如果老想著我做一分鐘有多少錢,工作一定做不好,老闆也不會高興的。工作時就是工作!
↑回到頂端↑
#1140971 - 2009-02-05 13:15:00 【聖嚴法師說禪】庭前柏樹子 [Re: Rose_wang]
Rose_wang 離線
三陽開泰
註冊: 2005-07-09
文章數: 3352
來自: 呆呆星球


問:有人問趙州禪師:「什麼是祖師西來意?」趙州回答:「庭前柏樹子。」我猜想趙州和尚的用意,是以這看起來毫不相干的回答,來點破對立的觀念。禪的真諦是「不二」,所以黃花翠竹無非般若;只要有人問趙州和尚什麼是禪法,他不論答什麼都可以。是不是這樣呢?

答:應該是對的。這個公案接下來還有幾句對話。有人問趙州什麼是達摩祖師從印度帶來的禪法,趙州答以「庭前柏樹子」,那位弟子也懂得一些道理,叫和尚不要用境界打發他,趙州說我沒有用境界表現給你,弟子再問一次什麼是祖師西來意,趙州還是回答「庭前柏樹子」。弟子聽了,一定會認為這是心外的境界,因為柏樹是一個東西。然而對趙州來說,祖師西來意也好,庭前柏樹子也好,都不是境界,而是同一種東西。有人認為祖師帶來的是涅槃妙心、正法眼藏,如果用這些很抽象的哲學名詞去回答那位弟子的問題,實在毫無意義,不如直截了當告訴他,見到什麼就是什麼。趙州告訴弟子,祖師從西方帶來的到處現成,放眼皆是,沒有另外一個東西叫祖師西來意。這種思想跟自然主義有一點關係。


佛法本來是講心法的,結果有人把心當成一樣東西來執著,在此情況下,只好連「心」這個名詞都不提,因此任何東西都可以是祖師西來意。這是否是哲學上的泛神論?其實也不是。泛神論只是你對他的信仰而已,他本身並不產生任何功能。但祖師西來意是可以體驗實證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是活潑的、生活化的,人人皆可體會得到的。智慧未開時,祖師西來意即使在你面前,但對面相逢不相識,如此而已。因此也有人說,你每晚抱著佛睡覺,每天早上又跟著佛起床,只是自己不知道罷了。佛就像庭前柏樹那般熟悉,還有什麼好問的。不過,如果執著庭前柏樹就是祖師西來意,這也是錯的。


處處踏實處處是、處處自在處處活潑,就好了。
↑回到頂端↑
#1140973 - 2009-02-05 13:15:35 【聖嚴法師說禪】瓶中養鵝 [Re: Rose_wang]
Rose_wang 離線
三陽開泰
註冊: 2005-07-09
文章數: 3352
來自: 呆呆星球


問:一位叫陸宣的人問南泉禪師說:「有人在瓶子裡養了一隻小鵝,鵝漸漸長大,出不來了。如果在不把瓶子打碎,也不損傷鵝的情況下,你有什麼辦法讓鵝從瓶子裡出來?」南泉禪師喚了陸宣的名字,陸宣應了一聲,南泉說:「這隻鵝不就出來了嗎?」這個故事妙趣盎然,很想聽聽師父的看法。


答:一般人常會遇到瓶頸的經驗,比如事情膠著了或者交通滯塞了等等。陸宣是位居士,自認懂得禪,瓶中養鵝只是一個假設,他故意來考南泉的。然而對禪師來說,根本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否則就上當了,被瓶子給困住了。南泉很清楚,陸宣把自己的念頭裝到他內心的瓶子裡了,於是喊他的名字,陸宣一回答,他的念頭就離開瓶中鵝,出了瓶子了。

陸宣是否因此而開悟?如果陸宣問這個問題之前已經用功修行很久,心中已有這個疑情,想求個答案,此時聽到南泉說:「鵝不是已經出了瓶了嗎?」他會放下瓶子,沒有執著而開悟。但他也可能只是個知識分子,在觀念上有這種聰明而製造出這個故事,此時不論南泉怎麼說,他也不會開悟,頂多承認他輸了,終究淪為一種遊戲。因此,禪機的運用對真正用功的人非常有用,如果只流於遊戲,這種對話毫無意義。
↑回到頂端↑
#1140974 - 2009-02-05 13:16:17 【聖嚴法師說禪】寸絲不掛 [Re: Rose_wang]
Rose_wang 離線
三陽開泰
註冊: 2005-07-09
文章數: 3352
來自: 呆呆星球


問:有位比丘尼叫玄機,去參拜雪峯禪師,禪師問過她的名字之後,又根據她的名字問她一天織多少,她答道:「寸絲不掛。」說完就告辭往外走,雪峯禪師突然喊住她:「你的袈裟拖在地上啦!」玄機回頭一看,禪師笑著說:「你不是說寸絲不掛嗎?」這個故事聽起來頗有玄機,卻也讓人覺得要修行到真正的寸絲不掛實在不易。請師父開示。


答:這位玄機比丘尼已經懂得禪宗的機鋒,所以有這樣的回答。如果說自己身上連一根線一寸紗都沒有,普通女孩子說這種話不免會害羞,這位比丘尼則表現得頗有禪味。但當雪峯禪師一說袈裟拖在地上,她馬上就出現普通人的反應,可見她只知道如何解釋自己的名字,並未在心中了無罣礙。袈裟是否真的拖在地上是另一回事,可是剛剛才說到身上或心頭寸絲不掛,可以掛寸絲的心根本不存在才對,怎麼會有袈裟拖在地上?從這個故事可知,很多人自稱懂得禪的意義和味道,其實只是一種觀念上的、知識上的或思辨上的遊戲,並不是內心體驗上的實證。一般人要說出「寸絲不掛」這句話,已經不易,至於要體驗,更不容易。

因此武俠小說中常說「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在內行人或高手之前,普通人假裝有或只有幾手普通的招式,那是丟人現眼的事。很多人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賣弄聰明,還以為自己是內行,這在知識分子來說是最易犯的毛病。這些人只是以耳代眼、以眼代手、以手代心,實際的內心世界並不是那一回事,只是動作舞出來像是內行罷了。
↑回到頂端↑
#1140975 - 2009-02-05 13:16:41 【聖嚴法師說禪】南泉斬貓 [Re: Rose_wang]
Rose_wang 離線
三陽開泰
註冊: 2005-07-09
文章數: 3352
來自: 呆呆星球


問:南泉普願禪師的弟子為搶奪一隻貓而爭執起來,南泉要他們說出個道理,否則要殺貓。大家無言以對,南泉就把貓給殺了。當趙州從諗禪師回來,南泉把斬貓的事告訴他,趙州就把鞋子脫了,放在頭上走出去。南泉說:「你當時如果在場的話,這隻貓就不會死了。」出家人殺生是不應該的,鞋子頂在頭上也把事情顛倒了,這些和尚為什麼做這些奇怪的事?



答:佛教最重要的五戒的第一戒就是不殺生,南泉怎麼可以殺貓呢?不過他不是粗人,也不會是破戒的出家人,而是他看到寺院中養起貓來,這已經錯了。戒律規定寺院不能養貓,因為貓會抓老鼠,有傷慈悲,而東西兩堂的僧人還要爭貓,所以南泉就把貓殺了。他的目的是要使兩堂的僧人去掉爭執的心,也去掉以後養貓的心。如果處罰他們也沒什麼用,不能產生力量,一旦殺貓,可以產生極大的震撼,因為從釋迦牟尼佛以來沒有人破過這種戒。養貓已夠不慈悲,殺貓更不慈悲。這是禪宗祖師以毒攻毒,以毒治毒,以非常毒的藥來治非常毒的病。殺貓之後,這個震撼力不是一下子就結束了,直到現在還在震撼著我們。貓本身犧牲了,但南泉的舉動卻幫了很多人的忙。

趙州是已經開悟的人,他知道兩堂養貓、爭貓是顛倒,老和尚殺貓也是顛倒,他還有什麼話講?上下都顛倒!所以,脫下鞋子頂在頭上往外走,是表示這場佛事整個都是顛倒的。他用顛倒的手法也是以毒攻毒,以毒治毒。如果以正扶反,力道不強;如果顛倒加顛倒,可以馬上產生大爆炸、大火花。禪宗史上曾有很多人解這個公案,我的說法則是這三方的動作都錯了,但南泉和趙州的目的是對的,這叫「將錯就錯」、「倒正其錯」。不過,這種例子不能隨便學習,否則養狗殺狗、養貓殺貓,會很麻煩的。
↑回到頂端↑
#1140978 - 2009-02-05 13:18:45 【聖嚴法師說禪】乾屎橛 [Re: Rose_wang]
Rose_wang 離線
三陽開泰
註冊: 2005-07-09
文章數: 3352
來自: 呆呆星球


問:有位和尚問雲門文偃禪師說:「佛是什麼?」雲門回答:「乾屎橛。」也就是清除糞便的木片。乍聽之下令人驚詫駭異,怎麼可以這麼放肆呢?雲門禪師的用意是不是想破除對立呢?

答:禪師們就是要破除人的差別觀念。若從宗教信仰的角度看,說這樣的話實在是大不敬。在佛教的常識裡,佛的意思是「覺者」,自覺、覺他、覺滿,也叫「大覺」、「滿覺」,是大徹大悟的偉大聖人。然而,這個解釋對修行沒有幫助,只能聽到一些知識和說明,起不了作用。若問佛是什麼,不必用抽象名詞或描寫的說法來解釋、介紹,只需直截了當告訴他,佛是無處不在的,不能用任何固定的一句話來說明。佛可以說是智慧慈悲的代表,也可以說他沒有什麼事要做,因為他已得大解脫,但只要有需要,他隨時出現,而且能以人或物的樣子出現。然而佛不是物也不是人,他為了幫助眾生,可以在任何現象中讓你受用。如果一個人可以因為一塊乾大便而開悟成佛,得到佛法的利益,佛也可以是一個乾屎橛。雲門禪師在回答這個問題時,也許正好在野外看到一塊人糞或狗屎,就隨口說佛是那個東西。



一般人可能無法接受這種指示或觀念,但禪修者心中有很多疑問想立刻得到答案,如果禪師當下答非所問,並且給予非常強烈的印象,發問者會非常震撼,從驚訝中產生智慧的火花,或可因此而開悟。這是方法上的運用和手段上的便利,可以讓人的觀念產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從受人尊敬,應受崇拜的佛,一下子成為受人鄙棄的乾屎橛,在他心中會產生非常大的革命,他的生命可能從此得到新的開始。禪宗不傾向正面的解釋,否則隔靴搔癢無濟於事。其實禪宗並不常用這種方法,必須視情況而定,用得恰到好處才行。
↑回到頂端↑
#1140979 - 2009-02-05 13:19:15 【聖嚴法師說禪】事得理融,寂寥非內 [Re: Rose_wang]
Rose_wang 離線
三陽開泰
註冊: 2005-07-09
文章數: 3352
來自: 呆呆星球


問:南泉普願禪師在寫給弟子的信中提到這兩段話,聽起來哲學意味很濃,跟其他的公案或禪語不太相同。請師父解說。

答:理和事、內和外指的各是什麼?必須先把這兩個相對的名詞和觀念弄清楚。這裡的「理」不是道理的理,而是真理或一切現象的根本。「事」是指現象,「理」是指本體,這是哲學觀點的解釋。南泉說「理隨事變」,一般人卻說本體不動,現象會動。南泉說「事得理融」,一般人卻說見到現象不見得見到本體,本體是不可捉摸的、完整的、永恆不變的。但就禪而言,理和事,亦即本體和現象是同一個東西,即事即理。(現象本身就是本體的表現,而不是現象之後還有本體;所以看到現象就知道它的根本是什麼。也可以說,有煩惱的眾生和佛是同一個東西,只是他尚未成佛而已,所以呈現出凡夫的樣子;其實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是跟佛性在一起的。)


如果通達了這個道理,外在的現象和內在的本體根本是一即二、二即一,等號的兩端是事與理,內和外也是一體的。這是從禪的立場看,不是從哲學的立場看,因為禪的經驗是用心來體會的。心不在外,也並不在內,否則是在那個之「內」呢?是因為身體、環境在動,心才跟著動,所以心不在內也不在外。

所謂「理隨事變」,現象在變,本體的理就在變動的現象之中。「寬廓非外」,你不要以為現象是在本體的外邊,無限的廣大也不在本體之外,不要把現象當成本體的外在;此即理事不二,即事即理,套用哲學名詞,便是現象即本體,本體即現象。

「事得理融」,一般人認為理是不動的本體,事是不斷變動的現象,事可見而理難知。事實上,當你心中已無分別執著之時,看到一切現象雖然在動,心中並不受其影響,所以等於未動,故以智者的眼光看世間一切現象,都是清淨無染的,那與理體的本身無異,見事即見理,理以事現,理在事中。故在凡夫的心境,總想要離苦,嚮往佛國,對於悟後的智者,縱然常住世間的塵囂之中,也等於處身於佛國淨土。

「寂寥非內」,許多人認為外在的世界是動的,內心的深處是靜的,故要用靜坐及參禪來開發內心世界。其實,若從禪悟者的立場而言,事與理既非兩樣東西,內與外、靜與動,也是不可分離的,動態既不在外,靜態也不在內。若把內外看成兩極,就有煩惱出現了。

所謂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當有煩惱的時候,所面見的世界是醜惡的,實際上是因為人心醜惡,世界才醜惡。有大智慧的人,心不隨境動,環境如何是環境本身的事,他的內心世界不受影響,也就等於跟他無關,但他依然會照著環境的動向作適當的處理,那是智慧的功能而非煩惱的心動。
↑回到頂端↑
#1140981 - 2009-02-05 13:20:05 【聖嚴法師說禪】紅爐一點雪 [Re: Rose_wang]
Rose_wang 離線
三陽開泰
註冊: 2005-07-09
文章數: 3352
來自: 呆呆星球


問:「紅爐一點雪」,從詩的意象上來說非常有張力,因為紅色和白色在對比之下很醒目,而燒熱的爐子和冰涼的雪也在溫度上呈現兩個極端。把這些對立擺在一起,究竟想表達什麼呢?

師:紅爐中有一點雪,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烈火熊熊的紅爐豈能容得下雪?雪竟能在火紅的爐中存在?這恐怕是一幅畫吧!它的用意是說明沒有這樣的東西,正如龜毛兔角一樣,並不存在。



開悟、成佛、智慧等等,都是空洞、抽象的名詞,但是對未開悟者要講這些東西,因為他們就是被迷惑、煩惱、障礙等這些問題所困擾,名聞利養權勢物欲也都存在。一旦開悟,這些東西都不存在了,不但是身外之物、心外之物,而且連身外、心外也都是幻相。人如果有情緒、情感的執著和判斷,就會產生障礙或情執的作用;如果心無罣礙,心不受外界所動、所影響,心外就沒有東西。不論是世間任何事物,或是成佛之後所見到的佛、道、淨土、聖人、菩薩,在開悟者眼中都是紅爐一點雪,沒這些東西。一般人是很難體會的!在我們眼前明明有種種人、事、物、環境、情況、現象,怎麼說它沒有?有慧根的人聽了這句話之後卻會馬上開悟,發現往日為自己所貪戀、厭倦、愛憎的對象,都如紅爐一點雪,不是事實,何必執著?
↑回到頂端↑
#1140982 - 2009-02-05 13:20:30 【聖嚴法師說禪】藏頭白‧海頭黑 [Re: Rose_wang]
Rose_wang 離線
三陽開泰
註冊: 2005-07-09
文章數: 3352
來自: 呆呆星球


問:有位出家人問馬祖禪師一個佛法上的問題,馬祖說他很累,叫他去問智藏禪師,智藏說他頭痛,叫他去請教他的師兄懷海禪師,懷海說他不會回答。這和尚就把情形回報給馬祖禪師,馬祖說:「藏頭白、海頭黑。」他的意思是不是說真理是現成的,就像智藏的頭是白的,懷海的頭是黑的,如此單純?


師:馬祖的弟子當中,智藏的年紀比較大,頭髮已白;懷海的年紀比較輕,頭髮較黑。他們三人都不回答問題,使問法的人不得其門而入,看起來毫不合理,實際上是沒什麼好回答的。馬祖覺得此人需要點一下,因為他始終弄不清楚別人為什麼不回答他的問題。馬祖說,你問的問題就如智藏的頭是白的,懷海的頭是黑的,還有什麼好問的?一切不都是現成的?處處都是佛法,處處都是禪,樣樣東西都是道;你自己看不到,還在問東問西,等於說你自己穿衣服還在找衣服穿,飯就在眼前還在找飯吃。問道的人聽了是否開悟,在公案中沒有記載,但這個公案非常明顯而有用。真正的佛法是現成的,不需用語言文字說明,根本沒有佛法、開悟、道、禪這些東西。如果有的話,那是心中的執著。要把心中的一切擺下之後,才是祖師西來意。祖師從印度帶來的是什麼?不需要問!放眼都是,吃飯、睡覺、拉屎、撒尿也都是。然而,心未放下之前,一切都不是。

這類公案在現實生活究竟有沒有用處?還是有的。有些人鑽牛角尖,引來許多痛苦。如果退一步即可海闊天空,否則比下地獄還痛苦,因為是死路一條。禪語教導我們把自己放到非常自由開闊的世界中,不要把自己逼入狹窄的觀念或自以為是的框框裡去。
↑回到頂端↑
#1140984 - 2009-02-05 13:20:56 【聖嚴法師說禪】三十棒 [Re: Rose_wang]
Rose_wang 離線
三陽開泰
註冊: 2005-07-09
文章數: 3352
來自: 呆呆星球


問:如果在一般的學校裡,老師問一個問題,學生答不上來要挨三十棒,答出來也要挨三十棒,恐怕會引人非議。為何這則公案「道得也三十棒,不道得也三十棒。」反而能助人開悟呢?但是用於禪法的話,是不是叫人不要在觀念上有一個執著點呢?



師:這是所謂「德山的棒」,是德山宣鑑禪師的公案。「道得」就是你答得上來或開口回答,可是不論你回答與否或答對與否,德山都給三十棒。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為例,無常無我是大家對佛教的共識或通識,如果禪師問你:「一切是無常的或常的呢?」這個案子是現成的,你究竟回不回答?如果你不回答,問你問題為什麼不回答?如果你回答,答案明明有了,還有什麼好回答?所以,回答是錯的,不回答也不行,這其中沒有邏輯的問題,也沒有對與不對的問題。重點在於正在求道的弟子若把心中所有的知識、經驗、學問──不論是從書本上看到的,或從人的口頭聽到的,或是自己體驗到的──用語言表達出來,那就是錯的。要離開心理的活動,離開知識的分別,這才是無差別、才是平等,才是不二法門。所以回答或不回答都不行。在這情況下,未開悟的人會被老師逼入絕境,向前無法進,向後無法退,向上爬不上去,向下入地無洞。這時會捨掉一切攀緣心,斷絕一切所有可以動的念頭,心中一切東西都不存在了,可以馬上開悟。清清楚楚的心中沒有任何執著,沒有主觀的自我也沒有客觀的環境,這叫一絲不掛,寸草不留,是大徹大悟的境界。道得不道得都給三十棒是一種幫助弟子開悟的方法。德山對需要他幫助的人,會巧妙地用這個棒。
↑回到頂端↑
#1140985 - 2009-02-05 13:21:22 【聖嚴法師說禪】磨磚成鏡 [Re: Rose_wang]
Rose_wang 離線
三陽開泰
註冊: 2005-07-09
文章數: 3352
來自: 呆呆星球


問:馬祖禪師到懷讓禪師那兒學道,每天都坐禪,有一次懷讓禪師問馬祖:「你坐禪是為了什麼?」馬祖說:「為了成佛呀!」懷讓就拿了一塊磚磨了起來,馬祖覺得很奇怪,問他磨磚做什麼?懷讓說:「把它磨成鏡子。」馬祖說:「磨磚怎能磨成鏡子呢?」懷讓答:「磨磚既不成鏡,坐禪又怎麼成得了佛呢?」禪宗一向非常重視坐禪,卻又說坐禪成不了佛,這是什麼道理呢?

師:坐禪的確不能成佛,坐禪只能把腿子鍛鍊好。不過,一般人還是得坐禪。釋迦牟尼佛是坐禪成道的,在他之前、之後的修行人都在打坐。問題是,如果不論學佛與否,打坐皆可成佛,那是不可能的。成佛也好,開悟也好,是在於心,不在於坐。在於心能否明淨、沒有執著、沒有罣礙,不在於坐的姿勢好不好、坐得久不久、腿痛不痛,這是了不相關的。自古以來,各宗各派的佛教都不反對坐禪,他們都確認打坐可以產生安定心的功能;但是心的安定並不等於開悟成佛。在中國禪宗,始終都要坐禪,但也說坐禪和成佛開悟沒有關聯。如果像馬祖那樣不斷地打坐,馬祖可能成不了馬祖,也開不了悟。一旦他明白磚頭磨不成鏡子,打坐也成不了佛,對打坐的執著就放下了,進而從心上用功。只要放下心中的一切,就是明心見性、頓悟成佛。在印度,有不少阿羅漢並沒有打坐,他們只是聽聞佛法,立刻就證了阿羅漢果,這叫慧解脫阿羅漢。當心中靈光一閃,把過去現在未來人我是非一齊擺下,此時就顯現出光明的心地和萬里晴空無私的境界,這叫開悟吧!
↑回到頂端↑
#1140990 - 2009-02-05 13:25:08 Re: 【聖嚴法師說禪】磨磚成鏡 [Re: Rose_wang]
rblin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1-02-04
文章數: 26823
來自: 台灣

這個板讓我感覺到聖嚴法師顯靈又在渡化眾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彌陀佛
Amitabha

↑回到頂端↑
Page 2 of 3 < 1 2 3 >



板主:  華阿姨 
Google 搜尋
七嘴八舌
Facebook 塗鴉牆
最新議題
請問如何才能讓夫妻感情更好?
by hongrong51
2024-05-23 14:44:13
對自己最大的救護
by rblin
2024-05-23 03:05:41
新的辦公房風水如何?
by ameliel
2024-05-22 17:21:06
眾裡尋他千百度
by rblin
2024-05-22 03:01:38
歐洲注定要失敗?以歐洲為世。
by CHC
2024-05-21 10:34:40
什麼時候可以轉換到理想的工作
by lyfg
2024-05-21 09:55:58
人生得意事十常七八
by rblin
2024-05-21 03:02:24
5/16應徵的工作能上嗎?
by 禾平
2024-05-20 20:31:26
賴總統和台灣國運
by juya
2024-05-20 15:16:25
是不是又要感冒了呢? 喉嚨又開始痛了!
by hongrong51
2024-05-20 15:01:40
最新使用者
WolfTsai197802XXXX, a8565, 哈尼尼, 6287194362, 郭老
81752 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統計
81753 使用者
54 討論區
220945 議題
2142401 文章

最高線上使用者: 1162 @ 2018-05-29 02:51:45

本站是個命理討論的園地,如果您要問命,請務必詳閱各板板規,遵守發問規則,不要只留個生日或是命盤, 其他什麼都沒提。貼命盤的方法請特別注意算完命盤後的文字說明,不要貼個沒人看懂歪七扭八的命盤, 貼錯命盤及未遵守板規者,文章很有可能被不預警刪除 另外,如果您提了問題,而有人回覆的話,不論對與錯,請務必多上來回應論命者, 我們不歡迎那種提了問題就等人回答,也不回應的人。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互動」及「長期的追蹤」。
本站大多數的討論區都得要註冊才能發言,您若是要張貼討論,請務必註冊為使用者, 如果您忘了您的密碼,請在登入」的畫面, 輸入您的帳號,再按一下我忘記我的密碼了」, 此時系統會寄一封信到您當時註冊的 Email 信箱裡面, 裡面則附有一個臨時密碼,請您拿到密碼後用此臨時密碼登入。登入之後可以在 編輯個人檔案」裡面修改成您習慣的密碼。
本站推薦瀏覽器: Firefox Chrome Safari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