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只是一種形式,其對修行的意義實在不大!

貼文者 : : calab

【出家】只是一種形式,其對修行的意義實在不大! - 2002-10-14 18:14:54

我觀察及跟一些出家人交談, 發覺有很多只是對世間不如意之事不懂面對時採取消極避世, 或一些貪著修福的形相拼命傳道, 為的是希望下一世有好福報等之形相, 但大多出家人(不是全部)其對佛理之理解程度只是說一些簡單又沒有深度的基本佛理教義!
我寫這文章, 就是要質疑現在出家形式的本質, 除了中港台外, 其他國家的佛教基本上也是吃肉的.....如西藏, 泰國....等等出家人! 是否吃素、宗教干預政治...等等, 亦是一個主要探討問題.
有人說出家人是福報大的, 這其實是廢話! 生活就是禪, 佛道在心中, 三千大千世界無處不是佛場, 佛場其實就在心中!根本不需貪著出家之形式及或去找所謂名師. 若有用心學佛, 應要明白這種思維。

請各位大德不要跟我說: 出家場地會有師父教導, 應該會好一點.....等這種廢話, 因為要悟道始終靠自己看經書及引証(古代印刷術不發達, 古代書本很貴, 而且古代經濟亦不發達), 只有出家, 才有機會飽覽眾多且收藏齊存的佛經, 現今佛經廣泛流通, 近代大師級著作亦豐, 根本到處都可買到, 只要用心看並用自己人生經歷引証, 應該可悟出一些真理的. 現今也交通方便, 悟了后, 就可去拜訪一些高僧談道辯証, 故出家只是形式.

若幻想著古代中國傳統出家才是真正佛教徒, 這是錯的概念! 認真『持戒』及思考佛經理論邏輯並以自己人生引証, 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佛教徒!

故釋迦牟尼在世時曾說:以『戒』為師, 我想加多一句: 以『佛經』為友.

其實所有出家人皆是眾生, 沒有什麼大不了, 有時攀緣亦不會是件好事, 各位大德隨緣吧, 眾生不是平等嗎? 為何要仰慕任何人呢???????????

達摩不是曾說:『佛性不從心外得, 心生便是罪生時』嗎?

歡迎各位『一針見血』加入討論。

一點淺見.............

貼文者 : : calab

修心只能靠自己 - 2002-10-14 18:16:40

修心只能靠自己, 任何人(包括親人)不能幫上忙, 物質不能帶走, 但意識會令到我們投胎, 故六道循環不息之根源問題是在自身之意識.
跌倒了, 亦是要靠自己, 任何人(包括親人)亦不能幫上忙, 故君子雖當自強不息, 積極面對生活, 改善生活之品質, 才是修心修行之法, 佛經是叫人積極, 而非叫人積極, 亦不是叫人寄望下世富貴榮華, 請各位深思此一問題。
不管各位是貧窮命還是富貴命, 都是要從中學習『中庸』之理, 即平常心也。

孔子在【四書】裡之『大學』中有云: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靜, 靜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慮, 慮而后能得。物有所本, 事有終始, 知所先后, 則近道矣!

解決問題之道, 在乎首先勇敢面對問題, 對正下藥, 用恆心堅持下去, 才是治本之法。

貼文者 : : calab

魔由心生,佛由心生。魔鬼與上帝是一体的! - 2002-10-14 18:18:43

有善則有惡, 有好則有壞, 有生則有滅, 有享受則有痛苦、有上帝則有魔鬼, .....等等, 這些都是相對的概念.
學佛, 就是找其中庸, 超脫『相對』概念, 把它融和一起, 以慈悲眾生、平等智慧包容萬物也。並放棄極端之取捨, 即要無慾無求, 心才能平靜, 靜才可得到智慧, 有了智慧, 才會明白平等正覺的道理. 否則, 任何極端思考, 都是虛幻不真實, 是【貪慎痴】三毒之幻象也.

一點淺見

貼文者 : : calab

『我』是誰? - 2002-10-14 18:24:49

我的領悟是:

有『我』的存在, 若否定了自身之思考, 則不單只推翻身軀, 還有靈性.

眾生之靈性本是相同, 故應無分別!

但重點是要以這個『我』, 去領悟出這個佛理邏輯---【無我非無我】【之境界!

而這個『無我』之定義: 是宇宙一體, 真理只有一個, 過去成了佛的不同眾生, 最終的思維應該是相同的, 即不同思考, 但答案是唯一性.

三千大千世界不同的【佛祖】都是提出相同概念---慈悲、眾生平等、.......等之思維邏輯!

這種思考邏輯, 就是要超出身軀、主觀思想...個人化的情感, 學佛的手段就是要在『享受』及『痛苦』之中明白到所有主觀情感都是【小我】之概念, ex) 善惡, 對錯, 美醜......等等, 故我們應以人生經歷証悟『天人合一』之境。

『佛』是一個正確思維過程(即圓滿智慧之境界總稱), 所以釋迦牟尼曾說: 眾生(任何有生滅的生物)皆有佛性, 在乎清醒的程度(即智慧).

以上純粹個人領悟之心得, 不代表真理!

故歡迎各位大德加入討論, 不過請『一針見血』吧.

一點淺見............

貼文者 : : calab

『觀世音菩薩』有否救苦救難之探討! - 2002-10-14 19:11:03

當我們有難時, 真誠稱『觀世音菩薩』名號后, 祂有否真的暗中幫了我們呢?

扶一把之程度又如何衡量呢? 暗中扶了我們, 是否一定要給我們感覺到祂是有幫助我們的? 若被我們感覺到祂幫忙, 我們會否造成心理上之依賴, 這點不是無形中把自己生命中之逆境惡因緣轉移給祂嗎? 這些是否人類之劣根性?

從而我想帶出了一點:若我們不能勇敢面對自身之惡果, 每人修行之意義還有價值嗎? 每人之命運, 究竟是由祂來玩, 還是應該由我們自身來玩這個命運遊戲? 每人的業力不是應該由每人自己承擔責任嗎? 要祂承擔, 每個眾生豈不是都把惡業力轉移給祂, 把享受歸了自己, 這些符合自然界之法則嗎? 神佛及菩薩之智慧真的思考不出這些問題嗎?

若各位真的思考過以上種種因素, 我們的命運其實是基於我們的因果之善惡福報, 修行在自己, 佛陀亦說過要我們【福慧雙修】, 最終才可成佛. 故命運之主宰者, 始終由我們自身去承擔, 但觀世音菩薩有否幫我們, 始終是個『迷』, 但基於我們相信佛理, 認同【菩薩】不打妄語及違背誓言之理据, 我個人是相信祂有幫助一些真誠稱祂名號的人們的. 但祂如何幫助我們, 其幫助之程度如何, 此點實難用例証去証實, 我們死后若見到祂, 不妨問問祂不是更好嗎?

我們做人, 應該盡量求己, 而不應求人或求佛或求菩薩, 因為有這些善惡因緣都是每人自己過去【累世】搞出來的, 此責任應該由自身承擔, 別人幫自己、或神佛菩薩幫自己, 是出於人們或祂們的善意, 給我們機會, 一切應隨自身因緣吧.

最后, 同樣道理反問一下, 十惡不赦的人之惡業, 我們肯為他們一起在地獄分擔嗎? 被害的人, 要找這些十惡不赦的人報仇(即不管他們最終是否惡性循環), 就算神佛或菩薩願意幫助十惡不赦的人減輕罪業, 但這被害者, 不會盡力阻止祂們對十惡不赦罪人的救贖嗎? 祂們是如何擔當中間調停之角色, 幫助的方法而又不違背自然界之法則的, 這點我相信只有天曉得吧。

故此, 神佛及菩薩是否偉大, 當我們眾生有難時, 祂們暗中幫或不幫我們, 在我們心裡其實巳經不重要, 最起碼祂們有這種善意, 也沒有害我們, 並以佛經邏輯思維教導我們---即不會捨棄一些想學佛而因為惡因緣(福薄)之障礙令到修行受阻之人!

而且, 我們人類根本沒有這種智慧或宇宙之智慧去思考, 請各位不要去花時間揣測祂有否救難。而且我相信自然界是有一定之規律的, 從【命理】之統計學知識層面可以解析此點, 所以任何人或神或菩薩或佛祖都沒能力隨意改變自然界之法則的!否則, 三千大千世界的諸佛就能以祂們的願力令我們一切眾生超生了, 又何需多此一舉, 要我們自己修行呢?

學佛不是把自己生命之善惡因緣轉移到神佛菩薩身上, 我們是要從自身的環境之磨練過程中領悟出真理的! 故此, 佛陀是要我們自身福慧雙修, 才能成佛, 不是借助祂們的法力, 即腳踏實地修行菩提正果!

因此,【福慧雙修】是重要的, 缺一不可, 若最基本的麫包都沒得吃, 修什麼行??? 其實此句話, 我記得佛陀也曾經說過, 修『福』之目的, 是要有基本生存之手段, 再利用這些福份(出錢出力幫人結善緣)擴大出去, 變成更大之福份, 乃至無限大, 同時, 把這福份擴大的過程中, 要堅守及明白『福緣』本是虛幻, 再強大福份也不能永恆長久的, 故我們應不要忘記修心修行之目的是想要成佛、脫離苦海最終之大道理(真理), 不要沉迷享受福報當中, 否則福報一完, 打回原形, 六道自然循環不息, 最怕一點就是一沉不振在六道內, 永沒出期的!

順帶一提: 各位若要成正果, 就一定要認真研究佛經原典(經律論), 對過去各朝代及近代人對佛經之詮釋或讚嘆誇張之文章, 奉勸各位最好不要太過相信及深研, 先用心分析過【佛經原典】后才看這些『人為』之文章, 這樣就不會被這些人為之文章迷惑, 並會使各位之佛理思維有幫助的.

而且【佛經原典】有很多類別, ex)『佛說阿彌陀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等等, 這些佛經都是一種【讚嘆】之佛經;而『金剛經』、『成唯識論』、『瑜伽師地論』、......等等, 這些佛經則是以『治心見性及心識牽引墮六道』之研究經典。

故我認為各位應該多研究關於這些【治心見性及心識牽引墮六道』之原文經典較為符合『修心』之法則, 當自心頓悟后, 就嘗試貫切實行在生活之中, 此即『修行』也, 心行合一, 智慧自生, 同一時間, 努力在生活中領悟慈悲、眾生平等之定義----無情非無情, 故要自身在生活中觀察深思領悟才會真的明白的。

言語到此, 希望此文能解決到各位心中之疑惑!

歡迎各位大德質疑及批評, 但請各位『一針見血』分析表達見解!

一點淺見..........

貼文者 : : calab

『佛』不是名詞! - 2002-10-14 19:16:18

佛教、派別....等之形相, 的確會阻礙我們修行之路的.
無教無派.......等等, 就不會被形相所束縛了.

『性』即是佛! 故見性才能成佛!

個人主觀認為. 『佛』可以說成是形容詞, 代表一種正確思維的過程(圓滿智慧), 猜想應不是名詞之形相, 也無分別相!

若然明白佛經原典之真理, 其佛理文字最終皆是【戲論】. 任何佛經只是一邏輯思維.-----詳看『宇宙萬有本體論』一書

歡迎各位大德討論.

一點淺見....

貼文者 : : 無願

Re: 【出家】只是一種形式,其對修行的意義實在不大! - 2002-10-14 20:13:03


四眾弟子於修行過程及護持佛法皆有其地位及重要性

僧為眾中尊
因其清淨

四大菩薩中地藏菩薩何以現清淨比丘相?
又釋迦佛及十大弟子何以現出家相?

出家的功德及利益散見各典籍 於此不贅述

重要的是身出家? 或心出家?
還是出五欲煩惱枷?


無願
貼文者 : : 無願

Re: 『觀世音菩薩』有否救苦救難之探討! - 2002-10-14 20:33:30

且【佛經原典】有很多類別, ex)『佛說阿彌陀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等等, 這些佛經都是一種【讚嘆】之佛經;*****************************************************************************

研究清蕅益大師之彌陀要解及隋智者大師有關法華經之著述
或許會有更多發現



無願




貼文者 : : 無願

Re: 【出家】只是一種形式,其對修行的意義實在不大! - 2002-10-14 20:57:32

其實所有出家人皆是眾生, 沒有什麼大不了, 有時攀緣亦不會是件好事, 各位大德隨緣吧, 眾生不是平等嗎? 為何要仰慕任何人呢???????????

*******************************************************************************


眾生平等 是就空性而言 是因緣有 然不分聖凡 禮敬為要為妙

凡夫僧有朝一日也會習成賢聖僧

法華經第二十品常不輕菩薩品 有機會可以一讀



無願







貼文者 : : calab

Re: 【出家】只是一種形式,其對修行的意義實在不大! - 2002-10-15 02:53:21

僧為眾中尊

======================================================================
兄其實句句也是有道理的, 但奈何.....

綜觀現在很多出家人並非真出家, 有些還騙錢, 即是為了錢及生活才出家的.

古代的出家規條嚴格, 但現代的出家之路基本上沒有什麼嚴格規條, 巳經大開方便之門, 表面上看來是利益眾生, 但發現有很多出家后又還俗的人, 其數目實在不少!

『僧為眾中尊』的性質開始扭曲, 有時內心真的有點無奈, 不過抱著眾生平等之概念, 眾生皆有佛性, 大多數出家人只從善不從惡之理論, 還是十分尊重出家人的。

我希望能對自己良心誠實, 所以才大膽寫出來舒發己見!

各位大德有何高見, 不如指點一二!
貼文者 : : calab

Re: 『觀世音菩薩』有否救苦救難之探討! - 2002-10-15 02:59:42

謝謝!

兄可有什麼高見舒發呢? 在下定會洗耳恭聽!

貼文者 : : calab

Re: 【出家】只是一種形式,其對修行的意義實在不大! - 2002-10-15 03:14:36

法華經第二十品常不輕菩薩品
=========================================

既然『眾生平等』概念成立, 任何眾生當然不可被輕慢(包括菩薩)!

輕慢者, 不是任何人可以為之, 我覺得只有自己不誠實時才可毀了自己, 故誠實是對自己良心交待, 外在任何事物根本傷害不了良心, 故輕慢任何眾生, 就等於輕慢自己良心.

換個角度思考:

【佛 = 菩薩 = 任何眾生】, 這些名稱、個體、你我他....等等, 皆是自身心識分別出來, 若我們輕慢眾生就是輕慢『自性』, 此點不可不察!

貼文者 : : 無願

Re: 【出家】只是一種形式,其對修行的意義實在不大! - 2002-10-15 09:43:18

如來家業難荷擔
續佛慧命原非易
僧尼緣由諸子異
合抱之木毫末起
法門龍象皆夙修
福厚方得遇一二
敬田培植修忍辱
心有高下地難平
不輕普敬已成佛
僧門質量雖世遷
世尊昔範凡應效

無願





貼文者 : : 陳璽文

Re: 【出家】只是一種形式,其對修行的意義實在不大! - 2002-10-15 16:40:39

出家?出什麼家呀?
出了這個家,進了另一個家,
出家了嗎?
貼文者 : : calab

Re: 【出家】只是一種形式,其對修行的意義實在不大! - 2002-10-16 00:34:19

謝謝兄的回應............^___^

若兄有其他新的佛理邏輯領悟, 請不吝指教, 先謝!
貼文者 : : randy735

Re: 【出家】只是一種形式,其對修行的意義實在不大! - 2002-10-16 19:07:56

出家人也是凡夫,他們也在學習,也在修行。雖然我們常看到有些出家人的行為的不完美,但我們也不能說出家是一種形式上的行為。

雖說修行只在心,但請問有多少在家居士能像維摩結居士般,"雖為白衣,奉持沙門;難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但梵行。"請問有多少在家居士能做到呢? 對不起,在我所知的人,除了佛經中的維摩結居士,我一個也沒見過。因此,出家仍然是但行路上的好選擇,如果不是,那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要示現出家相呢? 難度他不能以在家相修行成佛嗎? 不是,而是因娑婆眾生難調難伏,所以他以出家相示現一條易行道給我們。

C大大認為因一少眾法師的佛學知識不豐,言談舉子不合乎佛道,所以覺得修行出家只是一種形相。我持反對意見。第一,正如我之前所說,他們是凡夫僧,不是已証果位的聖僧,所以一定有習氣。第二,大大文中提到有出家人利用他們的身份騙財等等。請問有什麼地方沒有這等人呢? 這跟是不是出家沒關係,是個人人格的關係。第三,雖然有些出家人有習氣,但不要忘這他們發心受戒的勇氣。受戒並不是您完全做到才去受的,而是受戒後去改善自已的習氣去學習守戒。發心出家,受俱足戒;這表示他們決心學習改掉習氣。只是這一點也值得我們專敬。請問這種條件不是在家居士能容易做得到的。受在家五戒的不算少,但受在家菩薩戒十重二十八輕戒的人也不算多。

想想看,男眾比丘俱是戒的二百五十條;比丘尼的五百條再加上出家菩薩戒的二十八重四十八輕戒。請問有多少人能有這願力去受這等戒條。如果我們連近這種戒的勇氣也沒有,也不要說什麼修行只在心了。

關於現在很多人出家又還俗的問題,這是戒律上許可的。男眾可以有七次機會而女眾有一次。他們覺得自已不能再續繼以出家人的身份生活,而又不破戒的情形下,還俗又有什麼問題呢? 總比以出家人的身份,但沒有出家的心好。最基本他們對自已誠實。

此仍個人的一點淺見。
貼文者 : : coolwind

Re: 『觀世音菩薩』有否救苦救難之探討! - 2002-10-16 22:35:02

一念間,天堂地獄之別,
心誠則靈,專心自然有力量.
面對自己頑強的業力,強烈的無力感.只能緣一句一念,求得一瞬間當下的解脫.
或許你有很高的智慧,可以面對如此挑戰,所以可以大聲討論這些議題.
我不敢妄求如此智慧,我只期待一點點的信心,可以讓我面對明天的不確定.
能做多少的我就做多少,只要是對的,我做一點就是一點的累積.
寧可專注念佛,不想任何的情緒,負面的感受,任何的害怕,任何的不確定.
就愈來愈顯得多餘.老實的修行,無須太多的言辭爭辯.
你講的都對,只要你能持續做到,相信成就非凡,
隨喜也是功德,希望你早日自渡渡人.我也很高興.


我無法轉移業力,我只是覺得愈來愈不受限制,不再苦痛,苦是錯的,我不應停留太久.
貼文者 : : 紫雨飘

Re: 【出家】只是一種形式,其對修行的意義實在不大! - 2002-10-16 23:27:42

雜修與專修,都要用心方有功。當兩者皆用心,專修較有成。出家事簡心清,外緣較殊勝。

了知冰者,水為之,何須離冰求水?

冰水雖一體,能為各有異。寒者,冰也;流者,水也,其用各不同。執著冰必須融化方成水固然是執著,執著水不可成冰方是好水,亦不見得高明。

未成聖,誰無攀緣?既然如此,反正要攀,攀淨緣豈非遠勝於攀染緣乎?
貼文者 : : 紫雨飘

看來長進不大啊! - 2002-10-16 23:43:17

Calab兄,念在認識已久,恕不客套了!

縱觀兄之大論,世智辯聰無疑一流,但還在耍嘴皮子、知見推論的階段下功夫,離道尚遠。空有不一不異未明,所言一切皆有閃失,還造下滔天口業,實在為你擔心!

一明一切明,一空一切空,到時任你橫說豎說,都對。未到其境妄作其言,百害而無一利。

在思想上下功夫,離道日遠;往心地上真放下,當下即是!

望深思之,飄沒有時間一一給你一針見血,自己學習悟悟看吧!

言辭多有得罪,希望寬恕則個。
貼文者 : : 紫雨飘

老實修行,好,真智者也! - 2002-10-16 23:49:19

如汝所念,滿汝所願!
貼文者 : : calab

Re: 【出家】只是一種形式,其對修行的意義實在不大! - 2002-10-19 23:35:30

未成聖,誰無攀緣?既然如此,反正要攀,攀淨緣豈非遠勝於攀染緣乎?

===================================================================
飄兄, 很久不見, 今天突見兄出現, 並參與討論, 喜出望外之致......呵呵!

晚了回信, 因最近幾天較忙, 未曾上網之故也。

緣份本是虛幻, 一切唯心, 成聖與否, 也必需要明白:『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隨緣就是要順其自然, 有則來, 沒有亦可!

而且, 『緣』一字, 根本不需理會它是惡緣還是善緣, 只要心不染塵, 善惡、淨染.....等之緣份, 又何須執著? 更何況執著分別攀緣之形相乎!?

一點淺見.....
貼文者 : : calab

Re: 【出家】只是一種形式,其對修行的意義實在不大! - 2002-10-20 00:34:01

>>>雖說修行只在心,但請問有多少在家居士能像維摩結居士般,"雖為白衣,奉持沙門;難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但梵行。"請問有多少在家居士能做到呢? 對不起,在我所知的人,除了佛經中的維摩結居士,我一個也沒見過。因此,出家仍然是但行路上的好選擇,如果不是,那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要示現出家相呢? 難度他不能以在家相修行成佛嗎? 不是,而是因娑婆眾生難調難伏,所以他以出家相示現一條易行道給我們。

在下是認同有很多在家居士做不到的, 但同樣地, 大多的出家僧侶亦不見得好多少。 我指在修心修行之証悟功夫上.

另外, 出家人之佛門其實仍有很大之我執, 亦可能有糾結小圈子之情況. 其學習環境是否一定較好, 只能說是相對較好, 不一定是好的。此點在家居士修心修行亦如是, 所以我非常讚成『陳璽文兄』前文一針見血之言論, 大意是說『心』要出家, 方是真出家, 否則, 又進入另一個家了!

至於釋迦牟尼在世時示現出家相, 是要告訴我們不要被人類文化之家庭觀念所騙, 因為這些皆是由因緣產生, 家是相, 出家也是相, 心不戀緣, 才是真出家。



>>>C大大認為因一少眾法師的佛學知識不豐,言談舉子不合乎佛道,所以覺得修行出家只是一種形相。我持反對意見。第一,正如我之前所說,他們是凡夫僧,不是已証果位的聖僧,所以一定有習氣。第二,大大文中提到有出家人利用他們的身份騙財等等。請問有什麼地方沒有這等人呢? 這跟是不是出家沒關係,是個人人格的關係。第三,雖然有些出家人有習氣,但不要忘這他們發心受戒的勇氣。受戒並不是您完全做到才去受的,而是受戒後去改善自已的習氣去學習守戒。發心出家,受俱足戒;這表示他們決心學習改掉習氣。只是這一點也值得我們專敬。請問這種條件不是在家居士能容易做得到的。受在家五戒的不算少,但受在家菩薩戒十重二十八輕戒的人也不算多。

可能您有少許誤解在下原意, 在下最想帶出一個重點: 出家只是形式, 出了家修心修行不見得是有多大進步。 心出家方為真!

在下覺得出家的僧侶中(不論比丘還是比丘尼), 是大多數出家人對佛學知識之領悟不豐, 並不是少數! 此點我是客觀分析過后得出之結論, 也反省過是否自己我謾心作怪才下此結論。

您的第二點: 我提出有些出家人騙財, 只是想帶出出家是一種形式, 尊重出家人而並非尊重他們的出家裝扮之形相, 而是尊重他們的佛學內涵!

有些出家人名義上受戒, 但有些出家人是經常違背戒條, 而有些是為了改善俗家時的困境生活而出家的, 而現今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對資本物質的慾望巳經蓋過出家戒條之約束力, 再加上, 現代人權、民主巳是主流之中心思想, 出家又還俗之概念亦從而產生, 故此, 古代出家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但現代出家是否真的需要很大勇氣, 此點則留待閣下認真思考、觀察!


>>>男眾比丘俱是戒的二百五十條;比丘尼的五百條再加上出家菩薩戒的二十八重四十八輕戒。請問有多少人能有這願力去受這等戒條。如果我們連近這種戒的勇氣也沒有,也不要說什麼修行只在心了。

戒條多與少, 根本不能反映修行程度之深淺. 而您此段也是重覆前段第三點之意思, 即出家人是有很大勇氣才會出家之理論, 有很多出家人是寄望福報及願力, 希望可以去極樂世界得永生, 但您也試細想, (1)若出家是為了貪著福報、願力, 則是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2) 不出家不代表沒有勇氣. 勇氣的反映在於對自己良心誠實, 即持戒要認真. (3) 戒條本質是真理, 即是明心見性之指示, 戒條其實是良心之本質, 沒有數量多寡, 應『如是做』最后才可見性, 故戒條不應以外在附加, 而是由自身內心領悟引証后才會發揮功效, 若對戒條之內涵不明白, 就很容易曲解了戒條之定義!

>>>關於現在很多人出家又還俗的問題,這是戒律上許可的。男眾可以有七次機會而女眾有一次。他們覺得自已不能再續繼以出家人的身份生活,而又不破戒的情形下,還俗又有什麼問題呢? 總比以出家人的身份,但沒有出家的心好。最基本他們對自已誠實。

此點不是對自己誠實, 是被自己心念所戲玩也。 對良心誠實, 是一定要思考清楚, 並不是因為制度有此彈性, 就抱著一試體驗出家之生活, 故出家之出發點本是錯, 因為制度是人定的, 若認為不違反制度, 就代表不破戒嗎? 此點應認真思考清楚。

貼文者 : : calab

Re: 『觀世音菩薩』有否救苦救難之探討! - 2002-10-20 00:58:06

我反覆思考金剛經, 根本沒有福德可累積, 若把福德具体化思考, 就會變成有始也有終之形相, 發現原來動念思考『福德』皆是有漏之果。

因為在下發現福德的定義: 是無念非無念.........根本說不出來, 寫不出來!

吃肉仍可成佛, 十惡不赦之人也可去極樂世界, 從這點可以窺探出『當一個人一念不雜時, 就無任何善惡之業力』. 但再在此步深入跟進思考, 也發現若不明道理而守著不思考, 這其實是無知行為, 當神經觸角及精神受外界刺激時, 最終一定會被外界影響自身思緒、無故動念而不自知, 故我們修心應要深入思考自身內在之各種意識, 並要找到其自圓其說之法則, 放諸四海皆準之真理時(法無定法), 原來真理就是真確思考自身意識之全部過程(正覺), 不為外物所動, 把動念變成良心(圓滿智慧)表達之自然模式, 因這動念巳經沒有疑惑, 亦無分別心, 故猜想是智慧之根本也.

以上純粹個人主觀領悟, 一點淺見........
貼文者 : : calab

長進非長進,才是真『長進』也! - 2002-10-20 01:26:08

飄兄, 您好!

各位大德(包括兄)的坦言(理論之正確與否, 對在下也有用), 因為您們的言論, 就是我未來增進智慧之因緣也。

一切業力本是唯心, 由心入識, 物以類聚, 輪迴---『識』牽引也。故要去極樂世界, 必須見性, 討論佛學是見性之手段, 觀自性才是見性之法, 而且討論任何再精闢之佛學, 皆是戲論也。試問又何須執著???

最終結果之佛理, 非想非非想, 不可說、不可說之理論, 有些對佛學有認知的佛教徒應會知道這些理論. 但知道並不是代表明白, 『不可說』就變成似明非明之逃避也.

在下可以告訴兄, 要成佛, 必定要把自身心識之動念要全部內觀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這才可『明心見性』!

在下觀照內在到最后, 真理是不能明言, 也發現是要自圓其說, 若在下現在明言給兄, 就是有漏之法, 若不說, 就不能反映邏輯之過程, 即執著了『無念』之形相, 故在下詞雖盡, 但意無窮。望兄細想之!

一般人的慣性思維, 就是認為最終答案是『不可說』, 似明非明之狀態下, 認為這是真理之表現, 實是執著無念、有念之形相, 不可不察!

『放下』並不是不觀照內在, 否則不能見性!

口業從心造, 無心非無心, 如何有口業??? 執『法相』便迷, 望兄思考之!

金剛經有云: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 一切賢聖, 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一點淺見.......
貼文者 : : 一頁書nc5

Re: 【出家】只是一種形式,其對修行的意義實在不大! - 2002-10-20 01:46:40

我承認出家只是一種形式 對某種人而言
但對某種人則是一種下定決心 與斷六塵煩惱的一個助緣方法
並不完全是沒有助力的事
否則佛不會現比丘相 而維摩詰也不會現居士相

經云[應以何身得度者 即現何身度之] 此乃個人因緣何合
應該讚許 而不應制止
而經云[應以何身得度者 即現何身度之] 也是指修行者應隨緣方便教化
他人若比較信服居士 且願意以居士身修行的話
就應該教導他以居士身應有的修行方式 讓他早日覺悟真理
相同之理 出家 在家 .... 法華經觀世音普門品裡頭舉例最多

另外兄也提及經文一事
我也覺得佛經有必要重新翻譯成白話文
因為當初翻譯時 是以當時流行的語言翻譯(文言文) 如同我們現在的白話文
所以有必要做重新的翻譯 讓大眾更明白佛理
而且有些佛經翻成文言文時 由於譯者國學造詣甚佳
翻成之古文 詞句優美 也令現代人很難了解其真諦
近日重翻閱 楞嚴 法華 自覺得內容比以前懂得許多
仍有些礙於辭句文言 難以了解.....

像六祖壇經 是比其他佛經更為白話許多的經典
其內容應歸為金剛經同類 是講[實相般若] 足以讓人悟道 明心見性

一頁書 91.10.20. 01:50
貼文者 : : calab

Re: 【出家】只是一種形式,其對修行的意義實在不大! - 2002-10-20 03:11:39

謝謝nc5兄參與討論........^____^

在下讚同兄之見解!

但有點要說明的, 在下不讚成修改『佛經原文』變為白話文, 但可由得道高僧以白話文詮釋之, 故古代佛經原文仍要保留, 因為原文才是佛陀的中心思想. 令願自己學好古文、去遷就古文, 都不應以修改古文為白話文之方式去遷就自己!佛經、聖經二者之原文, 它們的教義也是主張『一個字』都不能改的.



貼文者 : : 一頁書nc5

Re: 【出家】只是一種形式,其對修行的意義實在不大! - 2002-10-20 12:55:47

個人淺見
1.
古文之佛經亦是由梵文翻譯而成
如果說原文才能保留佛陀的中心思想
那根本的語言是不是就是[梵文] 最好研究梵文 學習梵文
那[不立文字 教外別傳] 又該如何自處

2.
古文仍應留存 當成寶庫 資料以備查詢之用
以防翻譯有存疑者 作為check之用

一頁書 91.10.20. 13:00
貼文者 : : PFCA

Re: 【出家】只是一種形式,其對修行的意義實在不大! - 2002-10-20 14:27:28

大大說的好

佛法只是渡海之舟,眾生何苦緊抱此舟不放,而忘掉登彼岸?

身出家?

何不心出家...
貼文者 : : 陳璽文

Re: 魔由心生,佛由心生。魔鬼與上帝是一体的! - 2002-10-20 15:37:00

佛?

佛不必學!
學,則「偽」矣!
貼文者 : : 陳璽文

Re: 『我』是誰? - 2002-10-20 15:48:58

『我』即佛、佛即『我』!

您的「無我」是無那個我呀?

即然「宇宙一體」,宇宙即我、我即宇宙,無分無別。

智慧和知識是不同的,
不學而知、不學而能的乃智慧也!
貼文者 : : 陳璽文

Re: 『觀世音菩薩』有否救苦救難之探討! - 2002-10-20 18:54:47

有句話說:「彌勒真彌勒,千百億化身,時時示時人,時人時不知!」

當有麻煩時,來幫您一把的、指點您出路的,就是您的貴人,
也可謂之..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

眾生皆有佛性,
有佛性就會有佛行,伸手來救您,
看到外表是「人」,本質是「佛」。
這是指良心光明而言。

再說...
佛菩薩,「無限生命無限慈,出入生死救眾生!」
祂們都乘大悲願,倒駕慈航,入生死流來渡眾,
凡人很自私,總想..我這一輩子苦修苦行,
修成正果後,再也不再來了!

在電視弘法節目,常見有一段廣告一直在強調~~
「修行的目的,在於下一輩子不要來當人!」(好像是這樣)
老實講,小弟聽到這句話,總覺得刺耳,
因為小弟會很感動不畏出入生死的佛菩薩,
而看不慣自私自利的自了漢,
天地人眾生即我,若眾生有苦,和我有苦是「等號」的。
我成不成佛,不要緊,但我希望眾生皆成佛,
若有下輩子,我還要再來,
若有眾生未得渡,我生生世世都要再來,
一直到眾生皆成佛道為止~~~~
貼文者 : : 陳璽文

Re: 『佛』不是名詞! - 2002-10-20 19:03:24

小弟是五年級五班的(55年次1966年生),
每人因緣不同,什麼班級是利於認識,
佛教、派別....等之形相,並沒有罪,
有比較高下、有分別對待的是眾人的「心」!
障礙不在這些形式,而在乎「心」!
貼文者 : : 陳璽文

Re: 『觀世音菩薩』有否救苦救難之探討! - 2002-10-20 19:13:40

「念佛」?
似乎很多人都鼓勵人「念佛」,
並強調「念佛」的好處,
「念佛」?是念那一位佛呀?
「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亂,要念到念而無念,
直接清靜無念就好了,何必「飲鳩止渴」?
貼文者 : : calab

Re: 魔由心生,佛由心生。魔鬼與上帝是一体的! - 2002-10-21 12:46:56

兄之文章雖是一針見血, 但單憑幾句, 在下實難証明兄之思辨過程中之智慧, 因為兄抓準中心點, 但此中心點是公式化, 還是真悟, 必須要在思辨過程去觀看才可得知, 不過兄能在在下之文章中可窺出重點, 並一針見血, 不能否認兄是有在佛學下過功夫。冀望兄以后能多多分享佛學心得領悟辨証之探討文章, 在下必定虛心思考之。

在下想深入提出一點: 悟與不悟, 並非單憑一兩句言論可看出來, 很多人說『不可說、簡單言論、甚至默不作聲』就以為是明白箇中道理, 此點不一定是正確的, 但也可能正確.

正確與否, 在乎思辨的過程, 若離開了『入世思考、再出世思考、次再無思無考亦非無思無考』, 這些皆是智慧思辨之必經過程, 所以『無想』是錯, 『非無想』也是錯, 『無想非無想再無無想再非無無想』全是錯, 此根本亦是形相。故答案是說不出, 寫不出, 或許就是佛學所謂【起心不動念】也!

故此, 在下發現了一個答案, 想帶出的重點是: 若要自証, 先要找『高人』(看有否因緣, 或下世乃至無限世都要等此人出來開悟驗証)証實后, 才可以自証. 而且還要貫切在任何自身行為當中。

但思辨討論時, 一定要詳細辨証寫出心得, 否則, 很容易處於迷惑狀態: 即好像悟, 也好像不悟!

一點淺見, 願與兄分享之!
貼文者 : : calab

Re: 『觀世音菩薩』有否救苦救難之探討! - 2002-10-21 12:53:48

有時無念非無念, 也可能去了『非想非非想天』, 此是假設兄是真修行者, 在下樂觀之思考也; 若兄只是單純想出最終答案, 而不去驗証心識生萬法之過, 非智慧也。 因為不驗証心識, 逆境一來, 變毫無『堅定』之心可言, 因為觀心之功夫沒有確實思辨所致!

思辨的過程必須要以這種假像----【十二因緣】去引証, 才可見效!
貼文者 : : calab

《結論》 - 2002-10-21 12:59:43

要觀心, 即在乎自身思辨智慧之過程(因為自身行為巳貫切實行驗証), 最后才或許可達『起心不動念』之境, 否則, 一切【舌辨】皆是徒然. 但在思辨之章中, 應可分辨出此文章是『思辨智慧之過程』, 還是『舌辨之技巧』。


在下現階段的証悟:

佛學---不說不說還須說, 不想不想還須想; 想與不想在心識, 念念觀照方智慧!

一點淺見.......
貼文者 : : calab

Re: 『佛』不是名詞! - 2002-10-21 13:11:44

兄說得甚有道理, 簡單幾句確是正中中心點!

因每人因緣不同, 感受不同, 但感受是假的, 智慧(生活中啟悟的過程)方真, 兄若有時間時, 可否分享一下在兄之個人生活過程中, 詳盡解說如何思辨出智慧, 並寫出思辨智慧之文章, 在下定會虛心思之.
貼文者 : : 陳璽文

Re: 魔由心生,佛由心生。魔鬼與上帝是一体的! - 2002-10-21 16:02:53

思辨?

calab兄您不斷強調「思辨」這兩個字,
思想念頭、十二因緣,都是後天有毀有滅的東西,
試問:以有毀有滅的東西,如何來明白不生不滅的佛性呢?

小弟用的方法最簡單了,
不用讀千經萬典、也不用千法萬法,
不用眼睛、不用耳朵、不用鼻子、不用嘴巴、不用身體、不用思辨.....
只用這一點佛性,祂..無聲無息、無形無相,卻能講演無上妙法,
只要契入無極,
簡單吧!^^

認識佛性,就直接去接觸佛性就好了,
何必思辨如此麻煩!><
再說「非想非非想」也尚未出三界.....
貼文者 : : calab

Re: 魔由心生,佛由心生。魔鬼與上帝是一体的! - 2002-10-22 13:08:29

兄之方法, 在下也曾思考過, 后來發現此方法也是一般人認為找到方法之最終答案,.........

但在下發現了一個很重要問題, 就是: 我們若要念念清析, 必須經過自我思辨及觀心所想之過程, 若最后全部領悟時, 才可以『不想非不想』而懂得怎樣應對每樣事物的能力!

還有一點: 若心魔來考驗時, 則因為平常沒有經常觀心思辨, 故很容易被自身無緣無故動念牽引而不自知!

故在下猜想, 智慧是從【觀心】發展開來的, 若守住不想(即是守住身體機能什麼都不管), 則會入形相之境!

所以, 『非想非非想』是境界, 去【觀心】包容一切萬法唯心之境象才是真如來智慧! 不過, 因不可說, 不可寫, 所以只能說其邏輯過程!

智慧---我懷疑是: 每念可動, 但動念時是知道自身正在動每一念之境象(在一個客觀的位置觀想), 即念念清析, 若能在動念的過程中知道每念皆是虛幻, 但仍在動念, 這過程中每一念便是實相. 不動念同理, 不贅述!

一點淺見.......
貼文者 : : 陳璽文

Re: 魔由心生,佛由心生。魔鬼與上帝是一体的! - 2002-10-22 16:06:58

calab兄您好:

有緣來共同探討,小弟率真直言,也不考慮您會不會生氣了!

智慧,是由「⊙如來」所發,非從【觀心】發展開來的。

您擔心的「魔考」問題,亦是由【⊙如來智慧】來覺照,即然清楚明白「真」,人世間虛幻的「假」,還能逃出⊙如來的法眼嗎?

【觀心】:心,時而魔、時而佛,好人是他、壞蛋也是他,您還堅持一定要以此當解脫的工具嗎?

若守住不想(即是守住身體機能什麼都不管), 刻意「不想」,這「不想」也是「想」!
不必打坐、不必參禪。

肚子餓了....不必思辨!
口渴了......不必思辨!
大小便......不必思辨!
心臟跳動....不必思辨!
胃腸消化....不必思辨!
主宰我一身所有機能運作的,正是⊙如來的呀!

不瞞兄說...
此時此刻,正是小弟人生最倒霉的時候,
小弟被同事拖累背了二千萬的債務,
銀行向法院假扣押,我每月的薪水要被扣三分之一,
新婚的妻子,離家出走,要離婚,
連無形的「靈」也要煩我,
小弟就是不斷地用【⊙如來智慧】來覺照,
我的心中沒有怨恨,只有感恩....
感恩傷害我的人、感恩目前的逆境,
更能無執著於一切,
每天快樂的心情遊戲人間,
這次來人間,也實在夠刺激的了^^

我還曾在佛堂向 上天請求...
希望全世界的眾生皆能幸福快樂,
讓我背負全世界的眾生痛苦與煩惱,我也心甘情願。
若我一個人痛苦能換來全世界的眾生幸福快樂,這也真值得!^^

還打算用什麼來「考」我呢?
小弟依舊用【⊙如來智慧】來覺照,
此⊙乃大藥王、大法王也!
無比之殊勝呀!
小弟今生有幸得此【⊙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感恩呀!感恩~~~~
貼文者 : : calab

Re: 魔由心生,佛由心生。魔鬼與上帝是一体的! - 2002-10-22 23:31:14

能得兄不吝提出觀點, 當然不會生氣......^_^

兄提出的寶貴意見, 我會再用人生引証及沉思, 謝啦!

貼文者 : : 一頁書nc5

讚嘆.... - 2002-10-23 14:05:31

非凡兄果真非凡
此篇所言 我心有戚戚焉....

過去所學得的知識 道理... 在前些日子有新的體認 正是如此
所以現在正在一步一步修正過去無名所引發的習氣...
雖然不易 但也覺得很坦然

但深深覺得有些事物還是不懂 還是該繼續學習....
[非想非非想] 這個挺好玩的
我目前認知上是當成 [不想也不是不想] [不思考也不是不思考]來看待

一頁書 91.10.23. 14:12

貼文者 : : 無願

Re: 【出家】只是一種形式,其對修行的意義實在不大! - 2002-10-23 16:20:56



聖人有言

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
畏大人
畏聖人之言


謹連接彌勒菩薩所宣說

瑜伽師地論
卷第二十
修所成地
http://www.jhoo.com/cgi-bin/ei.cgi?r2=t30_2/1579_020

希望此聖言量 對你的思考有所啟發


貼文者 : : calab

Re: 【出家】只是一種形式,其對修行的意義實在不大! - 2002-10-24 20:09:29

兄建議的【瑜伽師地論】『卷二十』, 在下花了兩至三個小時慢慢看及靜心思考, 現巳全部看完, 發覺此經對在下思維很有用, 雖還有不明白之處, 但大意明白佛陀是想以剖析人的每個念頭, 而去作出對治之法的觀想, 目的最終都是教我們獲得自在, 不要被『無間念頭』不斷牽引, 永無解脫。

感謝兄的提點!
貼文者 : : coolwind

清明的心難得 - 2002-10-25 23:01:18

在塵世混亂中,平靜之難得,清明之難得,讚嘆正等正覺之可貴.
相信你己經有相當的體悟,令人敬慕,
覺悟是思維力,還是精進力,或者感知力...我愈來愈迷糊,
是全知呢,是單一法門呢?我也不知,
生活是如此的真實,也如此的虛幻,是要藉假修真,
還是持戒清淨,我還是不確定,
因緣是如此的玄妙,我只求一個隨緣而自在,
無法如此精明的判讀,每個因緣的因果始末,覺離我還太遠,
真的還需要太多時間來變化"無明"
貼文者 : : calab

Re: 清明的心難得 - 2002-10-25 23:57:03

coolwind兄您好:

兄可參看『無願兄』介紹在下的佛經: 【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修所成地】

http://www.jhoo.com/cgi-bin/ei.cgi?r2=t30_2/1579_020

因為在下看完此卷, 發覺真的有所助益, 但要花時間逐字逐句細心觀看、深入思考, 兄看完后, 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智慧收獲!

一點淺見....
貼文者 : : coolwind

目前福德不夠 - 2002-10-26 12:17:15

沒時間去研究體會,
希望你能提點一些心得,也許可以讓我節省許多時間來體會.
貼文者 : : calab

Re: 目前福德不夠 - 2002-10-26 23:41:07

希望你能提點一些心得,也許可以讓我節省許多時間來體會.
===========================================================

在下個人看完此經卷的心得是: 若執著善念時, 以觀自身惡念去抵消善念在腦海的無間念頭, 從而回歸無念非無念之境。 此經也帶出一個重點, 無善無惡才得清淨。 此卷也剖析人身各種心識的對治之法, 巨細彌遺地清楚交代。

但兄還需要自己認真看一次, 才可真正得到『此經卷』佛法無邊的智慧。

一點淺見......
貼文者 : : chang708

Re: 目前福德不夠 - 2002-10-27 10:40:47

出家是大因緣,莫等閒視之。出家人諸多缺失,是二障現前,在家人亦等同。
愚尊重出家者之大因緣,愚更敬畏業識之流注。修行是累世,出家、在家是現行,勿因眼前之虛幻,忽略實相,若強要批判,失之客觀。不妨見出家人缺失,引為借鏡,自出家時不復有過,若能如此,亦是以幻修幻。
理念彌高,何如實修,確實打開八十八結使,步向澈悟之途。

*********************

紫氣為廬守精微
八萬四千離文字
風雲雷動定弱水
易本不易即心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