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甲烷大爆發

貼文者 : : 浮光雲影

北極:甲烷大爆發 - 2009-06-23 11:09:03

北極:甲烷大爆發

2009/06/16
2009年06月08日 08:59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儲存在遠北的碳,有可能將全球溫度提高10℃或更高;這導致釋放出更多的溫室氣體,這些釋放物再引起進一步升溫——這種惡性循環最終將可能使氣候失去控制

文/呂靜 王平才


“我很吃驚,實在是震驚,整個北極地區的永久凍結帶正在快速融化,到處是由冰水化成的湖泊 ,甲烷冒著泡從湖水中汩汩湧出。”阿拉斯加大學生態學家凱蒂·沃 爾特說。她曾於今年早些時候再赴西伯利亞調查。


早在2006年,沃爾特就在《自然》雜誌上撰文,警告人們隨著西伯利亞永久凍結帶的融化,甲烷釋放量的增長可能會加速氣候的變化。但是,就算她本人也沒有預料到變化速度竟如此之快。她說:“西伯利亞的湖區面積比我在2006年的測量資料增大了5倍,這是史無前例的全球性事件,慣性使得更多的永久凍土帶加速融化。”

過去30年間,地球平均升溫不足1℃,但北冰洋大部分地區卻上升了大約3℃;一些冰原消失的地方,氣溫甚至上升了5℃。

這種劇烈變暖並不僅限於北冰洋地區,還延伸到周圍的雪原、 冰原和永久凍土帶,深入到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加拿大、 格陵蘭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大部分地區。2007年,北美洲北部地方的溫度比1951年至1980年間平均氣溫上升了 大約2℃,西伯利亞的部分地區升溫超過3℃。


北極的迅速變暖意味著,很可能在本世紀末,地球最北端將升溫 10℃,到時候數百米深的永久凍土帶將面臨著融化的風險——北極地區不僅僅是一塊易碎的反射鏡,也是一個巨大的碳和甲烷的存儲庫,這些溫室氣體被固定在凍土之中或被埋藏在海床之下的冰結構中。




可怕的“解凍”


通常,對生態環境感興趣的人們對於冰原消失後果的討論總是集中在依靠海冰捕獵的北極熊所面臨的困境。然而,更大的問題還不在此。變暖的北極將改變整個地球,一些潛在的後果簡直可以說是災難。


比如,洋流變化會干擾亞洲季風,而將近20億人依靠這些季風提供的雨水來種植糧食。更可怕的是,從融化的永久凍土帶釋放出的甲烷有可能產生回饋,導致全球氣候失控——假如更多的甲烷被釋放出來,那麼,無論我們再怎樣大幅消減溫室氣體排放,地球都會變得更熱。最近的研究表明,從融化凍土帶釋放出的甲烷量要遠遠大於人們過去的設想。在過去1 0年保持靜止不變之後,大氣甲烷水準已開始再次升高,來源可能就是北極永久凍土帶。(還有急遽增加的蓄牧業牛屁 ! )


在北半球,有1/4的陸地地表包含永久凍土,即永久凍結的土壤、 水和岩石。在一些地方,永久凍土是在最後一個冰河時代形成的,那時海平面很低,這些永久凍結帶延伸在海洋之下,深藏於海床下。


現在,大面積永久凍結帶開始消融,結果是快速侵蝕的土壤、 扭曲的高速公路和管道、坍塌的建築物,以及“醉倒的”森林。

然而,真正讓人擔心的是,包含于永久凍結帶中的有機碳,它們以很久以前死去的動植物形式存在。比如,奇異的猛?象已經被冰凍了數萬年。當永久凍結帶融化之際,其中的大部分碳都可能會釋放到大氣中。

沒有人確切地知道永久凍結帶中鎖定了多少碳,但其數量似乎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去年,由佛羅里達大學愛德華· 索爾領導的一項國際合作研究表明,永久凍結帶的碳含量是先前估計的兩倍,約為16000億噸——該數目大約是全世界土壤中碳總量的1/3,是大氣中碳含量的兩倍。




定時炸彈


索爾估計,按照標準情況,本世紀將有1000億噸的碳會被解凍釋放出來。如果這些碳都以甲烷的形式出現,那麼,其產生的溫室效應以目前二氧化碳年排放水準計,相當於270年的排放量。“這是一種緩慢運轉的定時炸彈。”

已有40000年歷史的東西伯利亞永久凍結帶是一個熱點。“全球碳項目”是一個分析碳迴圈的研究網路,共同主持該專案的菲力浦· 西艾斯說,僅東西伯利亞這一個地方就含有5000億噸碳。他還指出,2007年的夏季,東西伯利亞時有比正常氣溫高7℃的情況。

高溫意味著上層土壤的季節性融化延伸到超過正常的更深區域,永久凍土的下層開始融化。微生物能夠分解任何融化層中的有機物質 ,不僅釋放出碳,還會產生熱,從而導致更深層的融化。西艾斯說,由有機質分解腐爛所產生的熱是另一個加快凍土融化的正回饋。


融化在永久凍土中的碳既能以二氧化碳也可以甲烷的形式進入大氣,後者是更強效的溫室氣體。在這些地區典型的沼澤土壤和湖泊的低氧條件下,有機物質會分解出更多甲烷的形式。


在低窪地帶,隨著含冰量很高的凍土融化,土地體積的縮減會導致地面塌陷,融化的冰水會形成熱融湖泊。 衛星勘察顯示,這類熱融湖的數目正在增加。 而沃爾特和其他人的研究顯示,它們可能正是甲烷的一個重要來源。


將這些研究集中在一起,最新的研究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令人不安的景象。 現有的模型沒有包括物質分解所產生熱量的回饋作用,所以,凍土實際融化的速度要比一般設想的更快。西艾斯說:“最深的永久凍土帶有可能用不了500年,而是在100年內就會消失殆盡。”


永久凍土並不是甲烷的唯一來源,淺海的沉積物也可能含有豐富的甲烷水合物,這是一種內藏甲烷的冰形式(甲烷含量高的就被稱為可燃冰)。讓人 擔心的是,人們認為北冰洋下面儲有大量的甲烷水合物。 由於這裏的水非常冷,人們可以在更接近地表的地方發現甲烷水合物。 這些淺表沉積物對於地表水的升溫更為敏感。


挪威特羅姆瑟大學的尤爾根·明內特曾分析過以往北極甲烷水合物的 噴發,他認為,“全球變暖將引起更多噴發和更多釋放。”




危險已經來臨?

雖然自從前工業時代起,大氣甲烷水準已經比過去增加了一倍,但在過去的10年前後,卻沒有多大變化。可是隨後,在2007年 ,幾百萬噸的額外甲烷神秘地進入了大氣層。 利用遍佈全球的甲烷監測器進行詳細分析的結果指出,這些甲烷大部分來自遠北地區。西艾斯說,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帶看起來像是最大的來源。


這種說法還有爭議。麻省理工學院全球改變科學中心的馬特·裏格比曾經分析過甲烷激增,他說,我們還不能斷定融化凍土的釋放就是主要促成甲烷增高的原因,但“ 2007年西伯利亞異常溫暖,而在氣溫升高的時候,我們有可能看到釋放量的增多”。


升高可能僅僅是一種暫時現象,或某一大事件的開始。西艾斯說:“ 一旦這個進程啟動,很快就會變得不可阻擋。”沃爾特同意這種說法。她估計,現在只有幾千萬噸的甲烷被釋放。“ 但是,還有幾百億噸可能被釋放,”全球變暖的速度越快,釋放量提高得就越快。

儲存在遠北的碳,有可能將全球溫度提高10℃或更高,這導致釋放出更多的溫室氣體,這些釋放物再引起進一步升溫——這種惡性循環最終將可能使氣候失去控制。




洋流輸送減弱的後果


對於北極冰融,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這就是: 越來越多的淡水湧入北冰洋。 海冰範圍和厚度的縮減已經增加了大量淡水,與此同時,河流入海的水量比半個世紀之前增加了10%。部分原因是由於空氣變暖導致降水增加——溫暖的空氣可以容納更多水分; 另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永久凍土帶和冰雪融化的結果。然而,還有更多的淡水來自融化的格陵蘭冰原。隨著北極的進一步變暖,這些淡水溪流將會增多。

這些額外的淡水將使驅動熱鹽環流或叫做海洋輸送流的泵力減弱。其中最著名的洋流是北大西洋灣流。這些傳輸是在所有大洋中進行的,它開始於大西洋的最北部,在格陵蘭,通常密度高的水會沖入洋底,這裏的水之所以變得緻密,部分原因是因為溫度低,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形成海冰增加了鹽度。 隨著大量額外淡水的湧入,當海水變得相對溫暖、 而且不再那麼鹹時,人們就會擔心驅動熱鹽環流的泵力減緩,這有可能造成歐洲北部氣溫下降(極端情況即電影《明天過後》 裏面所描述的情形)。

即使洋流輸送放慢也會產生巨大的變化。氣候模型表明,海洋輸送的變化會改變全世界的降雨模式。 這些模型是以對過去海洋傳送關閉期間氣候如何改變的研究為背景的 。

英國雷丁大學氣候系統研究沃爾克研究所的董步文(音)說,最嚴重的後果,是大概會中斷並可能完全毀掉亞洲季風,導致南亞的嚴重乾旱。他說:“這可能會給這些國家造成巨大的社會和經濟影響。”


再重複一遍,季風中斷將會對南亞的社會和經濟產生巨大影響。亞洲季風是這塊人口最為稠密的大陸上大部分地區最主要的水源。南亞的人口約為20億,占地球人口的1/3,這裏的人們依靠季風栽種糧食。

沒有人能確定所有這一切發生的可能性。事實上,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科學家已經彙編出一些報告,但在確定這類事件的可能性上卻沒能達成一致意見。結果是,在最近的報告中這種“可怕的情景”很少被提及。

但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鑒於北冰洋夏季海冰的縮減速度遠遠超過了 IPCC模型預測,我們不能忽視這些可能性。

http://www.vegannewlife.org/news/news-2009061601.php
貼文者 : : 浮光雲影

Re: 北極:甲烷大爆發 - 2009-06-23 11:10:11

花蓮縣議會全體議員照案通過
建請縣政府響應宣導一週一天素食

2009/06/20
清海無上師世界會建請花蓮縣議會第16屆第7次定期大會議員提案,於98年6月5日,全體議員照案通過建請縣政府響應宣導一週一天素食,以行動護台灣、救地球計劃,並建請環保局、教育處等相關單位研擬計畫並推動每週一日素食運動,以維護全體縣民與師生健康。

有鑑於全球暖化問題日益惡化,研究顯示吃肉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因,2007年諾貝爾和 平獎得主帕卓里博士指出:吃素、騎鐵馬、少消費,就可以協助遏止地球暖化,呼籲世界各國蔬食、環保是拯救地球最快的方法。

而2008年行政院環保署推動「無悔十大宣言」,其中第八條為多吃蔬食少吃肉,新竹縣、雲林縣、台中縣等縣市也推動縣內國中國小每日一蔬食,以維護師生健康。



清海無上師世界會花蓮小中心對縣內信義、北濱、康樂、嘉里四所國小共500多人宣導蔬食抗暖化,透過意見調查,超過半數以上師生、家長同意每週一日素食、加入環保救地球行列。
貼文者 : : 浮光雲影

Re: 北極:甲烷大爆發 - 2009-06-23 11:10:27

「節能減碳救地球 環保素食更健康」--
台南縣48所學校推動營養午餐食用環保素食

2009/06/04
為推動節能減碳政策,台南市於所屬國民中小學推動「節能減碳救地球 環保素食更健康」之午餐教育,在自辦營養午餐的51所學校中,有48所學校每月至少食用一次環保素食,六月份並有42校於世界環境日(6月5日)食用環保素食,更具教育意義。當天由台南市教育處處長王水文、環保局副局長林健三等至市立日新國小實地訪查環保健康素辦理情形,並和學童一起食用低碳健康營養午餐。

教育處處長王水文表示畜牧業是溫室效應的要因之一,產生的二氧化碳量甚至高於運輸;採用「減少畜牧產品」、「依賴當地食材」、「每週一天蔬食或一日一餐蔬食」、「吃多少點多少」等飲食習慣的養成皆可減少碳排放量,避免地球暖化情況加遽。有鑑於此,台南市推動校園營養午餐食用健康素,由每月一天開始採健康低碳蔬食,同時配合自辦學生營養午餐學校每月供應一次有機蔬菜,除了降低農藥殘留的疑慮外,對環境的友善、生態的公平與關懷亦深具意義。

一般人對素食的刻板印象不外乎是「營養不夠」、「素食加工品不健康」,但實際上素食在營養素攝取上,只要調配得宜,不但不會因為素食而降低,反而會因為適當的選擇與調配而讓身體更加健康。近三十年來國人營養不良狀況由不足轉趨於不均衡,最大的飲食問題在於肉類攝取量太多而蔬菜太少,如果以黃豆等來源的蛋白質取代肉類攝取,再加上多一點的蔬果,在獲得足夠的蛋白質來源的同時,還可以降低肉類過多帶來的營養缺陷,避免纖維質與葉酸不足,且黃豆與蔬果中更含有許多常被用來作為健康食品素材的植物性化學物質,對健康有加分效果。

台南市推動全市自辦午餐學校能每月至少一天供應健康素,並計畫採漸進方式至每二週至少一天、每週至少一天。同時配合校內有機農園的辦理,透過學校教育理念的宣導及落實,讓學童用智慧體驗慈悲,不但能吃得健康,更能對地球環保貢獻一己之力。
貼文者 : : rblin

Re: 北極:甲烷大爆發 - 2009-06-23 11:50:41


人終究都要用青春換智慧。
貼文者 : : 虎姑婆

Re: 北極:甲烷大爆發 - 2009-06-24 13:45:23

拿時間換到智慧的人少

用時間等到教訓的人多

受到教訓能改過的人少

心懷僥倖心態的人很多



變老是身體衰壞過程

智慧是心智進化過程

兩者不重疊

更多人只是越來越老 越來越固執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