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朝,夏朝之前的朝代

貼文者 : : kit13

虞朝,夏朝之前的朝代 - 2024-04-15 13:41:14

現在中國的考古認為,夏朝之前,還有一個幾百年的虞朝。


我們現在常常稱「唐虞夏商周」,其實古文只有「虞夏商周」。
《左傳》:「虞、夏、商、周,皆有之。」
《左傳》:「 虞夏商周之胤。 」
《國語》:「夫成天下之大功者,其子孫未嘗不章,虞、夏、商、周是也。 」
《禮記》亦常並舉「虞夏商周」四朝,文例太多就不備舉了。
《韓非子》:「虞夏二千餘歲。」這其中顯然是沒有「唐」世代存在的空間。

《國語》:
「其在有虞,有崇伯鯀,播其淫心,稱遂共工之過,堯用殛之於羽山。」
這句話說堯共工是在「有虞」之時,顯然也認為堯屬於「有虞」一朝。
所以至少在戰國人眼裡,「虞」是「夏」之前一個悠久的朝代,其中既包含堯,亦絕對不可能起源於舜。

《上博簡‧容成氏》:
「□氏之有天下,愛而薄斂焉,身力以勞百姓。 其政治而不賞,官而不爵,無勵於民,而治亂不共。 ……於是乎始爵而行祿,以讓於又有虞迵,有虞迵曰:「德速衰……」□於是乎不賞不罰,不刑不殺,……有虞迵匡天下之政 十有九年而王天下,三十有七年而終。
……
昔堯處於丹府與藋陵之間,堯……,不勸而民力,不刑殺而無盜賊,甚緩而民服。 於是乎方百里之中率,天下之人就,奉而立之,以為天子。
……
堯於是車十又五乘,以三從舜於畎畝之中,……堯乃老,視不明,聽不聰。 堯有子九人,不以其子為後,見舜之賢也,而欲以為後。 舜乃五讓以天下之賢者,不得已,然後敢受之。」
《容成氏》記載說,上古某帝王讓位於有虞迵,有虞迵死後卻沒有合適的繼承人,於是大家推舉堯為天子,堯當時是一個有百里之地的諸侯。 堯年老後也沒有合適的繼承人,於是傳位給虞舜。


這個故事可注意的有三點:

其一,虞朝確乎是一個長久的朝代,絕非舜所建立。 舜只是虞朝的首領之一。 《上博簡‧子羔》裡也暗示了這點,《子羔》說舜是「有虞氏樂正瞽叟之子也」,明顯說明在舜前就早有虞朝了。 文中出現的虞代首領虞迵,則是傳世文獻中未曾見的。所謂樂正,就是宮廷樂師,是音樂家;瞽叟,失明的老頭子。

其二,堯本是虞朝的諸侯,堯的上位是因為虞迵沒有合適繼承人,由諸侯推舉而來,後來堯又禪讓給虞舜。 這個過程和西周的「共和行政」非常相似:周厲王被國人趕走後,諸侯推舉共伯和行天子事。 後來周宣王長大,共伯和把王位還給宣王。
《清華簡·繫年》:「厲王虐於周,卿士諸正萬民弗忍於厥心,乃歸厲王於彘。 共伯和立,十有四年,厲王生宣王。 宣王即位,共伯和歸於宗。 」
這個故事在傳世文獻中其實是有類似說法的:
《書傳》:「堯年十六,以唐侯升為天子,遂以為號。 或謂之即陶唐氏。 」
《論衡》:「堯以唐侯嗣位,舜從虞地得達。 」
所以「唐」其實指的堯所在的國家,並非朝代名。 文獻中所有的「唐虞」基本上直接指涉「堯舜」,並非朝代名的並列。 認為「唐虞」是朝代的誤解是漢代以後出現的。

其三,文中說虞迵的治理「不賞不罰,不刑不殺」,這和傳世文獻中關於有虞氏的記錄吻合:
《慎子》:「有虞氏不賞不罰。 」
《司馬法》:「有虞氏不賞不罰而民可用,至德也。 」
可見《容成氏》這個故事在戰國時期是流行的,「不賞不罰」也是戰國時人對虞朝政治的普遍評價。
《容成氏》寫就的時代我們一般定為戰國中期,《左傳》成書大概在戰國初,所以現在我們可以總結戰國前中期人們對「虞朝」的認識:
▪︎是夏朝之前一個歷史悠久的朝代。
▪︎虞朝的治理是以「不賞不罰」聞名的,保留君長推舉制度,也是戰國鼓吹的「禪讓制」的原型。
▪︎其中早期著名的首領有虞幕,後期有虞迵。 堯是以虞代諸侯唐國的首領,在虞迵死後被推舉為天子,後又禪讓於虞舜。 虞舜是虞朝樂正瞽叟之子,並​​非虞朝的建立者。
這是我們目前所知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