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火澤睽 九二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彖曰: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說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
火澤睽 » 九二卦象
2011/01/12 06:25
明治二十三年(1890),占文部省教育準則,筮得睽之噬嗑。

此卦火性上炎,澤性下潤,以上下懸殊,故名曰睽。

今占教育準則,而得二爻,二爻處睽失位,將無所安,譬諸近時文部省之教育,專以歐美為法,以智與理為主,我國舊時道德之教,亦同二之處失位,幾將委棄不用也。

凡留學歐洲生徒,歸朝之後,各為教師,以教育子弟;在此輩生徒,本不知我國古來之教,敦綱紀,重名分,自足卓立萬世,培育群才者也。乃厭故喜新,如陳相之見許行,盡棄其學而學焉,又相率我國子弟一從其教,余實憂之。

為撰《道德本原》一篇,明治二十三年十月十八日,請謁山縣總理大臣,乃陳述其說。

是日各縣知事,亦適在坐,咸相傾聽,大臣曰,子之所論,切中時弊,命余往謁芳川文部大臣。余即日謁文部省,復申前說。

閱日天皇召問二大臣,遂下教育之敕,以余鄙論上達天聽,何幸如之!爻辭所謂「遇主於巷」者,適相合也。《易》理先機,神妙如此!

《道德本原》節略:

昔者我邦以神、儒、佛三道,為道德之標準,維持世道人心,自西學日興,舊學日廢,若不究其由來,未足施救濟之策也,以余所見,仁義忠孝節操廉恥八字,實為儒道之要旨。

明治八年中,文部省議廢漢學科,以斥儒教,厥後政略所及,迄至今日,陷溺日深。在文部省亦初無廢意,因定各學科年限卒業,諮問於漢學教師,教師答曰:洋學非我所知,在漢學,雖生涯專修,未有究竟,難定年限。

因之議廢。余謂此迂儒之論也,豈不問孔子所云十五志學,三十而立,孟子所云「幼而學之,壯而行之。」是學皆在幼時。

三十曰壯,則行所學以濟時也。程子謂《中庸》之書,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終身用之有不能盡,不言終身學之而不盡,其於普通科,豈無卒業之期哉!

俗儒不知時務,妄作迂論,遂至切要之學,廢置不講,以致今日之禍,罪不容於死。

雖然,文部省亦有罪焉。當時俗儒,雖有此議,必繫心醉西學,不識道德之本原,其在文部大臣以下,滿朝名臣賢相,皆出於漢學之門,何以頓忘此躬修之實學乎?實為遺憾!

語曰「上之所好,下有甚焉」者,從此浮薄子弟,蔑視漢學,不知其如何而可。道德凶而廉恥滅,小則判一身之邪正,中則關一家之盛衰,大則繫天下之安危,其害有不可勝言者矣。

既往不可復咎,為今之計,回狂瀾於既倒,以矯正世道人心,上安天子之宸襟,下增國民之福利。

道德之教,所關甚巨,地方長官,已具文申詳文部大臣,定以儒教主義,為後來學科之準則。講究儒教主義,德之本原,實今日之急務也。

設定二種教育,一曰真理,一曰現理。真理者,出於天理之公,合夫性命之正,即所謂正心、誠意、修身之學,形而上之教也;現理者,成於人類之私,得夫氣形之利,即所謂立身、興家、富國之學,形而下之教也。

古人曰「衣食足而知禮節」,又曰「無恆產者無恆心」,實人世之常態,此真現理二種,不可一日或缺者也。

其略如此。

回應與討論